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江新课改:3类考生不同卷 听力可考两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 18:58   成都商报

  随着《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公布,四川省的高中新课改近日正式提上日程。明年秋季,全省的普通高中将全部进入课程改革,而备受关注的高考改革方案也拟于明年新课改启动之时同步公布。如今,四川的学子和家长最关心的莫过于:新课改到底会怎么改?高考又会怎样变化?

  四川作为最后一批进入新课改的省份之一,11个先行省市区的经验教训毫无疑问将成为四川方案制订中的重要参考。今年,四川省教育厅已率队到浙江、山东等地进行调研。这些先行省市分别走过了怎样的新课改路程,对四川又有怎样的借鉴意义?那里的老师学生家长又有哪些迷惘和收获?近日,本报记者先后探访浙江、江苏、山东、西安等地的新课改之路,以期为本地关注新课改的学生、家长带来启示。

  今年初,四川省教育厅曾率队到浙江专门调研高中新课改及高考改革情况。尽管被媒体冠以“个性化高考”的省份,但“稳妥”依然是浙江在制订高考改革方案时贯彻始终的一个重要原则。2006年秋季,浙江开始实施高中新课改,但直到2008年4月,浙江才公布新课改高考改革方案,保留了“3+X”的模式。而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四川新课改后首次高考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不会有颠覆性的变化。一位专家说,四川能从浙江身上学到的,不仅是高考改革的原则、办法,也要看到,新课改并不能一下解决所有问题,改革的道路还很长。

  【出台】

  方案修改10多次 曾考虑不考英语  

  四川借鉴:“3+X”很可能保留

  2008年4月,随着浙江2009年高考改革方案的公布,杭州市长征中学老师鲁新民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政策出台前,民间有不少有模有样的猜测。最让鲁新民感到心惊肉跳的是“3(语数外)+文综(政史地)/理综(理化生)”将不复存在的消息。

  “是有专家在方案讨论会上提过,想把英语从统考科目中拿下。”浙江省工商大学招办主任证实,浙江高考改革方案的确几经周折。据了解,浙江新课改高考改革方案前后经过大小讨论23次,修改10多次,参加讨论的既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命题专家,也有中学校长、师生、家长……

  其间涌现过不少大胆的提议,取消英语科考试只是其中一条。“专家认为,中国人从小学开始学英语,到了大学,仍要花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上——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有这么努力地学习中文的?况且,好多人辛苦学这么久英语,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

  但秉持“稳妥”原则,这一提议最终被否决了。“高考关系千家万户。我们要充分考虑社会的认同度和承受力,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正确处理理想和现象可能性的关系。”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说,一旦取消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高中语数外三分天下的局面将被打破,中学的教学秩序势必大乱。

  “3+X”最终被保留了下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便身处新课改高考改革浪潮中,它的地位仍难被撼动。目前,在11个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的新课改省(区)市中,北京、宁夏、山东、天津、辽宁、福建与安徽都采用了这一模式。而广东也将于2010年回归“3+文综/理综”。至于海南,其文考语、数、外、政、史、地,理考语、数、外、物、化、生的模式,实质上也是对文综和理综的拆分。

  “从稳定、公平、全面、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确实找不到能代替‘3+X’的考试模式。”山东省实验中学校长刘堃说。

  这对四川考生或许是个好消息。四川从2001年进入“3+X”。按照四川省教育厅“稳定、连续”的说法以及各省(区)市经验,2013年四川高考模式很可能仍是四川考生驾轻就熟的“3+X”。

  【方案】

  3种考生分类测试 不再考一张卷

  四川借鉴:分类测试是改革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并未因求稳而停下求变的脚步。在“3+文综/理综”大框架不变的情况下,浙江仍有不少个性纷呈的设计。在很多人看来,它率先提出的“分类测试”模式,终结了“千万考生一张卷”的高考历史。

  在“分类测试”模式下,浙江省36万高考考生不再使用同一套试卷。新高考方案给予不同类型的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考试科目由过去的统一科目变成三种不同类型:一类科目在保持原有“3+文综/理综”科目组合的基础上,增加自选模块考核内容,重点测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类科目维持原有“3+X”科目组合,重点测试获得通用型知识的能力;三类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三科考试基础上,增加技术科目测试,侧重测试实用技能。

  三类考试形式也决定了考生的三种不同的求学方向。第一类为现行第一批录取学校的本科专业;第二类为其他本科学校(包括现行的二本、三本学校)的本科专业;第三类为高职(专科)院校专业。考生报名时,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报考的类别,也可以跨类兼报,比如兼报一、二两类或二、三两类,同时也可三类均兼报。

  “长期以来,各地都实行统一的高考模式,在文科、理科两大类和艺术、体育两小类的框架内,所有的学生不管学业好坏、兴趣爱好、发展差异,统统接受一张卷子的检阅,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是增加了学习和考试的压力。”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说。

