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考数学复习冲刺 瞄准得分失分关键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8日 11:5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4月26日下午,本报联手“金色校园”共同举办的“高考大讲堂”第二讲开讲,成都七中高中数学教研组组长、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成都市十大教坛明星许勇老师为考生和家长现场讲解高考数学冲刺复习之道。本次讲座开通了网上视频,除现场听课的考生和家长外,当天通过视频同步在线和昨日上线补听的考生突破3000人,高考大讲堂迅猛升温。许勇指出,在临考前最后一个月的数学冲刺复习中,考生要紧扣高考题型梳理相关知识,把知识与题型、思想方法与解题策略有效地结合起来,及时把握高考数学题的趋向,及时总结解题的“易错点”与运算的“难点”,做好知识、题型、解法的网络构建。许勇还就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类高考得失分关键点的应试技巧和复习方法进行了具体的讲解。

  选择题:30-40分钟内应做完

  许勇说,高考选择题一般为12小题共60分。选择题的特点是:题小,题量大,考查的知识基础、灵活,答案唯一。选择题概念性强、数形兼备、解题多样,主要的解题方法包括直解对照法、概念辨析法、图像分析法、特例检验法等。

  “12道数学选择题一般情况下应在30-40分钟内做完,平均两分半钟做完一道题。”许勇说,一般情况下,选择题的最后一题较难,不是每个考生都能做出,“以此拉开考生的区分度”。遇此情况,考生要学会放弃,可能“猜答案比做题更有益”,争取把时间留给后面易答题上。

  填空题:难度大的要学会取舍

  许勇说,高考填空题多为4小题共16分。填空题审题要慢,解题方法灵活,答案唯一,具体明确,主要的解题方法有直接法、特例法、数形结合法、构造法等。

  “填空题是很多高三考生得分较低的题型,成都市‘二诊’中考生平均只有几分。”许勇同时指出,填空题也是考生短期突击复习可以迅速提高成绩的题型,“考生经过第二轮突击复习后,如果可以做对两道填空题,那考生的水平一般可以上‘三本’;如果做对三题以上,那考生的水平一般可以上‘二本’、‘一本’”。许勇特别提醒,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也是拉开学生梯度的题,难度大,要学会取舍。

  解答题:审题要准,答题要快

  许勇说,高考解答题多为6题共74分。立体几何主要出现在解答题中,主要考查线线、线面及面面的平行与垂直;空间角与空间距离的计算,是考生主要得分题。

  解析几何解答题通常放在压轴题或次压轴题的位置,有拉开考生档次的作用,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动点的轨迹、参数的取值范围;通常情况下,数列题均是中档题以上,尤其是与不等式、导数结合的数列题往往作为“压轴题”,并强调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的灵活应用;

  对于数学解答题,许勇建议,考生要注意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要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解题时要书写规范。“解答题的审题很关键,要多留些时间审题,就像过马路时要看红绿灯一样,否则就要闯红灯!”“解答题最后一题较难,面对难题考生要讲究策略,争取得分。”

  三角、概率易拿分解析几何最难

  许勇还就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概率、几何等知识点的复习进行了支招。许勇认为,高考中对向量与三角的考查立足于基础题和中档题(选择题),是考生复习中最能拿分的地方,三角恒等变形中的求值问题、涉及三角形的综合性问题是高考的主考题型。三角函数与向量、导数知识的交汇是高考的

  学生专心致志听讲座

  一个亮点。二轮复习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1、以向量为背景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2、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与正余弦定理相结合的解三角形问题。

  概率应用广泛,贴近生活,在高考中也属中、低档题,也是考生最易拿分的地方。复习中应准确理解“至少”、“至多”、“恰好”、“都不与不都”等常语的含义。

  函数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函数观点和函数方法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全过程。高考强化了对函数推理、论证的能力及探索性问题的综合考查,加大了以函数为载体的多种方法、多种能力的综合程度,以函数为载体,以导数为工具成为近几年试题的鲜明特色。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小)值,求函数在[a,b]上的最值,或利用导数解应用问题,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已成为高考的热点问题。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数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