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反应
★王梅生北京二中高三化学老师
避免“一锤定音”现象
对于新公布的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北京二中高三化学老师王梅生表示,在高考统招录取、自主招生中将高中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是很有益的,避免了往年高考“一锤定音”的现象。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学校会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打散”模块教学的方式,突出“探究”的新复习方法。
王梅生表示,综合素质评价的纳入“屏蔽”了学生一贯认为的“高一高二无所谓,高三一锤定音”的想法,能让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扎实。原本推出综合素质评价的时候没有想到今后会成为高考参考依据,现在高考新方案将其纳入进来,需要学校提高该项评价的监督性。每名学生的素质评价都要“三方会审”,包括学生自评、家长互评及班主任和各科任课老师的评价。避免学生在高中就产生偏科现象。
★孟芊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
给了高校更多自主权
北京新高考方案中提到,高校招生要参考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这说明给了高校更多的自主权,体现了对高校自主权的尊重和肯定。
目前,清华正在对北京新课改下的教学培养等各方面进行考察,并在思考和设计与之吻合的政策,适当时候对社会公布。
会考和高考存在一致性,都是对于学习的考核,但是它们的考核目标、重点都存在差异。会考是一种水平性测试,相对标尺比较粗,而高考是一种选拔性测试。“比如会考得A也许有20%,但是清华、北大招收的只是排名靠前的学生。”所以,他认为会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有参考价值,但不同的学校,作用不太相同。
此外,首都师范大学招办主任孙彤介绍:“每个学校的招生都是通过多年摸索稳定下来的,所以我估计第一年各个大学在招生上还是会比较保守,看看到底适合不适合。”
★魏晓东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
高职校将重新“洗牌”
对于新高考中,变化最大的高职招生部分,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魏晓东表示,这次高职招生的改革让考生和专业更贴近,以专业为单位的大平行志愿报考方式,有利于志愿录取百分比的大幅提升,对于考生是很有利的。
对于录取模式来说,原来是以学校为单位,考生可报4所学校,每个学校5个专业,可以院内志愿调剂。这种方式对于报考高职的考生来说有一定弊端,因为高职院校是以职业培训为主,考生报考的专业直接与未来的工作挂钩。对于一些“热门”专业来说,是考生的必争之地,一些成绩稍差的考生可能会被调剂到一些他们不感兴趣的专业,如果不服从调剂,再退档可能其他学校的专业也报满了。因此会有一批考生上不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从而影响今后的职业发展。新高考方案规定高职招生以专业为单位,考生可以在同一专业报考10个甚至20个学校,这样可以更好满足考生对于专业的需求。
魏晓东同时表示,在对考生有利的同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能会迎来一轮重新“洗牌”。原先高职校以招生规模为硬性指标,新高考方案出台后,专业内涵和质量的竞争将成主要方向。以专业为单位进行志愿选择,将使拥有“拳头”专业的高职越来越强,不被“问津”的高职将有逐步被淘汰的危险。
★崔畅 北京二中高三学生
两条腿走路更有底
对于新高考方案,北京二中高三学生崔畅认为,把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这些反映平时学习情况的成绩,与高考成绩同时作为高考录取依据,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让自己对高考“更有底”。相对历年考生都仗着高考“一锤子买卖”的情况,作为第一届新高考考生,崔畅认为新高考方式有进步,不会因为有一次发挥得不好,影响自己一生命运。
崔畅表示,今年的高考复习不再是跟着老师过一遍知识点,而是把知识点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讨。拿做实验来说,以前老师给出一个唯一的实验步骤,学生照着去做,没有一点自主性。现在是老师把知识点拿出来,实验步骤不唯一,学生可以自主设计,但得出的结果是唯一的。这种学习方式虽然比原来做起来要困难,但是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比较吸引人。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