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时评:高考作文不考诗歌很正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6日 10:31   红网

  “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一直在文体上要求‘除诗歌外”,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在11月14日召开的江苏省首届中小学诗歌颁奖大会上,江苏省文联主席、江苏省诗词协会名誉会长顾浩痛斥了高考指挥棒对诗歌这一重要文学样式的歧视和摧残,而他的观点也受到了南师大文学院钟陵教授等人的强烈支持。(11月15日《扬子晚报》)

视频:江苏省文联主席痛斥高考作文排斥诗歌 媒体来源:安徽卫视

  看这架势,顾主席他们大有把当今诗歌之衰落归咎于高考不考诗歌的缘故,不然哪来这么大火气呢?高考作文题后加上一句“诗歌除外”,人所公知,原因在于“阅卷难”,而非涉嫌歧视,更谈不上摧残。顾主席有所不知,中学作文课上老师虽不作诗歌写作指导,但不等于老师放松了诗歌教学,因为高考背诵和填空都要考到诗歌,而且还要求学生将精彩的诗句运用到作文中去,以增加文采。说中学语文课堂不涉及诗歌是不对的,因为从小学到初高中的语文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到二个诗歌单元,古诗、现代诗的都有,其实学生花在学习背诵诗歌上的功夫并不少。

  即便如此,当今热爱诗歌写作的中学生仍然很少,这除了受高考不考的影响外,更多的还是受功利主义教育影响所致。即使高考考诗歌,我相信,也无法繁荣校园诗歌,因为无孔不入的应试教育不但造就了诗意全无的校园生活,也彻底泯灭和扼杀了学生的诗兴。即便让他们应付高考,像大跃进时代来个“全民写诗”,结果也只会制造大量的诗歌垃圾和“伪诗人”,让诗歌蒙羞。

  决定一个人能不能成为诗人,取决于其禀赋、气质、学养、性情,而不是靠课堂上教出来和试场上考出来的。《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学得那么刻苦,最终还是没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全唐诗》里所有诗人的诗加起来,也没有他一个人写得多,最终也没能成为真正的诗人。这样的道理,作为江苏省诗词协会名誉会长的顾浩怎么会不懂呢?

  诗可以兴,可以怨,可以群,这是孔夫子的定评,自然是没错的;就像钟陵教授所称,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提高人的道德素养、审美素养和语言素养都非常有利,但是否就像钟教授所言,从这个角度上讲,诗歌就具有选拔人才的作用呢?难说。孔夫子说此话那会儿,其他文体还未兴起(就是《论语》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散文,至多只能算是语录体),在诗歌包打天下的时代,这样评价诗歌的作用无可厚非,但当其他文体产生后,诗歌的社会作用就必然分流到其他文体。而相比诗歌表现的多重限制,赋、策论等实用文体更能表情达意、更能体现论者的经世致用理想和观点,也就是说后者更具有选拔人才的作用。

  这正好能说明自唐以后,历代的科举考试为什么都不考诗歌。唐代因为科举刚兴起,加上开放包容的盛唐气象,科举虽允许“以诗取士”,一时间出现“唐代文人高唱诗歌走仕途”的景象,其实更多的是像白居易那样,将诗歌当敲门砖,考前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找跟监考、录取有关的名家品提,以增加录取希望。但没听说李白杜甫凭诗文天才考中状元举人的。到了宋代,科举考试不再考诗歌,明代则更甚,实用的尚质主义成了明代科举考试的根本特征,文学性的诗歌作为无用之物被排斥在考试范围之外,这一惯例一直沿用到晚清。如果将高考视为科举,也可说高考不考诗歌延续了这一传统。

  唐太宗不是诗人,但他是治国的英明皇帝,李煜是著名诗人,但是个亡国之君,乾隆诗写得多,但康乾盛世的出现与其诗才不相干,历代不把诗歌当作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自有道理,今人也不必刻意强调其选拔人才的作用,大力呼吁高考考诗歌。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作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