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南高招看分数填志愿 分数线比分数早公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3日 10:19   东方今报

  高招牵动着数百万考生和家长的心,之前不少学校传出今年将从“估分填志愿”改为“知分填志愿”等消息终于尘埃落定。

  昨天上午,省招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我省今年高招将实行四项重大改革: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知分填志愿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这也是我省近年来高招最大的一次“变脸”,省招办和高校、高中等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家长和考生可以把这张报纸留下来,作为今年高招填报志愿时的参考。

  改革 网上报名

  高考网上报名已结束,数据正汇总

  省招办新闻发言人郑观洲介绍,我省高考考生已经进行了网上报名,目前,高考报名工作已经顺利结束,数据正在验收汇总。

  改革 网上填报志愿

  考生志愿填报信息须打印签字确认

  郑观洲介绍,今年我省还将实行网上填报志愿,到时考生可通过互联网登录网上志愿填报系统、输入志愿信息,实现志愿信息提交。

  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已提前进行了开发和实验,在去年普通高招征集志愿、专科补录和专升本、对口招生志愿填报时已经实行并获得成功。今年是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系统,在正式填报高招志愿中实施和运行。“在网上正式提交志愿和采集相关信息之后,还要打印出来相应表格由考生签字确认,存入考生档案。”郑观洲介绍,为确保准确,今年仍要保留考生信息书面确认制度。

  改革 知分填报志愿

  让考生“知分、知线、知位”

  今年高招改革中最受关注的变化,就是在实行了多年的估分填报志愿模式后,改为考生知道分数、分数线以后报志愿。

  郑观洲说,知分填志愿和估分填志愿互有利弊。“知分报志愿的‘利’在于考生知道成绩后,没有了估分的烦恼,填报志愿时心里‘亮堂’、‘有数’,选择志愿时不会偏离自己的成绩。”郑观洲说,弊端是容易形成扎堆报考现象,导致志愿不均衡甚至高分落选。总体来说,知分填志愿还是利大于弊。

  “为了让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了解全体考生的成绩状况,我省在公布分数线时还将公布分数段统计情况,可以概括为‘知分、知线、知位’。”郑观洲说,知道分数段就能让考生知道自己的成绩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防止报志愿扎堆。

  1989年曾实行知分填志愿

  目前,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高考前填报志愿;第二种是高考后估分报志愿;第三种是高考成绩出来后填报志愿。

  三种志愿填报方式各有利弊,考前报志愿的好处是可以充分保证考生的专业兴趣;估分报志愿的好处则有利于考生按照兴趣爱好填报志愿,有利于各类学校都录取到优秀学生;知分报志愿的优点在于考生知道成绩后,心中更有“数”,可量体裁衣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缺点是容易造成扎堆等。

  我国自 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大部分省市采取的是考前填报志愿的方式。而近年来,全国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到了高考知分填报志愿的行列,截至2009年,已有云南、江苏等22个省份。

  1989年我省采取了知分后填报志愿,由于当年考生“扎堆报考”,第二年,又恢复考后估分填报志愿,并延续至去年。

  高招时间安排调整

  今年分数线比分数早公布2~3天

  往年,高考分数一般在6月25日左右出炉,今年高招录取程序将和往年不同,那么高招时间安排有哪些变化?

  郑观洲介绍,这四项改革关系到填志愿、公布分数时间安排等问题,目前具体时间还未完全确定。

  “为了给考生更多填志愿的准备时间,省招办初步决定,在试卷改完后分数通知考生前,先公布分数线,分数线预计比高考分数早公布2~3天。”郑观洲说,成绩通知考生后,即使个别考生对考分有异议申请查分,那也是个别现象,对整体分数没影响。先公布分数线等于给考生提供了一个“预报”志愿的时间,考生可以根据分数线和自己估的分数,先大概确定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可以填报的学校。

  由于知分填报志愿时间比估分填志愿要晚,我省提前录取的军队院校、公安院校的体检、面试工作,艺术院校提前投档工作,考生填报志愿咨询服务工作等,都将作出适当调整。省招办特别提醒这类考生,军队、公安院校体检通知、分数线等都在网上公布,不会再人工通知。

  另外,今年填报志愿的咨询时间也作相应调整。网上咨询分两部分:第一次是开始报志愿包括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第二次是本科三批和专科。现场咨询将从往年的两次合并成一次,省招办将会随后公布具体时间安排。

  改革 完全平行志愿

  本科一批一志愿实行完全平行志愿

  从2006年开始,我省高招第二志愿为平行志愿,今年我省决定在本科一批第一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也就是大家说的“完全平行志愿”。

