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中国大学最缺“心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2日 11:51   人民网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

  核心视点

  □香港可为中国高教国际化表率

  □化解和减少偏见,沟通需注重国际化

  □国际化需兼备“硬件”、“软件”和“心件”

  居于中西文明交汇处的香港,向来拥有面向世界的传统;立足于此的大学,理当成为高度国际化的学府。过去20年来,香港的高等教育获得长足进步,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四所高校进入世界200所最佳学府之列。因应社会需要,在香港的大学里,我们培养的学生,无论是本地、内地或海外学生,不是只满足于面向香港社会,更要服务于整个国家,着眼于全球。具备高度国际视野的人才,惠及香港,造福国家。

  纵观世界各国和地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绝不仅仅是一个形式,由各学府签约合作,互派学者和交换生;而是一个内容,即以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经过验证确实有效的教学与研究方式,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人才;更是一个过程,一种思维的方式。在追求国际化过程中,中国的大学应体会出教学和研究合一的必然性以及如何以教研评估提升品质,追求卓越。而企业与公益团体等,也应提供教师和学生实习的机会,方便他们体验社会的脉动、分享成功的经验。

  走向世界的一流大学需具备充足的教学和研究经费;先进的图书数据和仪器设备;优秀的教学研究人员和优质的生源等等。此外,还要与国际先进学府及科研机构合作交流,以及有与国际接轨的规章制度以执行大学教研行政事务。上述与设备相关的对象称作大学的“硬件”,而与人事行政制度相关的事务称作大学的“软件”。“硬件”、“软件”终究要靠人去运作使用,沟通协调。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以高校内每个部门、每个院系同仁的心态,可说是大学国际化不可忽视的要件,不妨称之为“心件”。在香港,各大学仿效欧美设立委员会,负责管理大小事务,但相互牵制,缺乏判断和互动,影响学校决策推展。因此,虽然不少大学在“硬件”与“软件”上大体追上了国际标准,然则在“心件”尚有潜力可挖,未来才能与硬件、软件的进步相提并论。

  谈到国际化,离不开根植于文化的沟通方式。沟通在于至诚,在于就事论事、言之有物,在于合乎礼节和尊重他人。在我曾经工作过的一所美国大学,某次查出有个中国学生考试作弊,众人议论纷纷该如何惩处以儆效尤。这时有位美国教授站出来申明﹕作弊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应从轻发落。诚实乃普世价值,如此说法于中国文化而言真是情何以堪。若说存心奚落中国文化,教授却是真心实意为这学生说情。实际上这源自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或有偏差,并非故意歧视华人。这种隔阂,显然跟语言没有丝毫关联,反而多少源自背景差异或价值观的不同,但更有的是缺乏沟通、不尊重各国礼仪、互不了解所致。

  如今,如何透过国际化,在汲取先进文明的精髓之余,了解世界各类多样性的文化,调整方针迎接挑战、把握契机和履行职责,是两岸四地高等教育专业人士共同面对的挑战。中国近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在世界上有目共睹,再过5至10年,亚洲的中心将移至中国。作为培养新世代创新人才的内地及香港高等院校,实行区域性合作,势在必行。对我们而言,国际化的精髓应该是重制度、重研究、崇尚品质,讲求高效,透过国际化的过程汲取先进文明的精髓,把握契机,在世界上营造“中国大学”的品牌。

  (人民网记者李海元采访整理)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