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效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影视编导专业教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一批同学的影视作品参加国内、国际影视专业大赛并获大奖,具体情况参见下表:
艺术学院本科学生科研情况统计
王安安 |
《和式况味与情怀——小津安二郎电影研究》 |
2007年 |
获日本“卡乐B”基金项目 |
朱丽凉 |
《数字电影对观众心理的影响》 |
2003-2005年 |
获北京大学校长基金 |
张娇怡 |
《中国电视新闻类节目主持人应当如何发展并寻找自身角色定位》 |
2004-2005年 |
获北京大学校长基金 |
马 骏 |
《多彩的青春、成长的故事——青少年题材成长主题电影文化研究》 |
2004年 |
获北京大学第十三届挑战杯三等奖 |
刘胜眉 康 路 |
《当代中国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大学生DV剧现象研究》 |
2006年 |
获北京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三等奖 |
郝 志 |
从韩剧的流行风中透视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同源性 |
2006年 |
获北京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三等奖 |
艺术学院一批同学的影视作品参加国内、国际影视专业大赛并获大奖,具体情况参见下表7:
艺术学院本科学生2005-2009年获奖情况统计
姓 名 |
作品名称 |
获奖日期 |
获奖名称及等级 |
柳 青 |
《凶铃》 |
2005-2006年 |
第二届华语大学生影视作品展最佳音效奖 |
樊 宁 |
《找啊!》 |
2005-2006年 |
第五届大学生录像短篇竞赛专业组入围奖 |
王安安 |
《生存法则》 |
2005-2006年 |
第二届中国星全国流行音乐大赛北京赛区创作组银奖、最具潜力新人奖 |
2005-2006年 |
百事新星大赛京津冀赛区季军 |
||
秦海燕 |
《结果》 |
2006-2007年 |
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栏目参赛入围 |
《结果》 |
2006-2007年 |
香港国际电影节参赛入围 |
|
2006-2007年 |
西班牙laspalmas国际电影节参赛入围 |
||
2006-2007年 |
美国洛杉矶独立电影节参赛入围 |
||
2006-2007年 |
韩国釜山电影节展演 |
||
秦海燕 |
《我的教师生涯》 |
2006-2007年 |
大学生电影节参赛入围演员获表演奖 |
马 骏 |
《撞车》 |
2006-2007年 |
首届首都高校影视作品大赛专业组二等奖 |
马瑞青 |
《未了》 |
2008-2009年 |
第五届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优秀实验片奖 |
林 楠 |
中国红歌会 |
2007年 |
北京赛区第一名 |
李思思 |
CCTV挑战主持人全国综艺节目主持人选拔赛主持人大赛 |
2007年 |
季军 |
卢 茜 |
《走到底》 |
2008年 |
入围第七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展 |
《走到底》 《北京欢迎你》 |
2009年4月 |
第七届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两项大奖 《走到底》获得了最佳纪录片奖, 剧情片《北京欢迎你》则一举拿下全场最为瞩目的大奖——“年度金奖”! 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两项大奖 |
毕业生情况
2005届影视编导专业的毕业学生27人,有13人继续攻读研究生和出国深造,12名同学去电影集团、电视台、影视公司等对口单位,有两名同学考取公务员。
2006届、2007届、2008届、2009届影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也有接近50%的同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出国深造,其他同学去到了影视文化相关机构,就业率超过90%以上。
迄今为止,艺术学院影视编导本科毕业生已经遍布欧美和香港地区各著名大学如美国德州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玛瑞埃塔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美国西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等。
附1:专业课程设置
影视编导 |
电影概论 |
艺术学原理 |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
电视概论 |
|
影片分析 |
|
摄影、摄像 |
|
中国古代文学 |
|
影片导读 |
|
中国电影史 |
|
视听语言 |
|
影视编剧 |
|
非线性编辑(影视技术) |
|
外国文学 |
|
学年作品 |
|
世界电影史 |
|
美学原理 |
|
影视导演 |
|
表演理论与实践 |
|
戏剧艺术概论 |
|
影视节目策划 |
|
毕业实习 |
|
毕业作品拍片实践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