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高考改革:从“独木桥”到“立交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6日 11:21   中国青年报

  2009年的高考临近。

  2007年,中国青年报做了一个关于纪念恢复高考30年的大型公众调查,其中95.7%的人认为高考这个制度是好的,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但同时也有92%的人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还不完善,必须改革。

  纵观近年来高考的改革,在理念上有哪些变化?今年的高考有什么新动向?本报记者走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听取了权威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高考改革的深层次思考。

  维护社会公平始终是高考改革的价值追求

  高考之所以被社会和老百姓关注,一是在当今社会,高考依然是改变人们命运的重要途径。二是高考是通过实践反复证明的,迄今为止最为公平的一个选拔制度,高考分数作为主要的录取依据,具有相当的合理性。然而现实中,重点高校本地化、农村生源逐渐减少等区域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人们在支持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同时,表现出对潜规则或权力寻租影响评价客观公平性的担忧,说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仍旧存在。

  在我国现实的社会诚信制度还不太完善的情况下,教育公正成为衡量社会公平的一个底线,社会民众对高考改革的公正性、公平性、权威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考试制度来说,公平是首要价值。如果损害公平,则制度完善就失去了前提。高考改革既不能拿学生的前途及社会稳定来轻易做实验,也不能等有一天诚信机制健全了再来搞改革。高考只有在健全制度,实行严格管理和有效监督这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以公平、公正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才会接受,民众才能放心。

  统一考试、多元评价是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

  什么是考试?什么是评价?考试是手段,是为评价服务的。考试侧重于选拔人,评价则是要区分人。

  目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本应作为手段和工具的考试却成了教育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往往用考什么来决定教学内容,把高考作为评价教育的终极结果,不利于教育的正常发展。

  新课改后的高考将学生的学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选拔的参考依据就是这个走向。多元评价会降低一次性选拔考试的权重,将本不应该由高考承担的责任剥离出去;多元评价贯穿在教育过程中,多方位考察人的个性和长处,引导人向最适合的方向发展。

  例如现在的高考成绩单,就是交给考生手里的一张白纸条,上面写着各科的分数。除此之外,还能从中看出更多的东西吗?在这张写着分数的小纸条背后是大量能说明问题的数据。综合这些数据就是一份学生个人的评价报告:哪个部分强,哪个部分弱,可以做出多个方面详细的分析。多元评价,就是不仅要为高校为考生提供分数,更要通过考试的各种数据,提供知识、能力、特长和潜质的信息和评价报告,让高校更多地了解考生,让考生知道今后往哪个方向发展,可以有效地避免人才资源浪费。高考改革的理念是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就是要把千军万马争过的“独木桥”改造成为有利于多样化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选拔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考改革的根本任务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使每个人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但在当代中国,高考的本质远远超出了考试甚至是教育本身。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二是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比较两组数据:去年1050万人报名参加高考,录取近600万人;1977年恢复高考,当年570万人参加高考仅录取20万人。高考已经由淘汰型的“考你不行”发展到了适应性的“考你行”。每个人受教育的年限、环境、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兴趣、爱好、个性以及职业理想也是不相同的,通过考试的方法把你的长处考出来,看你最适合干什么,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表现。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高考要适应社会对以人为本、注重个性特长的选拔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深化考试内容、形式的改革,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差异性需求,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立交桥”,促进人的选择性、多样性、全面化的发展。

  “不折腾”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今年将有辽宁、天津、福建、安徽、浙江5个实施新课改后的省份第一次进入新课程高考,加上以前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5省区和国家特批的上海市,全国共11个省市区实施新课改高考。

  从这5个新课改省份的进展来看,新课改后的高考遵循“不折腾”的原则,把平稳过渡放在第一位。逐步体现和贯彻新课改的内在思想,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教育部考试中心已经明确建议今年第一次进入新课改后高考的省份,一定要采取必要措施让每一位参加高考的考生了解新高考的试卷结构、答题要求等,不能让考生因为考试内容以外的因素受到不必要的困扰。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的多样化、过程性、个性化等目标。

  网上阅卷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客观公正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当今的高考改革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

  全国教育考试系统建设的考务指挥平台,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重灾区延考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今年,全国实行网上评卷的省份达到28家,国家统一标准的专业化评卷管理系统,既可以通过技术实现减小评分误差,给每一个考生以最合理、最科学的分数,又使得整个评卷环节纳入到一个标准统一、程序清楚、数据准确的系统之中,同时使得数据的深度开发成为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一道题在评卷人员互不知晓的情况下实现“双评”,并且自动对“双评”的误差进行控制,误差超出正常范围,自动要求“三评”,最大限度地作到了客观、公正。高考国家题库已经初具规模,并开始发挥作用,这是实现多元评价的必要条件之一。题库建设把集中命题变成分散命题,改变命题的观念、方式和手段,通过命题方式的改变和考试内容的改革,使得高考成为“好”的考试,能考出学生长处的考试。

  我们有理由期待,多元评价的引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高考向更加公平、规范、科学、人性的方向发展。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 高考 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