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林颖颖 陈 杰
39所获得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校长推荐的学生资料,今天将由北大招办专家审核完毕,并确定初审名单,何时面试尚未确定。而作为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最先试行的城市,今年上海被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已于10月底接受面试,获推名单现已初步确定,并将在北大自主招生全部结束后择日公示。
近日,晨报也接到读者、学生家长来电,询问“上海版”的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与近日北大公布39所获得资质中学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到底是不是一码事?为此,晨报记者昨天再次走访北大招办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沪上获得推荐资格的中学校长。
■问题一
“上海版”和“全国版”一样吗?
据了解,在上海实行的中学校长推荐制中,其主要形式和程序上与近日北大公布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大致相同:先由获得推荐资格的中学校长将学生推荐给北大,再由北大审核学生资料、确定初审名单,然后由北大组织专家对学生面试,最后确定名单并公示。
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两个提前”。首先,“上海版”比“全国版”提前2年推行。北大上海招生组负责人林纯镇教授表示,2007年北大最先在上海推行了这一选拔制度,至今已是第3年。北大也是在“上海经验”中看到了校长推荐确实有可取之处,今年开始向全国推广这一制度。
其次,每年具体操作的时间提前。按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在今年11月9日-12日接受各中学推荐资格的申请;11月16日-20日公示中学信息;11月26日-27日审核学生材料,确定初审名单;11月30日-12月4日公示获推名单,面试时间还未确定。而“上海版”这3年来都是每年10月完成,今年10月底本市中学推荐的学生已接受北大专家的面试,推荐名单也已初步确立。
■问题二
“上海版”具体操作程序如何?
首先,北大会在一些上海公认的好中学中“优中选优”,确认获得推荐资格的各中学校长。在每年10月左右,要求校长上交获推学生的个人资料,包括每一年的文化课成绩、竞赛成绩以及一些社会活动的证明。今年主要的推荐学校是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
其次,北大将组织相关的专家小组到中学对获推学生进行面试。据悉,今年到上海面试的专家团队由北大招办主任亲自带队,北大方面表示,面试结果相当满意,获得推荐资格的学生名单也已初步确定。这部分学生将在2010年高考录取时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待遇。
最终,在北大自主招生全部结束后,校方还将对获得“实名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及推荐学生、推荐理由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问题三
中学校长如何确定推荐者?
据介绍,在上海中学,校长拿到推荐名额后,先让学生报名,然后把名额交到年级组,由年级组老师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再决定。而推荐的标准也很过硬,通常是对学生在年级中多次考试的排名、其特长、竞赛情况以及自身的品德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如果学生品德行为不好,即使成绩再好,学校也不会推荐。为保证公平透明,最后获得推荐的学生都需要经过全校公示和网上公示。
复旦附中则会将推荐名额通知到所有高三学生和家长,由个人提出申请,学校再对每个申请群体内的所有学生进行排序,依据是高二下半学期到高三上半学期的学业成绩、竞赛等特长以及在校全面表现,然后由学校的升学推荐评审小组进行审核决定。为了确保招生的公平、公开原则,学校会将候选人名单进行统一公示,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
记者了解到,其实许多中学的“校长直荐”其实就是“学校推荐”,校长只是作为学校的代表“敲下印章”而已。不过,有些学校的校长也会按照所要推荐的人数进行差额面试,判断决定最后的推荐人选。
■问题四
获推者是什么样的学生?
北大大一学生小邵去年通过校长推荐,从上海某名牌高中走入北大校园。在校读书期间,他曾当过学生团委副书记,也曾经去过日本爱知世博会,还赴美参加过“哈得逊河和黄浦江的对比研究”科研项目交流……他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至今仍给他的任课老师留下深刻印象:“他的成绩一直在年级里名列前茅,最后他在高考中卷面成绩也超过了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更不要说他还有市三好学生加分以及北大的降30分录取政策。”小邵告诉记者,他一直认为“人是有弹性的,不按不会弹”,没有压力是做不好事情的,“挤出时间来做好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很有意义”。
沪上多所高中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很多获推学生都很优秀,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兴趣爱好多,涉猎广泛。“他们并非都是学生干部,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他们确实都相当优秀。”
北大招办有关人士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北大从来没说过“校长推荐制”要招的是怪才和偏才,恰恰相反,这项新制度是为了给那些综合发展、学科全面的学生提供一条绿色通道。
■评 论■
北大“实名推荐制”给高考改革带来什么?
