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与高考形同两股道 自主招生难逃产业链强行绑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9日 11:03   中国青年报
在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选拔考场外焦急等待的家长
在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选拔考场外焦急等待的家长

  2月5日中午12时许,参加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面试的第一批考生陆续走出考场,十几名媒体记者一拥而上。问的大多都是“还记得考题是什么吗?”几名考生在众记者的追问下拼命回想刚被考官们问过的问题。

  当天,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同时开始了2010年度的自主选拔录取面试工作。两校各有1500余名来自江浙沪三地的考生参加面试,最终将各有700~750名左右的考生被预录取。

  老师家长的应试思维捧红自主招生辅导生意

  中国青年报记者查阅了2月6日上海各大媒体关于两校自主选拔录取面试的报道,基本上都罗列了一些面试的考题。

  而据本报记者了解,校方一直提醒记者不要询问考题,考官也被事先关照不得透露考题。

  复旦大学一位参与面试工作的老师无奈地摇摇头:“他们不停地问题目、问题目,还是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啊。”

  不过,这似乎也不能怪记者,“读者最想知道题目啊,我当然得问了。”一位记者也颇为无奈。

  有需求就有供给。《上海高校自主招生备考指南》、《解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自主招生优秀作文精选》……记者在一家书店里就找到好几本如何应对自主招生的参考书。

  在百度里搜索“自主招生”,第一个结果就是一家培训学校的广告——“自主招生到锦绣前程学生成功的保证!”这家培训学校专门开设了“自主招生保进班”,面向报名参加复旦、上海交大、上海财大、同济等4所院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同学,培训内容包括:完全自主招生真题授课(历年真题汇编),全真自主招生考纲,自主招生面试指导。

  而另一家名为“同理心”的培训机构也在到处散发“2010年自主招生面试班”的广告,其培训内容包括“6小时概括介绍,6小时面试策略解析,6小时历年真题分析讲解”。

  网络上还流传着一本名为“明明相代”的自主招生“面试宝典”。这本“宝典”由复旦附中2008届毕业生自发参与编写,有几十位学生讲述他们在自主招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包括笔试、面试实录和经验教训,甚至包括推荐信的撰写、面试时的服装等等。2009届的毕业生继续补充。在网上有不少参加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四处寻找这本“宝典”。

  复旦大学一位面试官告诉记者,在面试中明显会感觉到有一些考生“在背书”,“肯定做了相应的准备”。

  面试作录取的主要依据自主招生为何屡遭诟病

  我国的高校自主招生始于2001年。当年,经教育部批准,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江苏省内首次尝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

  200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到2010年,全国有资格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已达80所。

  而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从2006年开始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与从2003年22所高校开始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有一点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两所高校以面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而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依据,此举当时被称为“破冰之举”。

  从一开始,自主招生就在争议声中诞生,时间过去近10年,争议声非但未平息反而愈来愈大。增加学生压力、变相争夺优秀生源、歧视农村考生、频出偏题怪题……甚至有评论称自主招生遭遇“七年之痒”(以2003年22校试点开始计算,记者注)。

  在去年举行的一场“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教育改革峰会”上,一份由上海市教科院联合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所做的“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对苏浙沪高中教育的影响调研”表明,有57.8%的学生认为高校自主招生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加重了,46.7%的教师同样感受到“因为自主招生,自己的教学负担和工作压力加大”。

  其主因是,部分高中为了应对自主招生,调快了教学进度、增加了教学内容,并且开设有针对性的“应试”辅导。特别是办学质量好的学校,本身生源较好,存在“加课”的空间,所以他们更重视加快教学进度和增加教学内容。

  在参加调查的高三学生中,有12.5%的同学直言:“自主招生对自己参加高考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那些来自好学校的毕业生更觉得两种不同思路的备考让他们感到多重分裂,而且其所在学校参与自主招生的学生面非常广。而多位中学校长也表示由于大学在自主招生时选用的标准、试题、遴选方式各不相同,让中学无法招架。

  “这主要是因为中学还是按照应试的方式来看待自主招生”,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说,“我们是选拔,不是考试,学生不要去准备,也没法准备。”

  复旦大学一位参加面试的老师认为,自主招生不仅是对学生提出要求,而且还对中学提出要求,“现在的学生,从小学生到中学生都太被动了,按理说,通识教育并不是大学的责任,而是从小就应该开始。”他认为,现在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还不大,“如果大了,就会对中学产生更大的影响”。

  自主招生是教授临场发问却被强行绑架到产业链上

  “自主招生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弹,是因为它触及了长期应试教育形成的一个庞大产业。”复旦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

