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治:第二章 名师手记(十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30日 18:36   新浪教育

  三、名师导学:

  1.学法指导:(1)辩证分析法。用辩证分析法学习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的力量,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产生重大推动作用。(2)讨论法。用讨论法逐层剖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讨论文化对经济、政治乃至对综合国力的影响。关于思想认识方面、传统文化方面的不同认识,对人的不同影响,同学们也可以通过进行探讨来加深认识。(3)例证法。用具体事例说明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辉煌人生的重要作用。用我国文化发展的具体事例,当地文化产业及文化消费的状况,加深同学们的认识,探讨文化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

  2.命题前瞻:本单元作为《文化生活》的起始,在全局中起着开篇立论和探究导引的作用,是整本教材的绪论和总论,主要为全本书提供基础性的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要联系北京奥运会所体现的奥运文化,既要抓住重点,又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在充分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特别是要注意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进一步把握文化对社会以及个人的作用,加深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深刻领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更加繁荣。要求把握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能结合身边的文化现象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注意联系奥运文化,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把握文化与综合国力,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懂得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把握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明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说明倡导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真题再现】

  [例1](2008·广东卷)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们(   )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答案解析】B  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我国的文化遗产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启示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名师点睛】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这一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要结合文博会、动漫节、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等时政热点进行分析。

  [例2](2008·山东卷)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解析】A  党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是因为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①符合题意的要求;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②正确;党不能履行政府的职能,③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④说法是错误的。此题可以运用排除法。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的领导”、“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内容。这启示我们平时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例3](2008·江苏卷)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D  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中的校训都优秀的文化,优秀的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③④符合题意的要求。优秀的文化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①不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本题可运用排除法,这是一种解答组合式选择题的捷径。

  [例4](2008·宁夏卷)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你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圆明园遗址为背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点。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无论你赞成何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英法联军焚烧,这可教育人们勿忘国耻,从而增加人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可通过传统建筑表现出来,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通过对圆明园遗址或复建部分,可以对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继承和发展。

  【答案要点】(1)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注: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

  【名师点睛】辨析式的简答题,首先要判断并下结论,然后根据所下的结论进行原因分析,分析的时候角度要展开,要看清楚题干的限制性词语,按照观点加材料的模式进行作答。

  第十讲  文化传承与创新

  【复习要点】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知识归纳】

  一、重难点:

  (一)世界文化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三)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途径、特点、意义

  1.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1)商贸活动:商人在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1)传媒的含义及发展过程。传播媒体,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的含义、标志和功能。①含义: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②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③功能: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①人际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②报纸、杂志、书籍等,可以通过扫描、编排处理后,显示在互联网上,供广大读者使用。③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④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⑤手机短信用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

  3.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传播,对世界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3)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4)要充分发挥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作用,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尊重个性,理解差异,和平共处,互相借鉴。

  (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五)影响文化发展的四大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就会发生巨大变化,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3.思想运动的兴起。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因素。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六)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必然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社会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文化成果。

  (2)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5.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6.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

  (1)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2)我们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7.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选择性继承。

  (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继承不能简单的累积和复制,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发展是最好的继承。

  8.创新与借鉴、融合。

  (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和重要途径之一。

  (2)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引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不同的文化之间,有差异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4)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