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面对2010北京高考新政如何调整应考策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 11:00   精华学校

  被社会各界翘首已久的新高考方案(以下简称“新政”),终于在60年大庆后公布了。恐怕,这个方案在国庆节之前即已定稿,可能是考虑到社会影响,让人们过一个祥和的、无忧无虑的节假日,才选择节后公布“新政”的吧。然而,全国各地的高考考生和家长们,中学校长和高三老师们,绝不会因为国庆大典的恢宏、炫目,而是自己的心情有所放松,他们的眼神依然专注,他们的神情依然焦虑。列宁同志早就教导过我们,要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那么,面对高考“新政”,我们应该如何调整策略呢?

  一、高考“新政”,“新”在哪里?

  1、很多人评述,“新政”最大的变化是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以及高职院校录取改革是最大的变化,这是最具欺骗性和危害性的误导性的解读。“新政”的最关键之处在于高考考试内容的变化,而这一部分内容根据教委的通报,要等到正式的《考试说明》公布后才能知晓。其实不然,《考试说明》不过是把高考形式、试卷结构、考试要求、考试范围、题型示例公布给大家。高考形式、试卷结构,已经确定不会改变。大家最关心的考试范围,我们可以提前知晓。就是把新课程教材的目录罗列一下即可。因而,翻一下新课程教材,我们现在就可以知道高考范围了。

  2、高考内容在“新政”下有哪些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说高考改革是“稳中求变,稳定为主”。这话正确。然而,“稳”的是形式,内容绝对会有质的变化,原因只有一个:课程内容变化了。要了解高考内容的变化,首先要了解课程内容的变化:

  新课程的特点

  (1)课程功能的转变:注重过程

  (2)课程结构的改变:整合,自主选择

  (3)课程内容的改变:改变繁、难、窄、旧的知识系统

  (4)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能力的提高

  (5)评价方法的改变: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

  (6)课程管理模式的改变:集权——分权

  面对同一个知识点,表述方式、关注点变了;最新科研成果加进来了;课程理念变了;要求不同了。高考内容还能说不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可以看一下率先实行新高考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的高考试卷,就会明了我说的道理。

  3、综合素质评价明年只适用于自主招生,而自主招生不超过5%的范围,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不具备任何意义。况且,综合素质评价的信度问题,一直饱受社会诟病。前几天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栏目邀请各界专家专门就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我有幸参加了这一辩论,我是坚决反对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序列的,因为,从评价形式,到评价内容,都令人有挥之不去的存疑。再说,北京市的规定,对北京市的高校是起作用的;对超一流的部属高校,有多少约束力呢?请问,现行高考制度下,任何人都可以参加高考,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太参加高考,谁给他做综合素质评价?

  4、高职院校本来就招生困难,还对考生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违背市场规律,令大多数考生和家长不感冒。因此,这部分改革意义不大。

  二、高考“新政”下的应对策略

  1、对应届生:提高效率。高考内容多、时间紧、高三复习任务繁重,是2010届高三学生的难题。我曾经提出了应对高考的“阿谓加减法”,可以给大家作为参考:减减减,减去高考伪重点;简简简,简化高考晦涩处;剪剪剪,剪除大题恐惧感;茧茧茧,破茧化蝶头名状!

  加加加,加上必考新热点;夹夹夹,多层理解新重点;架架架,框架建起明条理;佳佳佳,佳方妙术助满分!

  要实现上述目标,寻找名师辅导,是必须的!

  2、对往届生:往届生,劫难。往届生第一要做的是完全抛弃过去的学习系统,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内容、要求。往届生最困难的是,要把新授课的学习和复习课的学习有机统一起来。这对高考复读班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仔细对比你就会怀疑:有多少复读班的老师是胜任的?因此,强烈建议复读生寻找名师,对自己的学业做一个科学的规划,最好找具备新课程讲授经验、在北京乃至全国有名望又有真本事的老师。

  3、对家长:不许唉声叹气;不许喋喋不休;不许不懂装懂。据麦可斯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调查:有80%的高考生家长为孩子制订的高考目标是一本院校,而高考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最可能就读一本院校的仅占67%。家长要做一个倾听者、服务者、合作者。要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因为他们战斗在第一线,他们对高考有最专业的解释,他们最了解你的孩子;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包括与自己孩子同学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需求,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科学服务。

  “新政”颁布了,策略调整到位了,赶紧执行吧!科学应考,效率优先。

  本文选自精华学校李谓的博客,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