  以浙江为例,2009年的36万考生中,能上一本只有约3万人。如按以往的高考模式,其余33万人尽管上不了一本院校,学的东西却丝毫不比那3万人少。“分层考试将有利于学生量力而考,减轻相当部分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压力,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有专家认为,浙江探索的“分类测试”将代表今后高考改革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在高职高专类取消文综/理综成绩,加试技术这一做法上。这和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是相符的。“事实上,有专家曾经提出,高职高专类院校录取,干脆连高考成绩都不看,就看学生的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来自主录取。”浙江工商大学招生负责人说。

  英语听力平时考 两次取最高分

  四川借鉴:要去除一考定终身

  探索多次考试,去除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病,这是教育部对高考改革提出的要求。在这一点上,四川也可从浙江获得第一手经验。因为浙江是在“多次考试”上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

  2009年,浙江高考英语科的听力部分和高职高专类的技术考试都被放到了平时举行,并且每名学生都有两次考试机会。学生可自主决定参加考试时间,并选择两次考试中的较高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这不仅可以降低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减少因一次失误而无法反映考生真实学业水平的现象,也可以减轻学生的考试心理压力。”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说。而英语听力进入试点范围,“还可以避免高考时因设备、外在环境等因素给考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高考都该多考几次!”杭州市育新中学办公室负责人半是玩笑、半是期待地说。他对两次考试的形式自然是持欢迎态度,“确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就像平时考试那样,心里很轻松。”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一学生、来自浙江丽水的小郑告诉记者,对难得的两次“高考”机会,同学们自然不会放过。“所有同学都考了两次,除非第一次就考了满分的。能多考一分也是好的。反正两次考试取其中较高的分数,第二次即使考砸了,也没什么影响。”

  【现实】

  个性化高考 仍难突破应试氛围

  四川借鉴:新课改之路还很长

  尽管浙江高考做了如此多的改变,尽管这份方案被很多人盛赞为“个性化高考”,但对那些指望通过它来突破当前应试氛围的中学教师来说,失望在所难免。“理想的阳光是灿烂的,关键是看照到大地上是什么样子。”杭州市一位中学老师这样对记者说。

  困惑1:谁愿承认不是上好学校的料

  以浙江的“分类测试”来说,本来是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而做出的一次突破,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有哪个家长会在还没高考前就承认自己的孩子就是个上二本或者高职的料呢?”这位老师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力只能上一般本科的学生基本上都会选修属于重点本科考试范围的自选模块,并参加高考测试。高职高专类兼报两类的也不少。老师对此无能为力。“难道要对学生说‘你肯定考不起,所以不要选’吗?”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名大一学生也告诉记者:“都想冲一冲嘛!我知道自己考一本很悬,但考试这个东西说不准,万一发挥很好呢?”

  困惑2:与兴趣相比,死记硬背更易得分

  自选模块的考试设置也使中学深刻地体会到,高考之下,没有兴趣,只有分数。原来,浙江自选模块的考试内容选择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等9门学科的18个自主选修模块。每个模块编制一道试题,学生任意选答6题。“政治有‘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经济学常识’两个自选模块。‘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主要是现实案例分析,‘经济学常识’则死记硬背的概念很多,相对要枯燥些。所以,最初选课时,大多数学生按照兴趣选择了‘法律常识’。”杭州一位政治老师告诉记者。

  但老师们很快发现,不少学生中途转向了。“经过几次考试,学生就发现,尽管‘法律常识’的课很有趣,考题却较难。学生要自己分析案例,这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还要有较高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经济学常识’的考题,即使将概念性的东西写几句上去都能得分,分还不低。两相比较,学生就有了取舍。高考更是一边倒——选做经济学常识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

  “面对高考,老师也很功利。学生选课时,我们虽不规定选什么课,但肯定会把各选修模块的高考得分情况给学生说明。结果也很明显——和兴趣相比,学生更倾向于高考分数。”

  困惑3:两次考试是不是增加了学生负担

  多次考试也遭到了质疑。问题就出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参加两次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是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呢?两次考试的题目难易不等,题简单得30分的满分,和题难得29分,孰轻孰重?录取前者,对后者来说,是不是也有些不公平呢?”杭州一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说。

  “对新课改,当前是有争议的,上至院士,下至中学教师,再到学生、家长,每个人对新课改都有不同看法。与新课改配套的高考改革也是一样。”在跟随四川省教育厅走访了部分新课改省份后,四川一位专家这样感慨。他认为,四川能从浙江身上学到的,不仅是高考改革的原则、办法,“也要看到,新课改并不能像万灵丹一样一下解决当前存在的所有问题,改革的道路还很长。”(记者:王冕 浙江报道)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浙江 高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