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春季高考昨天起开始报名。今年,8所高校春招计划人数总共只有580人,继2007年1862人、2008年1568人之后,去年的950人之后,再次大幅缩减。考生嫌院校、专业选择少,把春考当“练兵”;院校难完成招生名额,连年减招,甚至退出,这样的悖论造成了春招的尴尬。
本报记者 刘晶晶 刘昕璐
上海成春考最后一方阵地
自2000年以来,春季高考先后在北京、上海、安徽、内蒙古4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形成了普通高校每年有“两次考试、两次招生”的新模式。
与秋季高考相比较,春季高考主要特点在于:高校在招生计划上有调节权,可适当扩大招生名额。考生可根据学校、专业选择参加一所或几所高校组织的综合能力测试,若同时被几所高校录取,可自主选择一所学校报到。
然而,2004-2006年,内蒙古、安徽、北京相继宣布取消春季高考,上海成为最后一块阵地。尽管如此,上海的态度并未改变。市教育考试院表示,之所以坚持,是希望为考生提供多次求学的机会和选择,并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并希望这块‘试验田’为秋季高考改革积累经验。
连年招生、报考数“双降”
尽管如此,春考的招生人数、报考人数连年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从近年来的情况看,2006年有12所高校参与计划招生,招生人数2725名,报名人数12019人;到2007年,进行春季招生的普通高校减少到9所,计划招生人数缩减到1862名,实际报名人数8479人;2008年招生院校再次减少,8所高校计划招生人数1568名,报考人数6177人;到了去年,8所高校春考计划招生950人,减少了618人,报考人数也缩减到了4500多人。
今年,8所高校计划招生人数再次减少数百人,只有区区580人。上海的公办高校只剩下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商学院,其余4所均为高职学校。
专科“自主”扩容分流学生
据悉,参加春季高考的考生大部分是前年秋考落马的复读生,随着上海高校秋季升学率的逐年递增,每年复读生的绝对数也在递减,造成春考考生减少。此外,上海高三生源的减少,也造成了春季招生计划不同程度有所缩减。同时,上海近年来秋考的形式越来越多,如专科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等,这也分流了部分学生。记者获悉,2009年上海市部分高校专科层次实行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方案中,上海专科层次的自主招生院校已从去年的16所增至21所,计划招生人数达到12370人。
高校
计划定高了没人报也是浪费
记者从上师大招办获悉,2010年将共向春考投放60个计划招生数。该招办相关人士证实,由于报名生源数的自然减少,这次的招生数较去年减少1/4。此次春考招生专业有所调整,特别主打“合作办学”的招牌——“中美合作旅游管理”、“中英可作土木工程”以及“中美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个专业,各专业招20人。与此同时,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其他7所院校也出现有不同幅度的减招。
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招办人士坦言,由于生源的不确定性,在制订招生计划时,大家都比较谨慎,“多做了,到头来,没人报也是浪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许多招生院校来说,明明发出录取通知书、考生最后却不来报到,招生名额无法落实,自然渐渐对于春招也不再抱以热情。
考生
渐渐只把春考当“热身”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告诉记者,该校每年参加秋季高考的学生占毕业生中30%,而参加春考的只有极个别,“学校也不统计了,两三个这样的报考人数,根本不需要统计。”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近几年,许多院校纷纷退出春招行列。这让一些考生只把春考当练兵,作为秋考的模拟。“春季高考是落榜生的机会,并且只有普通学校较为冷门专业参与录取。”高等教育研究者熊丙奇认为,随着秋季考试录取率提高,以及这几年来上海本身高考生源的减少,致使落榜生减少,势必报考春季高考的学生减少。其间,由于春季高考被无形打上“落榜生高考”的标签,一些学生也不愿意参加春考被录取。因此,他们更愿意通过参加春考,作为“试水”检验复习水平的机会。
●专家建议
应尽快赋予“春考”新内涵
“硕果仅存的上海春考,如果不赋予新的内涵,也会在几年之后凋零。”高等教育研究专家熊丙奇如是说。
熊丙奇认为,现行的春、秋两次高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多次高考。不像国外的SAT和GRE考试,一年多次开考,任何一次成绩都可以用来申请进高校。其次,重点院校不参加春季招生,也是一大制约。要真正发挥多次高考的作用,还得让更多院校参与进来。不过,也需考虑到如果名校、热门专业参与眼下的春考,必然造成对秋季高考秩序的严重冲击。
“另外,春考今后可不可以设计成类似高校自主招生式的‘联考’,让它与高校选拔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凭成绩去申请高校。赋予春考新的内涵,真正让其‘多次考试,多次录取’的精神体现出来后将会有新面貌示人。”熊丙奇说。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