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解读招生政策
招生政策主要指与填报志愿密切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比如高校招生录取体制和办法、录取批次的划分、优录照顾政策、定向招生政策等等。
由于招生政策的规定,高考录取的流程大体为:划分录取批次→划定录取分数线→投档形成院校调档线→分批录取与调剂录取→征集志愿及录取→通知考生→补充录取(高职高专)。
(一) 高考志愿填报
填报高考志愿是指考生在选择自己希望就读的高校与专业时,按规定的形式向招生部门和招生院校就自己的决定所表达的书面意见。一般采取填涂志愿卡(表)的形式,北京、广东等地已开始采取网上填报的方式。
考生所填报的高考志愿既是省(直辖市、自治区)招办投档的重要依据,又是招生院校录取新生的必要条件。现在各地一般所有批次的院校全部以考生统一填报的志愿(含征集志愿)为录取依据,省市区招办按考生填报的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投档,没有按省(直辖市、自治区)招办统一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填报志愿的考生,不可能被院校录取。在招生政策范围内,只有考生与院校双方都同意的选择,才会圆满实现。因此,填报高考志愿从实质上来说,就是考生与院校之间按招生规则进行双向选择所签署的“大学录取协议”。
(二)报考学校必需的依据——《招生章程》
大家是了解教育部和当地的招生政策多,还是了解相关高校的招生章程多?或者说您是以教育部和当地的招生政策为重点,还是以相关高校的招生章程为重点?甚至可以说,针对高考志愿填报,哪个更为重要?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因为目前有一种本末倒置的倾向,即大家过于关注上级的政策、考试分数,而对高校的招生章程过于忽视。
广大考生和家长要以高校的招生章程为重点,是因为——
其一教育部的招生政策代表着国家的声音是宏观政策,各省市区的招生政策代表着当地的声音是中观政策,而高校的《招收章程》则代表着本校的招生要求是微观政策。
其二,国家的招生政策和各省市区的招生政策都需要高校的招生政策反应和体现出来,换句话说,也就是国家的招生政策和各省市区的招生政策都需要通过高校的招生章程得以贯彻落实。
其三,教育部在连续七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均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其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
简言之,高校凭招生章程录取新生,而考生就应该根据高校的招生章程填报高考志愿。
案例分析:仓促上阵,无奈复读
考生李晓燕2007年参加高考。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因仓促上阵,准备不足。对所报志愿的原则了解不够,主要是没有看招生章程,结果虽然总分够了所报院校投档线,档案被投进所报的招生院校,但她所报的几个专业都是热门专业,分数比较高,而且所报学校在分专业录取时,实行志愿优先,设了专业级差。李晓燕的分数不够所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且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因此被退档,最终选择复读。
飞飞导师点评:除去高考成绩影响,单纯的由于对《招生章程》的了解不够,而造成落榜复读的现象屡有出现。《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公布的法规性文件,高校依据此章程进行招生。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招生章程》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熟读内容规则往往在录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生和家长对于《招生章程》的各项要求一定要全面的了解,尤其是要弄明白其中的录取规则。各院校的录取规则不同,因此就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三节 了解学校信息
高考志愿填报,说简单非常简单,只须知道9个字,即“凭实力、选学校、择专业”,4个关键词,即“实力、选择、学校、专业”,凭想当然在高考志愿表上填写几个学校几个专业就算完事;可要说难也非常难,要做到将自己的高考竞争实力与所报考学校的竞争实力之完美结合,也不是轻而易举、一朝一夕之事。
(一)了解学校历史和沿革,避免低级错误
为什么要专门了解高校的历史沿革呢?这是因为在部分学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向社会各界的客观评价的同时,也不乏一些学校隐藏自己的缺点单纯的向外界展示优点。现在更有一些学校热衷于合并更改校名,以此来解决棘手的生源问题。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凭想当然填报志愿无疑是会吃大亏的。
磨刀不误砍柴工,考生及家长不能只看校名,而应理性地对高校的方方面面做一番深入浅出地调查与了解。只有这样,才不会被“靓名”所蒙蔽、迷惑,也不会为图一时之省事,而将十年含窗的艰辛所得付之东流。
案例分析:不知高校合并 理工考生无奈改学医
2000年4月,xx交通大学与xx医科大学及xx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新的xx交通大学。9月招生时,在某些省份招生报考指南上仍用原来的介绍,只字未提合并,只不过专业有了医学相关专业,当然大家也都没太在意,结果录取通知书下来,好多人因服从调剂而被调剂到医学专业。其中一部分同学刚开学时就回去了,还有一些读了两三个月就走了。
留下的这些人中想学医的很少,但无奈也只好硬着头皮学下去。五年过去了,到了保研的9月,学校不给开推免证明,好多同学望名校兴叹,在选择保本校时也是历经磨难。
飞飞导师点评:高校通过合并、改名等方法,快速的解决了招生问题,但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这却是个无奈的选择,在没有对所填报高校深入了解的情况下盲目的贪图光鲜亮丽的校名,造成的结果可能就是终身的遗憾。
(二)识别高校优劣和特色,把握内涵类别
如何识别高校特色和优劣呢?许多考生在选择大学时往往只是从一个学校的名称、地理位置、录取分数、甚至以往的名声上去决定的,这其实是比较片面的。在选择大学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学校的内涵、学校的类别,从内涵、类别去正确的认知一所大学。
对于学校的内涵,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过程;是属于本科一批还是本科二批招生;是否属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学校的强势学科、特色专业和课程有哪些;是否有重点学科;师资力量如何;总体就业率怎样;保送研究生或考研录取的比例如何;文理科的均衡情况怎样等方面进行了解。如文理均衡就可以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发展;重点学科是职能部门对学科的认可度,国家级重点学科则表明是本学科的最高水平;院士、长江学者、教授的水平和数量是大学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如果你报考的学校或学校的专业师资力量强大,你在大学的几年就可能享受到质量较高的教学服务,而学到更多更扎实的东西;就业率高、就业层次和就业地域的差别即将直接关系到你未来的去向。
对于高考志愿填报,我们并不仅仅是选择学校,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落实在专业上。因此,通过类别认识高校很重要。目前,我国的高校基本上都向着综合类院校或者说多科类院校快速发展;但是部分院校的传统优势、特色学科也都保持了下来。有些院校在中国大学的综合实力排名中很靠后,但他的传统优势、特色学科却很强。
所以,想要正确识别一所大学,不仅要看内涵也要看类别。惟有如此,我们的学校才能选得好,专业才能报得巧。
学校的具体填报技巧请参考第四章《手把手教你报学校》。
只有深入地了解学校的历史、特色及真实实力,考生和家长才可以避免盲目,不被表象所蒙蔽,准确地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成长及未来发展的学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