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高考改革要让淘汰制转变为选择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2日 11:21   广州日报大洋网

  北京大学开中国大学自主招生之先河,首次采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今年,中山大学自主招生名额已经增长到700人,约占中大一年全国招收8000名本科生的9%。同时,随着自主招生制度的成熟,中大将逐步加大招生力度。这些信号都表明了高校自主办学是趋势,但是否就意味着“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就走向终结呢?恐怕未必。

  我国的大一统高考考试制度如今实行已逾三十年,被高考固化的思维模式,将人们的线性思维发挥到极致,于是形成了“要出人头地”、“要成才”就必须挤过这座独木桥这种单一的畸形的社会形态。幼儿教育开始到高考教育的接近二十年升学之路,就是血淋淋的教育淘汰历程。

  近年来,呼吁高考改革的声音愈来愈多,愈来愈盛。虽有小心翼翼的尝试,但高考制度统考统招的基本格局都没有发生变化。现在的高考制度,无形中成了学生优胜劣汰的工具,将许多学子拒绝于学府之外,而更多的学生成了“陪太子读书”的典型。

  最重要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是供方,高校是求方。按照理想的模式,应该由学生和高校两者直接衔接,才是符合市场运作规律。但现在的根本问题是,第三方(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市场运作,直接负责学生入学、高校招生过程。这就导致了行政成本高企、资源浪费,并且政府替代市场配置人力资源产生“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挂钩”这种错位现象。

  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效仿公务员考试和大学考试的分离模式,实行“分级考试”制度。毕业考试回归考试检查学业和评价教育成果的职能。高校与学子之间适用多元的考核方式,实行双向选择模式。教育部门除了保证教育资金的投入和教育信息披露外,尽可能少插手教育事业,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拥有实质性的自主办学权。学生选择学校就读时,根据实际情况,报考不同的大学和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获得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选择最终要上的大学。这样一来,供求双方都能各取所需,其“教”与“学”才能相得益彰。(作者:信力健)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校长推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