□新华社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首次试点陷入尴尬处境。目前推荐学生的名单陆续公布,大多仍以分数论英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这一状况是否偏离改革初衷? “实名推荐制”究竟给高考招生改革带来了什么?
推荐名单为何难见“怪才”?
随着推荐学生的名单陆续公布,争议接踵而至。除了江苏无锡天一中学少年班年仅14岁的洪欣格以“写作水平突出”引人注目外,获得推荐的学生基本上仍然以分数论英雄,难见偏才或怪才脱颖而出。 11月17日,南京师大附中推荐该校高三(1)班的匡超。该校副校长周俊说:“推荐匡超上北大是最没有争议的,他三年前进校的成绩是全校第一,现在还是全校第一。 ”
随后武汉二中推荐了理科女生宋轶凡——学科成绩均衡,总分基本上都是年级第一名。华中师大一附中校长推荐了3名学生,有老师猜测,明年湖北省文理科高考状元有可能从这几名学生中产生。湖南、河南、陕西、吉林和重庆等地中学推荐的学生,无不是各自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
“即使不用推荐和降低30分录取,他们也能考上北大,推荐这些人等于浪费名额! ”推荐名单公布后,社会舆论再次发出质疑。
面对浪费名额的质疑,南京师大附中学生匡超并不认同:“我觉得,中学校长举荐学生到北大是输送优秀人才,而不是对文化考试成绩尚且不够的人进行助学加分。 ”南京师大附中副校长周俊表示,推荐试点的第一年以稳为主,而且偏才怪才的选拔也需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在舆论的关注和压力下,推荐一个‘怪才’需要非凡的勇气。 ”南京一名不愿具名的名校校长表示,“什么是怪才?单科成绩优秀,学科竞赛获奖,还是创新能力突出?似乎很难具体界定。一旦所谓的怪才获得推荐,肯定将面临公正性质疑,背后是不是有黑幕?是不是怪才谁说了算? ”
获得推荐资格的北京某重点中学校长此前曾表示,要推就应该推荐“怪才”,没有就宁可不推荐。但记者近日电话联系这位校长时,他坦言学校承受了很大压力,他有可能对推荐学生的思路作出调整。
“究竟选拔全才还是偏才,应该把选择权交给中学校长,社会不应给他们造成太大压力。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张红霞说。但她担心的事已经发生,有位中学校长被问到为何不选偏才时,无奈地表示:“非不能也,实不敢也。 ”
“校长实名推荐”离“素质高考”有多远?
我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近年来备受非议。如何探索多元化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和教育改革的追求。北大自主招生推出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给高校招生改革带来了什么?北大招办表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的推出,将是对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的补充,这项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但从现实看,这项改革实际又落入“分数大比拼”的应试陷阱。北京一所重点大学招办负责人表示,北大招生改革的意义已大打折扣,“实名推荐制”实际上变成了提前“掐尖”,在激烈的高考生源竞争中“抢跑”。
“校长实名推荐制度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有相应的诚信体系、监督制度和选拔程序等作为配套。”来自教育界的北京市人大代表刘林认为,在当前的国情下,北大的招生改革不值得推广。如果清华等其他一流大学纷纷效仿,公布一批各自认可的“名校排行榜”,必然助长“择校风”,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
“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实名推荐制是对现有高考制度的有益补充。”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扬生认为,但是从实践来看,在当前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招生人数有限的情况下,推行这样的改革“形式重于内容”。而且即使有着阳光公示制度,也难以防止权力寻租的现象。
“作为一项高考招生改革的尝试,它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谷力表示,实名推荐制在许多国家实行,完善的信用体系是运行良好的保障。“一项改革措施,不可能只有益处没有弊端,关键是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它,以严格的要求执行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