  郑观洲介绍,平行志愿是指同一志愿序号中的多个并列志愿(一般3~5个)。如本科一批第一志愿为4个平行院校志愿,那么这4个院校志愿为并列关系,均为第一志愿;其表述方式一般是按字母顺序排列为 A志愿、B志愿、C志愿、D志愿;对招生院校而言,不管考生被投到ABCD哪个院校,都视为第一志愿考生。

  平行志愿与传统顺序志愿投档模式相比,主要有以下不同:

  (1)投档规则不同:以往是先按志愿归队,再按分数排序,体现“志愿优先”;平行志愿投档是按“分数优先”的原则,先按分数排序,再遵循志愿投档。

  (2)投档比例不同:顺序志愿一般按1∶1.2投档,平行志愿按1∶1投档。

  (3)投档轮次不同:传统投档方式按志愿分轮次投档,即先投第一志愿(第1轮),再投二志愿(第2轮)、三志愿(第3轮);平行志愿正式投档只进行一轮,随后即征集志愿。

  已有16省份实行完全平行志愿

  郑观洲介绍,2002年以前我省每批录取一般都是设置三个顺序志愿,2003年我省在第三志愿后面设置四个平行的学校志愿,开始了平行志愿投档探索。2004~2005年在第三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可报3~4个学校),2006年进一步改为第二志愿平行(可报1~4个学校),一直到去年都是这种模式(艺术类除外),但并未实行第一志愿平行的做法。

  为什么我省一直没有实行第一志愿平行的做法?“主要是由于我省考生人数多,招生计划少,在平行志愿尚未被高校广泛认可的前几年,实行顺序志愿与平行志愿相结合的模式,更有利于维护和争取河南考生的最大利益。”郑观洲说。

  随着平行志愿在全国的逐步推广(2008年全国6省份第一志愿实行平行志愿,2009年扩大到16省份),我省社会各界对在高招中实行平行志愿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去年,省招办将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在招生人数较少的对口招生和专升本录取中试行,同时征求了有关高校的意见。今年省招办提出并经教育厅研究同意、报省政府批准,决定今年在本科一批录取中实行第一志愿平行志愿投档模式。

  今年一个利好消息是:教育部实行政策倾斜,将对推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增加2%的招生计划。我省考生将从中受益。

  完全平行志愿与知分报志愿优势互补

  郑观洲说,目前,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上还存在一些争议,如高校反映录取考生成绩“扁平化” (集中在某一分数段),考生考分很接近,录取时容易“分分计较”,限制了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等,但它能有效降低考生志愿填报风险,提高考生志愿的满意度,减少高分考生落选问题。“今年我省同时推出知分报志愿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发挥二者互补作用。”郑观洲说,知分报志愿为考生选择学校和考虑志愿排列顺序提供了数据参考,平行志愿可以有效化解知分报志愿容易出现的志愿扎堆问题。

  一本志愿分三段,考生最多可报9个志愿

  为了尽可能减少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负面作用,今年我省本科一批志愿调整为三段——“自主生志愿”、“211工程院校志愿”和“其他院校志愿”。

  其中,“自主生志愿”设置一个学校,供自主招生合格考生填报相应的自主招生院校,没有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可不填报;“211工程院校志愿”设4个平行志愿,供考生选择填报211工程院校(包括985工程院校及自主招生院校);“其他院校志愿”设4个平行志愿,供考生选择填报参加本科一批录取的除“985”、“211”和自主招生以外的高校。如果参加了自主招生,考生最多可填报9个志愿,比往年5个志愿大大增加。

  目前,我省高校中列入“211工程院校志愿”的只有郑州大学一所;河南大学是列入 “211工程院校志愿”还是“其他院校志愿”,尚在研究中。

  录取时本科一批分三段投档,先投自主生志愿,再投211工程院校志愿,最后投放其他院校志愿;每段投档一轮。三轮投档之后,该批有缺额的学校再统一征集志愿。

  郑观洲说,志愿设置进行这样的调整好处有两个:一是有利于自主生的录取,有利于名牌大学特别是自主招生学校合理安排和使用其机动招生计划;二是有利于高分考生的录取,高分考生若在上一段落选,下一段有志愿还可以再投,进一步减少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郑观洲表示,今年我省高招只在本科一批志愿中实行完全平行志愿,如果推行效果好的话,明年将在其他批次推广。

  今年高招看分数填志愿

  知分填志愿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是今年河南高招改革最受关注的两大亮点。知分填志愿,让学生如同在清水中摸鱼,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又可以保护高分考生。

  这些改革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学生、家长、老师以及高校各有说辞。无论高考投档模式怎么改,高考填志愿方式怎么变,考生的分数才是决定性因素,考高分能让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游刃有余。 (今报记者 赵媛 高冬丽实习生 宋青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