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第三章 阅卷手记
一、关于网上阅卷
新课标地区的语文高考阅卷近几年一直采用的是网上阅卷,这与平常的纸质阅卷有较大的不同。
首先,系统将全部考生的语文答卷一一扫描,输入系统数据库。然后,随时根据要求在网上把“答卷”提供给阅卷人员。
每位阅卷老师使用有单独编号、惟一密钥文件的电脑。阅卷过程中,每位考生的答卷至少由两位老师各自独立地评阅一次。每一道题均设定有误差范围,当两位老师的两个评分相差不超出该范围时,评卷系统会自动取两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该试卷本题的得分;当两位老师给分之差超出误差范围时,评卷系统就会将该题自动调给第三位老师评阅。
如第三位老师的给分与前两者之一的给分之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这时评卷系统会求得这两个相近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该题的得分;若第三位老师的给分与前两个给分之间的差值也超出了误差范围,评卷系统就会自动“告知”该学科评卷领导小组负责人,由其裁定该试题的最终得分。而其他任何评卷人在评卷过程中均不了解这份卷是初评或复评,更不知道别人的评卷结果,这大大有利于评卷人员独立判断、评分。
同时,对于阅卷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系统会通过种种方式进行监控。必要时会给以提醒警告以至仲裁纠正。
由此可以看出,网上阅卷更快捷,更准确,更公正,更科学。具有效率高、误差少、利保密等明显优点,能够最大限度控制主观评卷误差。同时,由于取消了试卷流通的人工管理,计算机自动分发试卷,通过程序的管理不会有漏评试卷;网上阅卷还可实时监控评卷质量,实时管理评卷进程,能够对每个评卷教师的评卷质量进行量化评估;所有成绩在评卷过程中自动存入计算机,不再有登分误差。
那么,“网上阅卷”对考生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首先,精心装扮卷面,在第一印象上取胜。
整个阅卷过程是一个综合智力活动,它的测量者只能是阅卷老师,而阅卷老师是人,不是电脑和神,他们有生命,有历史,有主观意识,在阅卷过程中,他们各自的主观因素必然渗透于整个认知评估系统中,此时的阅卷实际上一种主观性的认知评估活动。所以,字体和卷面如果出了问题,造成阅卷老师的心理排斥和低等评价之后,分数自然要打一个折扣,所以也有人说:“潦草的字体和凌乱的卷面是永远也打不赢的官司。”
所以必须用专用笔答题,浓淡适度;少涂抹、轻涂改,即使涂改,也要按规定修改(将所修改的内容用双横线划掉,然后在其上或下写上应改成的内容)。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写得太饱满,字体要端正、不要太歪斜(斜度大的扫描出来很朦胧,模糊不清),字距行距也不要太大。千万注意: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无论是简答题,还是作文一律判零分。有条件的考生,可通过扫描、投影将自己的试题答案实样查看,优劣对比,印象深刻。
应该说,无论哪一种阅卷形式,对于考生作文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但是,网上阅卷,对于考生的书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电脑能把考生答卷上的字放大到很大,用笔用墨,横竖撇捺,纤毫毕现。所以,秀丽的书法,可令阅卷老师赏心悦目,赞叹不已;而丑陋的书写,则因种种毛病暴露无遗,严重影响分数。
很难说,书写一项占作文总分的多少;但是,书写对印象分的影响是极大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诫大家:评判作文,并不仅仅看你写得“对不对”,而更重要的是看你写得“好不好”;不仅仅看你“写什么”,而更重要的是看你“怎么写”。因为,作文应是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它是一件分别由思想感情、篇章结构、语言文字以及书写等综合因素构成的完美的艺术作品。
其次,语言表达要清晰,答案组织要条理。
语言表达主观题内容往往丰富繁多,如果不采用一些技巧,漫无目的地写下来,会让阅卷老师劳心费神,容易造成眼花缭乱、头晕目眩的状况,严重影响阅卷的速度、质量。
所以考生要从阅卷老师角度考虑,语文网上阅卷时间一般在10——12天,阅卷老师的视觉疲劳可想而知,要哟普换位思想,做到分点简答,并用序号标明,不给阅卷老师造成阅读障碍。要准确、清晰,简明扼要;注意答案的顺序,条理分明;可多答几个要点,但须言简意赅;并尽量从正面回答,不要拐弯抹角;笔画要正规清晰,不要“模糊”“朦胧”。
二、网上阅卷的备考启示
1.研究高考。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考试说明》、高考真题、高考试题评价报告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深信,高考试题这条鱼再大,也游不出考试说明这口缸。
要特别注重研究近五年特别是近三年的语文高考试题。高考考题是对考纲的最直接的阐释,任何“题典”“题霸”“题库”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更何况其间所透出的不同风格和暗含的改革发展信息,也都值得我们倍加关注。建议使用我社出版的《2010年高考真题随堂练》。
2.精选资料。
