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近距离看专业:就业面广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6日 09:58   《北京考试报》

  80余所本科院校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目前,全国大约有8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那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到底涉及哪些知识,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融合经济等多学科知识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刘尔铎介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知识。该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类似,但更为宽泛。学生要学习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务管理学、统计学、社会保险、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学、薪酬管理、发展与就业、人事管理经济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职业生涯设计等课程。

  在北京,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有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等部分高职院校也开设了这一专业。各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多从其他相关专业演变而来,有的是从原有的劳动经济专业、劳动人事管理专业过渡而来,还有的是从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演变而来。

  据了解,该专业本科教育重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在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等各类组织中从事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而高职院校重在培养一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需要的懂政策、业务熟、综合素质高的服务性应用型人才。

  实践性应用性特点显著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老师黎煦认为,该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具有知识性、政策性、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能从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具体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部分课程采取案例教学的形式,如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课程,教师会在课件上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更加真实、形象地消化所学知识。首都经贸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每年都组织学生参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调查等工作,并且要求学生到相关部门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

  一些学校还建立了实验室,建立“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让学生模拟操作,开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方面的实训操作,以提高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社会保障工作的能力。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依托行业背景,按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场景与流程建设了场景式专业实训室,配备的实训软件均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内的实用版本。教学工作实现了与实际工作场景的“零对接”。

  专业性强就业面广

  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管理工作,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以及为在职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都要由受过系统教育的劳动保障专业人才完成。

  目前,我国专业化的劳动保障人才缺口较大。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该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大体分为三类:一是进入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这类学生往往需要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二是进入劳动和社会保障政府部门,成为各级政府公务员。三是进入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从事具体业务工作。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老师张慧霞认为,由于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涉及内容比较繁琐、细致,因此,性格踏实、有耐性、比较细心的考生更适合从事这方面的相关工作。另外,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多在人事部门工作,免不了与人打交道,因此,该专业学生还要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记者:郝 娜)

  2009年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部分高校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物资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推荐阅读

  15个最难就业的高考报考热门专业揭秘(组图)

  18个最容易出国专业就业前景大揭秘(图)

  大学女生最好找工作的五大专业揭秘(组图)

  组图:中国35所最牛校特色专业大揭秘

  必读:469所高校671个新增特色专业揭秘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点击查看新浪网考试频道与《北京考试报》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热门专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