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议:“校长推荐上北大”拘谨也漏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0日 14:57   京华时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陈国兴

  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终于浮出水面。今后,部分地区那些“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将可能借此制度进入这所高等学府就读。 

  这是件好事,体现了社会的进步。高考制度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项人才选拔塑造制度,为大多数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制度环境,却也对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偏才们关上了大门。这一直让一些社会有识之士引为憾事。北大这一制度,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考制度的刚性带来的“遗珠之憾”,为那些被“关上大门”的偏才们打开“一扇窗”。 

  然而,我们一方面激赏北大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却又看到这项制度拘谨而漏风。 

  说其拘谨是因为这项制度“破格”的程度远远不够,还放得不开,没能更好彰显当代人才教育成长理念。因为费尽如此周章,结果也就是对那些被推荐又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能够享受降30分的政策。由于制度刚设,很难预测到其实际成效如何。但可以想见的是,还会有许多偏才因高考成绩达不到要求而被拒之门外。高考成绩降30分,对觊觎这项制度的投机钻营者和平庸之才作用或许不小,但对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偏才作用却未必大。 

  说这项制度漏风,或许让北大甚感委曲。的确,这项制度看起来严密、完善而合理。在事前,要求中学及校长本人必须通过评审,才能获得“实名推荐”的资格。在事中,则有专家组审核学生报名资料,合格后才能进入面试,面试合格才能享受30分优惠。同时,双方都必须就有关信息进行公示。而在事后,“如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形”,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该中学及校长的推荐资质、获推荐学生的资格。 

  然而,这项制度的漏风正在于,相关程序和环节存在不完善和不公正。 

  比如,在校长推荐的环节,如何确保校长能公正地行使推荐权?校长推荐会不会变成学生家长“公关”的重点?北大“校长推荐制”无疑放大了高中校长的权力,而对校长的监督,以及对整个推荐环节的监督如果缺位,难保这项新方案像此前的高考加分政策一样,成为权力的盛宴,制造着新的教育不公。 

  比如,在确定推荐资格时,评审要“根据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其结果势必就是享有优资教育资源的中学占尽优势,而普遍中学则往往败北,难道偏才就爱往那些“省重点”、“市重点”扎堆? 

  在关键的面试环节,目前未闻面试合格的标准。但仅凭一面之见就能判定对方具有深造潜质,这确有“以貌取人”之嫌,因为有些人善于面谈而无真实本领,有些人有真实才能却不善交流。前些年复旦仅以半个小时面试就录取所谓偏才而备受争议,就失之于制度的轻率,未必能得真才实学者。 

  当然,如果北大及推荐方严格遵循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作弊。但这项制度却难以防止所推荐的并非“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和有真才实学者反不得入门之径这两种情况。 

  在此,希望能进一步完善这项制度,更好地给真正的人才以机会,勿让平庸者、钻营者由此得利。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