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名校招办主任支招:填报高考志愿避开5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6日 11:05   《北京考试报》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招办主任 王鹏

  从多年招生的经验来看,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会因为缺乏经验,陷入种种误区,造成考生多年来的努力化为泡影。通常,这些误区包括以下几种。

  父母包办

  绝大部分高考生都是应届高中毕业生,17到18岁居多。虽然现在有不少孩子成熟早,独立意识强,但由家长代替、包办选择志愿的现象却非常普遍。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的家长作风的沿袭,家长认为高考志愿这样的大事必须要由“大人”作出决断;另一方面,他们不理解、不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的发展,听不进甚至不听孩子意见,全凭自己对专业的感觉和好恶来选择志愿。

  家长包办的弊端很多,姑且不说由于个人认识的不全面而可能造成志愿填报的重大失误,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孩子作为高考这一行为主体的作用,很可能使孩子的兴趣和志愿背离,从而削弱其奋发向上的劲头。有的考生不认真参加复习和考试;有的即使考上大学,对所学的专业没兴趣,成绩直线下降,精神负担沉重,学业也可能就荒废了。

  包办型志愿填报方式的危害性和普遍性,应该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毕竟高考是孩子一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未来是属于下一代的,命运和前途的抉择更应该由其自行决定。在这个转折过程中,应该很好地使孩子的兴趣、特长与家长的意见结合起来,家长只负责帮助收集信息和提供意见,最后的决定由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来作出。

  盲目从众

  听什么热就吆喝什么,看什么火就报什么,全然不顾自己的兴趣、能力、条件是否适合这个专业的学习,这就是盲目从众型的典型特征。其结果,一是形成扎堆现象,降低了录取几率;二是即使上了大学,也由于所学专业离自己本身的从业意向、爱好相差甚远,后悔莫及。

  盲目从众型是考生和家长缺乏主观能动性、被环境所左右的表现。填报高考志愿是一种个人行为,应该完全由个人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所掌握的信息作出最佳选择,而不应该完全被环境左右。退一步讲,想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必须避免从众。可以想象,热门专业、重点高校,是成千上万考生的梦想,除非有绝对的实力可以保证自己独占鳌头,不然要和众多考生去竞争,无疑是给自己的大学之梦徒加阴霾。这就好比参加一场拍卖会,大家都想得到的东西,最后只有最有实力的人才能得到。对大多数处于中间位置的考生来说,避开热门专业,从社会上热炒的漩涡中摆脱出来,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反而会增加录取的机会。

  不愿远游

  也有一些考生,舍不得优越的家庭环境、繁华的城市,宁愿高分低就,也不愿意选择报外地好学校,这种现象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多见。

  造成这种情况,一是有的家长封建意识浓重,片面贪图天伦之乐,不愿意子女离乡求学;二是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担心其独立能力;三是孩子自己独立意识差,自立能力弱,担心自己难以应对远在他乡的学校生活。我们认为,家长和考生应该及早改变这种落后的观念。如今,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偌大的地球已经被称为“地球村”,整个世界都在走向开放。这种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应该足以唤醒封闭、保守的人们。应该建立这样的意识:不离家远渡求学是很难学有所成的;独立能力差,就更要有意识地创造环境,去磨炼自己。畏首畏尾地留在家里,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应该把目光放远一些。

  名校倾向

  不可否认,名牌大学不管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是优越的。如果名牌大学有适合自己的专业,自己又能考上,应该鼓励考生去追求。然而有一部分考生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了挤进名牌大学而放弃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专业,屈就于不喜爱、不擅长的专业。这种盲目地追求名牌的行为是虚荣心在作怪。能考进名牌大学当然是好事,但是完全从名牌出发,不考虑专业因素,则是不明智的。毕竟我们考进大学不是为了听到别人的几句恭维话,而是要为将来从事某项职业作准备。因此,首要的是选择一个好专业,使你既有兴趣,又学有所长,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追热避冷

  许多考生和家长特别重视专业的“前景”,所以“热门”和“冷门”专业也应运而生。其实,专业本身没有“冷”、“热”之分,高校的任何专业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有的是长线专业,如基础学科类,有的属于短线专业,如应用学科类。一般来说,社会对长线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持续性的,因此长线专业更具生命力,但是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需求的相对数量也是不断变化的,甚至在一定阶段对某方面的人才形成强烈需求。所谓专业的“热”与“冷”正是由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所决定的,因此专业的“热”与“冷”在不同时期是可以转换的。所以,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一定要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能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专业,而不要盲目跟风。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点击查看新浪网考试频道与《北京考试报》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北京 高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