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点话题:高考改革方向打破一考定终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0日 16:17   经济观察报

  备受争议的高考制度,终于有了一个确定的改革路线图。

  3月28日,将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的截止日,不出意外,这个经过40多轮修订的规划纲要,将成为指导中国教育未来10年发展的行动纲领。

  《规划纲要》中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内容,为纷纷扰扰的高考改革之争,指明了方向:“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将是未来的改革目标。

  改革定调

  “高考制度必须改,”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但如何改却一直难以达成一致。自2007年开始,一场针对现行高考制度改革的实验,已先后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展开。

  从目前实验的结果来看,并没有出现获得公众广泛认可的方案。在第一批参与实验的4省区中,突破较多的广东反而引来了最大争议;作为教育大省的江苏,高考改革更是经历了 “十年内换了5个方案”;2009年10月获教育部批准的北京新高考方案,也被认为“过于保守,基本没亮点”。

  “《规划纲要》整个文本都是以问题为中心,针对性比较强,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规划纲要宏观课题组成员、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院长褚宏启解释说,从公布的征求意见稿也可以看出来,整个征求意见稿分三栏,左边是存在的问题,中间是正文,右边是创新的对策,“它基本是介于非常宏观的政策和行动计划之间的那种文本,相对来说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具体到高考改革,主要问题归纳为:一考定终身;单纯依靠高考成绩,选拔标准单一;不同层次、类型学校使用同一张考卷;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不利于素质教育;各省入学竞争机会不公平;高等学校选拔自主权不够。

  相应的改革创新措施则定为:逐步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建立健全多元录取机制。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烽认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新的考试招生制度,从这个目标来看,改革力度相当大。”他本人也参加了《规划纲要》改革部分的专题研究和文本撰写。

  打破“一考定终身”

  在此次《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一考定终身”被列为先行高考制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与此相对应,“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则成为未来高考改革的目标。

  据王烽介绍,所谓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是指政府、高校、中学、社会考试机构各司其职。考试机构专门组织考试,提供考试结果的信息;中学负责综合素质评价和参与学业水平考试;政府负责把握方向、监督过程,维护公平。

  “有些科目,社会考试已经比较成熟的,就可以委托社会机构来做。”王烽举例说,像英语考试,可以委托社会化机构来做。不过多数科目还是需要国家的考试机构来组织。

  “过去我们常说考大学,其实是将招生和考试混淆在了一起。”王烽认为,未来的目标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测试之后,就可以拿着自己的分数和其他能力证明去申请大学。大学可以根据自己设立的条件决定是否录取。

  王烽说,这一措施已经进行了先行尝试,像上海早已进行了高等职业学校单独考试、招生和录取。各种特长生、表现优异学生的录取,大学自主招生已经探索了多年。

  “录取方式,招生方式,招生制度,肯定会有变化,但不是说一下就能实现。”王烽认为,要经过不断实验,在信息公开透明的前提下,一步一步地推进,逐步扩大高校的自主权,扩大学生的选择权。

  哪种方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录取模式,参与了《规划纲要》制定的中央教科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认为:“还要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而定,在纲要中不会规定每种方式的录取比例。”

  公平依然是首位

  《规划纲要》公布后,由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进行的专项民意调查(3602人参加)显示,超过一半的参与调查者认为和十年前相比,现在的高考制度“越来越不公平”,只有8.6%的人认为“越来越公平”,26.1%的人表示“没有实质变化”,还有10.9%的人表示难说。

  在高考改革中,如何保证公平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长刘海峰说:“从原来的完全靠分数,到现在多元化评价,其中综合素质评价,是人们争论最多,也是最不容易实现的。”综合素质评价没有一个客观的刚性标准,太容易作假。要真正实现“综合评价,多元录取”,需要有一个诚信制度的建立作为保证。

  除了对暗箱操作、特权阶层操纵等担心之外,在综合评价中,如何平衡城乡之间考生机会的均等,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条件差别非常大,单纯考知识为主时,靠刻苦和勤奋可以弥补不足,可以拿高分。但综合素质评价就对农村学生很不利,比如说要考钢琴,“很多农村学生连摸都没摸过,怎么考?”

  对于这种担心,吴霓认为,“纲要中还只是提出了这个方向,在将来制定具体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城乡之间的平衡。”

  王烽也认为,“综合素质评价中,像一些能力的考察,如果是偏向城市或发达地区学生的,就有问题;对农村孩子的评价,从可培养性方面,侧重哪些条件,这是都是要考虑的。”

  对于存在已久的省份之间的招生名额分配不均问题,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部分并没有提及,只是在“高等教育”章节中,提到“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

  “除了新增指标外,还要考虑现有指标的调整。”刘海峰认为,现在高等教育新增的指标已经很少了,即便是新增也多是一些新建的普通本科院校,其实民众更关心的是重点大学的指标怎样更公平的分配,“毕竟这些重点大学是全国纳税人的钱建立的。”

  (本报记者陈勇、康怡对本文亦有贡献)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改革 高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