我们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精心筛选,严格把关,认真挑选一本比较理想的资料,作为复习蓝本。选用蓝本,注意以下问题:必须是正版,质量高;不宜太厚;对各知识的介绍要有条理性,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点拨要富有科学性和启发性。此外,我们用足用透2009年的新课标地区高考语文试题。至少做三遍。第一遍,成套做,了解高考考点;第二遍,分类做,研究解题步骤;第三遍,重点做,掌握答题技巧。专题复习时,我们再自己选编试题,尽量不要整套搬用,要做到资源的优化组合,有时要数十道试题中仅挑选出三五道题,通过这种措施,确保复习收到实效。
3.习题精练。
高考的备考要讲求效率,备考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极其有限的常数,要倍加珍惜,绝不可随意挥霍。为提高高考备考效率,我们在精练上下功夫。精练,指瞄准重点,狠抓关键,建树学科思维。学会是基础;会学是关键;总结、反思是提高;求异、创新才是目的。精练,从物质准备的角度讲是指所做习题需要精选精编,无论内容、数量,还是难度、梯度都要反复推敲。并且要力求把每一次训练都当作高考来对待。
4.注重落实。
在平常的学生过程中,我们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有事做,每做一步都尝到甜头”。要细化复习内容,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反馈及时,确保落实。如名句名篇默写是新课标高考的必考内容,集中起来识记数量多得可怕,集中记忆效果也很难有所保证。我们可以采用“小刀锯大树”法,分阶段落实,每周落实一点,如此一来,积少成多,功效自然差不了。
要注重历次考试的分析反馈,根据失分点查漏补缺。可以准备一个错题集、一个摘抄本。并改变传统的做题方法,平时用铅笔答题,考后用红笔纠正错误。语言基础知识可以分解到每周的早自习,一周落实一点,一周进行一次检测,持续进行,形成序列。
5.重视作文。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也是最容易拉开语文差距的一道题。可以采用下面的办法来备考:
⑴作文训练坚持单周练随笔,双周练考场作文。注重搜集和摘抄考场作文的优秀之作。
⑵坚持课外阅读。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美文、时文,高三读书数量可以适量减少,但是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时代脉搏,感受时代精神,以便拓宽写作视野。注重了生活积累、认识积累和文化积累,也就为考场快速成文作好充分准备。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更要坚持“作文素材”的积累摘抄,尤其是要进行专题性的素材积累,分类整理教材中的经典素材、报刊杂志中的新颖素材、影视中的鲜活素材以及学生自己作文中的名言警句类素材。
⑶分步骤进行专项训练。以考场作文为例子,进行专项的训练,从点上寻求更深的突破。如,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表达,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安排结构等等。同时要处理好表意深刻与内容充实、材料丰富与结构严谨、注重文采与表达流畅、注重创新与偏离题意的关系。
6.研究考试
⑴考试就是一场战争。
考场如战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取得己方的胜利,完胜最好,小胜也是不错的。关键是要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到最好,取得最理想的成绩。所以,这就要求考生要用“战争”的理念来认识考试,来经历考试,来收获战果。要有一种“天下舍我其谁”的豪气和自信,更要有“心细如发”的精心准备。总之,既要有战略上的高度,又要有战术上的细度。
⑵细化考试环节,狠抓落实。
有一些同学看到试卷就莫名地紧张,心里老是想着如何去考好,或者考不好会如何如何等等,其实,这都是不科学的。拿到试卷后要将精力集中在试卷上,记住一点:只要你将该做对的题目都做对了,分数自然会给你一个圆满的报答。所以,要沉稳应战,先易后难,稳扎稳打,由小胜而至大胜。
答题要科学严密,注意使用学科术语。有的考生由于紧张或者别的原因,在答题过程中造成盲点、漏点、错点等现象。现在的高考命题都比较严密,尤其讲求扣点得分,所以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也要强化一个“扣点答题”的意识,并依靠平时严格的训练,将这种意识转化为一种能力,进而在考场上将这种能力再转化为理想的分数。即便是不会答的题目,也要从技术角度进行推测性地回答,如果是选择题,可以从常理的角度进行判断,从题肢新颖和可考性的角度上进行判断,采用排除法去选择,在一种不可能之中去寻求一种可能;如果是笔答题,那就要从题干的涉题信息中去寻找答题点,只要沾边的就要形成一些表述的文字。总之,千万不要在答题区域保留空白,如果这样,那就完全没有了得分的可能。要牢记一点:落实在卷面上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能力。
在答题过程中,要处理好“先吃肉,后喝汤,再啃骨头”的关系。一套高水平的高考语文试卷,不可能上面的题目你全都会做,并且全都得满分。总有一些分数你是不可能得到的,这是客观的事实。所以,考生的任务就变成了怎样将能得到的分数全部拿到手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依据个人的能力现状,将试题分为低档题,中档题和高档题,然后选择一个原则性的答题切入点去答题,如果选择的是中档题的答题切入标准,那就先处理低档题,即先吃肉,这对于考生来说是相对简单的;然后再处理中档题,即后喝汤,这部分试题的难度对于考生刚好合适;最后再处理难度比较大的高档题,即最后啃骨头,能尽可能地多得一些分就多得一些分。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