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流大学是从一流“气场”中脱颖而出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8日 10:58   新京报

  作者:陶东风(首都师大教授)

  观察家

  它“虚”,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中,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指氛围;又很“实”,足以挡住外来权力的干预,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制度。这种“气场”,就是我理解的“大学的灵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与往年相比,今年更加突出了大学办学自主性、独立性和自由表达,以及大学去行政化的重要性。1月26日,在和文化、教育界人士座谈,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时,温家宝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

  综合这些表述,试解读“创建一流大学”如下:

  所谓“一流”不是数量概念,而是质量概念。“第一流”不等于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不管是教师数量、学生数量,还是大楼数量、经费数量、著作和论文数量。有段时间我们曾大搞高校合并,现在搞学术“大跃进”,结果剽窃抄袭丑闻层出不穷。一流大学不等于大学巨无霸。即使把全国的大学合并成一所“中国大学”,也依然不是一流大学。

  所谓“创建”应理解为创建优良的大学生长环境,而不是选中几所高校,如给予特别政策,像搞经济特区那样搞。大学的生长环境是否优良,指标当然很多,但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自主性。自主性是通过制度保障的大学精神和大学环境,不能用量化指标和物质空间来衡量。

  梅贻琦说过:“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非有大楼之谓也。”“大师”并非实指,而是隐喻,是指大学特有的精神、生活方式、风骨气韵。这种精神、生活方式、风骨气韵凝聚成了看不见、摸不着,却分明能够感受得到的“气场”。它“虚”,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中,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指氛围;又很“实”,足以挡住外来权力的干预,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制度。它像自然表情一样挂在每个教师和学生的脸上。这种“气场”,就是我理解的“大学的灵魂”。

  温总理说大学的“灵魂”就是“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这与陈寅恪说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完全一致。“自由之思想”是说大学是自由思想、自由探索的地方。思想无禁区,不能在思想的领域画一个圈子,写上“此地不得思考”。“独立之精神”是说大学必须有自己的独立品格,有独立于权力和金钱的自主性。这里的楼也许并不新、并不高,更谈不上富丽堂皇,但却有内涵、有定力、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师就是在这样的一流“气场”里孕育出来的,一流大学就是在这样的一流“气场”中脱颖而出的。

  大学的“灵魂”还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表现为知识人特有的优雅、从容和镇定自若。在真正的大学里,你总会看到有很多人躺在树荫下“发呆”,其实他们不是真的发呆,而是在思考真正具有永恒价值的问题。

  相反,你会看到教师和学生步履匆匆地赶路,好像在追逐一个近在咫尺的目标。教授们没时间潜心研究,更没时间“发呆”,他们正在夜以继日地填表、跑点、申请课题、应付考核,领导们在紧急开会布置工作,准备迎接评估组的到来。本应作为公共讨论平台,反映学生对时政看法的橱窗和板报上,贴满了色彩斑驳的各色广告。

  面对这样的大学环境,要追求一流大学,就必须先反省大学理念、办学方针、教学思想,是否发生了严重偏斜。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一流大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