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均衡教育之前中学校长推荐制“先天不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0日 16:57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作者:陈春(江苏教师)

  北京大学8日晚正式对外公布了此前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凭知名人士的推荐信便可获得一流大学的招生面试资格,从此不再是纸上谈兵(本报昨日05版报道)。

  按照此方案,部分地区中学校长的一纸推荐信一旦通过北大相关部门的审核,其推荐的学生便可以免考,直接进入面试阶段。

  这是第一个高校招生由“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方案,如果笔者预测不错的话,随后北京其他高校甚至其他地区的高校,也可能会陆续加入进来,犹如多米诺骨牌的倒下,其势不可挡。

  因此笔者倒有一个大胆猜想,类似校长推荐制这样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或许是突破应试教育的契机。应试教育之所以“坚不可摧”,过去主要原因就在于高校招生制度的瓶颈制约,若这条狭小的通道不

  拓展,那么中学及其以下的基础教育都会处于强烈的应试“魔咒”的禁锢下而难以脱身。体制的原因终究需要由体制来解决,打破高校招生制度这个瓶颈是唯一出路。

  包括“校长推荐制”在内的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当然也不是万能的法宝,它有其自身存在的一些隐忧,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公平和公正。笔者担心这种推荐制度本身的隐性“不公正”,将如同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最终演变为名牌高校是富家子弟的乐园抑或是城市孩子的天堂。因为从综合素质考量而言,这些孩子在受教育的客观条件大多优于贫家子弟和农村学生,在知识的优化整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素质方面先胜一筹,天资同样聪颖的这两类孩子,其客观受教育的显著差异就会显现出来。在中学校长推荐的过程中即使其他一切条件都是公正的,但

  依然会因为这个前提的不公正而失于偏颇。

  这看起来是一个悖论,高校“自主招生”是破除应试教育的“松箍咒”,但如果没有应对目前存在的城乡基础教育差异现状的公正对策,又将演变为新的“不公正”,而且更为令人担心的是这样的“不公正”是以看起来“公正的程序”完成的,并且不公正普及的面更广,只有有限的名校校长具有这样的推荐资格,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因此,在高校“由中学校长推荐”还没有形成更大的多米诺效应之前,我们应积极应对因此带来社会群体教育普遍不公正的可能危机,加快城乡均衡教育的步伐。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已把均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新目标,在这个目标实现之前,或者基本实现之前,中学校长推荐制因“先天不公”而让人觉得喜忧参半。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自主招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