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高考作文不排斥诗歌又能如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6日 11:59   重庆时报

  江苏省文联主席顾浩称,“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一直在文体上要求‘除诗歌外”,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钟陵教授则表示,不许写诗歌的问题在于怕“阅卷难”。(11月15日《扬子晚报》)

视频:江苏省文联主席痛斥高考作文排斥诗歌 媒体来源:安徽卫视

  作为传统文学的一种创作形式,诗歌正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写诗的人虽不算少,但读诗的人却寥若晨星,有些诗人甚至悲哀地指出:诗歌,已经走向了死亡的路途。基于这样的背景,近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呼吁高考作文对诗歌解禁:既可以赋予诗歌的复兴活力,又可让学生回归写诗歌的自由,可谓两全其美。然而,正如高考作文排斥诗歌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其接纳诗歌就能“正常”了吗?

  自古以来,诗歌都是一种浪漫的文学语言,发散着天马行空的想象,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和个性特征。相对议论文等 “规范”文体而言,诗歌的评价尺度不好掌握,也自是必然。且不说多维而浪漫的诗歌,在应试高考僵硬的评价准则下,根本无从判定优劣。就算日常教学中增强诗歌份额,在应试压力下,很难说诗歌不会成为一种新的框架性文本工具——这与诗歌浪漫和自由的特征,本身就形成了矛盾。因此,指望用高考作文去救赎没落的诗歌,很难说其中有多少可行性。

  去年的汶川地震后我们曾见证了诗歌的巨大力量。网站、报纸、电视、手机短信,无处不诗。它在记录这场灾难惨痛的同时,也用温暖打动了人心,这呈现出了诗歌的力量。而在每天的现实生活中,诗歌的创作与诗情的迸发却日益脱节,由于越来越束缚于形式和所谓的意境,掺杂了太多世俗与功利,缺乏情感渲染与大众感召的诗歌只能日渐没落。在我看来,这也是“地震诗歌”的作者绝大多数是普通网友而不是专业诗人的关键所在。

  诗歌的本质是纯粹的情感,是充满激情的力量,而不是一段段字斟句酌的华丽词汇,更不是名利的道具。当我们将应试高考这种功利化的教育进阶与诗歌捆绑一体的时候,诗歌便很难迸发出真实的生命力。我们也很难说,那些应试的诗歌中不会充斥着伪饰的生活疼痛感与价值使命感。因此,与其在高考作文上是否解禁诗歌犹豫不决,不若改变高考内容,也许这对高考评价而言反而更有意义。

  陈一舟(山东 职员)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作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