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理:加强专项训练 规范整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5日 11:30   现代快报

  加强专项训练 规范整理

  地理

  存在问题

  一、信息提取的精准度不够。提取试题中的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地理高考中十分重要,本次测试中反映出一部分学生在信息的提取过程中不全面、不精确。如第6题的题干中给出了对“降水变率”含义的解释,要求学生结合图3进行判断,但不少学生选择了“降水变率与降水量大小无关”这一选项,说明学生没有对降水变率含义准确理解。如第20题选B的人很多,这一方面说明了学生对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规律了解不够,但更主要的是没有学会利用试卷上的地图提取信息,本题的解答可以利用第14-16题的中国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示意图,在图中找出乌鲁木齐和广州,只要稍加注意就不会把太阳辐射最高点当成吐鲁番盆地了。

  二、联系实际的能力欠缺。在给定的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是高考的一项能力要求,本次测试反映了一些学生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不太熟悉,不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如第26题,很多学生选择了D答案,说明了学生对世界金融危机情况的了解甚少,不理解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三、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不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如第17题关于鲁尔区的产业问题,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十分基础,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相关的内容也比较熟悉,但该题误选B项的考生很多,主要原因是部分考生对鲁尔区三大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相应的就业人数变化规律理解不到位。

  冲刺建议

  一、加强专项训练。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内容专项,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设计,一类是题型专项,特别要注意限时训练,把握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提高复习效率。要注意读图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各类地理图像、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当安排填图训练。

  二、加强知识整理。经过两轮复习、四次统一测试,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解题技巧,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要对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类,同时要整理错题集,对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特别是多次做错的题要分析原因,并要进行同类试题的再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避免犯同样错误。

  三、加强规范要求。在训练中应注意解题每一个环节的规范要求。审题环节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关键词和核心内涵,要能够将文字内容和图像信息结合起来,提取出有效信息。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明确理解设问的要求,答案的组织要科学、全面、有层次。要养成用地理语言回答问题的习惯,突出重点,书写清晰,杜绝错别字。

  尽量拿足基础分

  化学

  存在问题

  一、实验题、无机推断题、有机推断与合成题的得分率仍然偏低。

  二、在实际和陌生情境中应用基本化学原理的能力较差,看不懂流程图,不会阅读信息和图表,不会迁移。

  三、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特别是《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

  四、各种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对于陌生方程式的书写不会分析和推断。

  五、填空、简答题表述不准确,答不到关键的给分点。

  六、计算题解题能力很差,解题过程不规范,差量法、关系式法、守恒法等基本解题方法掌握不到位。

  七、不注意审题。

  冲刺建议

  一、加强选择题针对复习和训练,特别要注意提高多选题的得分率,尽量拿足基础分。

  二、复习中一定要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例如:要加强对基本课本实验的梳理,加强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化学用语书写的规范性训练,加强对核外电子排布、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晶体类型、熔沸点比较、等电子体、氢键等物质结构基础知识的掌握等。

  三、加强简答题的答题技巧训练,特别是关于一些实验检验方法的叙述,一定要答清楚“怎么做”、“现象是什么”、“结论是什么”这三个方面,并且要有“取样”的观念。

  四、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训练学生阅读信息和图表快速找到解题关键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试卷所给信息和已有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

  五、在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归纳无机推断题的“题眼”,加强无机推断题的训练,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推断书写陌生方程式的能力,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六、对于有机推断和合成题一定要注意认真审题,充分运用题给信息,强调官能团的转化,特别要注意加强合成路线的书写训练,并且要提醒学生不可忽视反应条件。

  七、在教学中要对中学阶段的定量实验进行梳理,特别要注意强化实验评价和误差分析。

  八、强化工业生产流程题型的分析和解答训练,强化化学反应原理(主要是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部分知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特别要注意联系理论与实际选择化工生产条件。

  九、加强计算题的训练,在教学中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强化差量法、关系式法、守恒法等基本解题方法的运用,在细节上还要注意单位和有效数字,并且要设法消除学生对计算题的恐惧心理,让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计算题,尽可能地多拿分。

  十、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分配考试时间,不要一味按照题目顺序做题,不要在一道题上浪费太多时间,要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到最多分数”为答题原则。

  基础薄弱 审题能力欠缺

  历史

  存在问题

  一、基础薄弱。

  ⑴基础知识点、主干知识点记不清,对教材不熟悉。

  ⑵错别字问题依旧存在,如:21题 “郡县制”已不太会写成“群县制”;但宣慰司的“慰”写成“尉”。

  二、审题能力欠缺。

  ⑴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欠缺,文字理解错误。

  ⑵看不清设问的条件限制。

  ⑶回答时不结合材料,自说自话。

  三、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欠缺。

  ⑴不能准确回答关键词。

  ⑵回答问题思考不够全面,思路比较狭窄,答案不全面。

  ⑶不能把握题目的立意主旨。

  四、答题不够规范。

  书写格式不规范;语言表述不规范。

  ⑴不会使用历史学科规范语言,专有名词术语表述不准确。

  ⑵照抄材料,特别是文言文材料。

  ⑶口语化严重。

  冲刺建议

  一、回归课本:本阶段回归课本,重温基础,是复习教学的重中之重。基于时间因素,全面复习不现实,建议:⑴通史强化式梳理,即选择重点单元,重点强化复习。理清每一历史阶段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构建通史体系,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特征。⑵主干网络式梳理。即注重主干知识网络结构多次构建,牢固形成主干知识网络体系,以应对不同的情景材料,以不变应万变。⑶查漏补缺式梳理。即针对几次模考反映的问题,采取补缺式“点到为止”的方法进行点拨强化。

  二、有效训练:有效训练,强化训练也是本阶段主要工作,但要注意精选内容,重在方法,强化规范。

  三、注重两大题型解题方法的讲解与训练,并归纳成几大口诀,强化训练。

  四、审题,要善于抓有效信息和关键词,特别是概括、分析、指出、认识、评价等等行为动词的概念与区别。(本版组稿 快报记者 黄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江苏 高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