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考加分
倘能将全国统一高考转身为“学业能力水平测试”,高校自主或联合招生,一改大学单向选择为双向选择,那么,高考加分困局可迎刃而解。
各地的高考加分政策因乱象丛生而备受诟病,教育部加分规定只有14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两百种。如何破解高考加分困局?谁来规范和清理高考加分?这里的两篇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编者
我国将逐步规范和清理高考加分项目,这在正在修改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有所体现。据了解,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两百种。
上开一孔,下钻百窦。不少公共政策都因在层递中被肢解、加码,以至到了基层臃肿不堪,面目全非。教育部的14种高考加分规定,行至省、市、自治区,便呈现几何级数增长,达到近200种,令人纠结。
2009年,重庆市31名考生更改民族成分违规加分,浙江省19名申请航模加分有13名是当地各级领导干部的子女等加分丑闻被媒体揭发,引发社会对高考加分的广泛质疑。而今年,新年伊始,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就爆出作弊丑闻,有不少人正是为了高考加分而弄虚作假……再次把高考加分制度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前车之辙,后车不鉴,失望之余,民意要求回归一刀切的“裸考”。
从当年“裸考”到今天加分,本身就是从简单公平向实质正义的一次演进,在一定程度上修补现行制度中分数至上的机械主义和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失衡等造成的不公。可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高考加分的主导价值还是应该认可和值得坚持的。寻求善治之策,不妨直面乱象之源——巨大的设租空间与广泛的寻租行为的相互纠缠,扭曲了教育资源配置,践踏了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是故,规范与清理当从打压设租空间发力。
在我们看来,打压设租空间涵括“上”与“下”两个序列,“上”是教育部规定的高考加分项目要“减负”,“下”则是地方加分权要“回归”。教育部相关政策取向一是体现社会价值观,如对优秀学生、烈士子女、少数民族考生的照顾,二是鼓励技能性发展,如奥赛、艺术、体育特长等。这里,不妨择其要者予以保留,如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而弃其次者。比起“减负”,“回归”的意义尤彰,正因为地方自设多如牛毛的加分项目,给权贵们翻云覆雨提供了无限可能,这种往“地方特色”皮囊下塞私货的行为应当决然否定。山东省就从2010年起全部取消省内制定的加分等照顾性政策,先行一步。
在此基础上,降低加分分值、制订可操作细则、施行阳光政策、提高加分作弊的违法成本等手段的使用,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但必须指出的是,高考加分终非长远之计。一考定终身的全国统一高考,背负着生命无法承受之重,难免步履蹒跚,进退失据。一刀切的“裸考”不公平,酌情加分又存在道德风险,一样有问题,左右为难。追求更高层次的正义与公平必须跳出这个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怪圈,以第三条道路化解高考加分困局。
有识之士早就为高考制度献计献策,其中将教育资源的所有权与支配权放手交给大学,由大学自行决策,自主招生,降低统一高考的权重,直至取消现行的高考模式是指向较为集中的路径之一。倘能将全国统一高考转身为“学业能力水平测试”,类似美国的SAT考试,考生以“学业能力水平测试”为门槛,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或联合招生的入学考试,凭实力选择心目中的大学,一改大学单向选择为双向选择,那么,高考加分困局可迎刃而解。
赋予高校招生自主权,扩张考生选择权,不仅保障权利实现,还能在客观上刺激校际间在教学质量、学术和服务水平上的良性竞争,全面提升高校的整体素质。这种尝试实际上若干年前就开始了,只不过步子迈得还不够大,面铺得还不够开,目前我国只有5%左右的高校实现自主招生,象征意义还大于现实价值。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免费体验高考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