  复旦大学历史系的韩癉教授也参加了这次面试。他直言,应试教育现在在社会上已经成为一种产业链,已经被利益绑架了,所以很难去动它。“你看复旦一有这种自主招生,马上就有应对复旦的书出来。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要把它扭到产业链上,扭到应试教育上面。所以复旦这几年所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在这个钢铁堡垒上砸了一道缝,而这还仅仅是一道缝,我们还没有把它变成窗口,甚至一道门。”

  记者询问的几名参加复旦自主选拔的考生大多表示,自己的学校组织过或多或少的自主招生培训或讲座。

  而从考生的考后反馈来看,大部分面试考题无法准备。“感觉天马行空,根本无法准备,什么话题都能用来出题。”参加上海交大面试的一位江苏考生说。经历了复旦大学面试的考生也反映,面试的提问涉及面很广,大多是追问式提问,氛围比较轻松,面试老师和考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强。两所高校的面试考官都透露,面试一般不涉及学科知识类问题。复旦大学的一位面试官告诉记者,如果学生盲目套题,或有意迎合,三句话就能看出来。

  据悉,复旦大学参加面试的考官每年都会进行30%~40%的更新,连续几年参加面试的考官,每年出题不能重复。而上海交大也明确要求面试考官,这几天的面试题目都不能相同,“学校没有面试题库,完全由专家临场发问”。

  实际上,自从2006年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以来,两所高校可谓用心良苦。

  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介绍,此次接受复旦大学邀请的210位面试专家全部是有6年以上复旦资历的正教授,根据面试经验交叉、学科(属性)分散的原则,把其中200位专家随机组成40个专家组,每组5名专家。在此基础上,对每个组分别设置面试分工,确定考查重点,以期更全面更完整地评价被试考生。参加面试的考生也被随机分成5人一组,分别接受对应的5位专家“一对一”面试,每人15分钟,共约75分钟。

  上海交大招生办主任陶正苏介绍,上海交大今年自主招生面试采用“3+3”模式,每位考生分别接受A、B两组各3位专家的面试,面试时间每场都是20分钟,总共40分钟。在面试环节,每位面试老师还持有一份五校联考考生成绩报告单。报告单上详细列明考试成绩,分项分数,以及考分位于所在省份全体考生的百分比。考生选做的“专业性向测验”也一并提供给专家组,以便专家组进行综合考查。

  丁光宏还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参与面试教授的“培训守则”,要求教授要在面试过程中努力克服几种可能出现的偏见,比如“第一印象”、“趋中效应”、“刻板印象”、“以貌取人”等等,“我们希望通过自主选拔,找到最适合复旦的学生,而不是文化课的考试高分学生。”

  “这个应试害死人”面试学生让教授感到透骨的凉

  针对社会上对自主招生的一些质疑,丁光宏也给予了回应。比如为何还要进行笔试,他表示,目前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精度不够,“20%的学生可以拿到A,而复旦的选拔水平是1%,我们只能参考而不是依靠”;针对农村考生问题,他表示,因为现在高中都集中在县级以上,所以并不存在农村考生无法参加自主选拔的问题,“我们在浙江就招过几个来自农村的学生,家里甚至连电话都没有”;至于为何不把自主招生推广到全国,丁光宏表示学校一直在争取,每年都在打报告,但主管部门出于种种考虑一直没有批准,“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

  “自主招生的确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社会也需要纠正对自主招生认识的两个误区。”陶正苏认为,其一,高校自主招生的本意就在于突破“应试”模式,真实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特长,所以并不希望学生和中学做“应试”的准备;其二,选择偏才、怪才也并不是自主招生的主要目的。陶正苏表示,自主招生的目的在于探索多样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之路,“通过选拔方式之变真正带动人才培养模式之变,这才是自主招生改革的价值所在,而这需要各方理念的转变。”

  有意思的是,在上述提到的“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对苏浙沪高中教育的影响调研”中,虽然有半数中学师生认为自主招生加大了负担和压力,但却有81.7%的高中教师、71.8%的学生赞成自主招生,尤其对“自主招生拓宽了高校的人才选拔渠道”,“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创新人才”,“是高考的有益补充”等方面,赞成度最高。

  不过,社会对自主招生的期望更高。在这次的面试中,一位考生就对韩癉教授说,“我在这里面试完了,回去还得背,该背的还得背,该高考的还得高考”,韩癉坦言,自己面试了不少学生之后,“觉得有一些透骨的凉”,“我感觉这些学生一直在考虑应试,这个题对不对,这个书怎么看,这个应试害死人。”

  实际上,此前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假如自主选拔预录取学生能免于高考,将更有利于这部分学生的培养,但目前距离这个目标显然还很远。

  “在教育产业链上的每个人,应该问一问自己的良心,我们是在培养自己的孩子、我们的下一代,不是为了去挣这一笔钱,不要一直往那里去拧。”韩略显激动。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自主招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