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议的取消高校行政级别是反高校行政化的基本措施,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对此表示不认同。他称“在全社会都以行政级别作为评价标准时,取消高校行政级别将贬低教育,导致高校无法与社会对接。”(3月7日《新京报》)
纪宝成认为“去行政化是努力方向,但不光教育,所有领域包括出版单位、报纸、研究院(除了政府机关之外的所有企事业单位)都要取消”,对此,我也认同。但其称如此“才可行,否则是不可行的。”笔者则不以为然。
《两只山羊过独木桥》的寓言早已告诉我们:遇事若互不退让,其结局只能是双输。事业单位去行政化,若只一味推脱,而无机构挑头“退让”,局面又如何打破?难道让畸形现状继续维持、积重难返下去?而且在笔者看来,由高校来挑这个头,或再适合不过。
北大故校长蔡元培曾言:“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浙大故校长竺可桢也曾言:“大学犹之海上之灯塔,吾人不能于此时降落道德之标准也……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这是由教育的特性所决定的。再之,高校作为知识分子的云集之所,相对而言,国人也于其担当赋予了更多的期许,所谓“义不容辞”。
当年蔡元培以孤往的精神就任北洋政府治下的北大校长,坚守办教育而非做官的理念,推行教授治校等现代大学制度,后来其学生罗家伦主掌清华时就移植了过去。同是他的学生,同样主掌过多年北大并曾任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的蒋梦麟,1945年任“行政院”秘书长时,即按《大学组织法》把北大校长职务辞去,而绝不是亦官亦学。
而若高校行政级别不去,时时都要按官场那套规矩行事,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所说的要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之核心两项:学术独立与教育自主,试问又如何实现呢?
在笔者看来,高校去行政化,并非在贬低教育,而是重铸我国大学之精神。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