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丙奇:谁来规范和清理高考加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9日 20:53   大洋网-广州日报

  高考加分或不加分,当遵循的基本决策程序是:先在学校范围内听取教师和家长的意见,接着将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基本认同的方案,提交同级人大讨论、听证、审批。

  教育部表示,对于高考加分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合理甚至腐败现象,必须认真清理,努力消除政出多门、项目繁杂的现象,逐步减少奖励性加分项目,加大公开透明程度。

  高考加分的乱象,对高考加分乱象表态要治理,都不是新闻——查阅过去五年的新闻报道,每到高考之前的四五月,高考加分乱象都是如约而至的“新闻”,就如一年一度的高考热——但这条消息,还是引起广泛关注,可见,政府一再表态要对高考加分进行治理,但加分乱象依旧存在,让人们对高考公平的忧虑进一步加深。

  我们不怀疑政府部门规范和清理高考加分的决心,各界人士也“出谋划策”,比如,最好制定规范时间表;最好取消比较有争议的特长生加分、荣誉加分等。但在笔者看来,高考加分乱象难治理,问题正出在由政府部门来规范和清理的治理思路上。或者说,高考加分由“政府部门”拍板决策,正是乱象的根源所在。

  各地的近200种加分项目,是怎样出台的?其基本的模式是,某政府部门提出把某些人群、某些项目纳入升学加分的设想,与教育部门一“合计”,再得到某位分管领导的同意,就进入加分目录。以此模式来分析治理效果——哪一个部门愿意主动放弃自己的“教育福利”?如果某地领导认为某项加分很重要,批示“保留”,公众又能奈何?就如去年,浙江的航模加分被质疑,而在随后进行的加分公示中,教育部门对加分信息进行“瘦身”,只公示寥寥4项信息,公众很难根据公示信息进行监督。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的社会人士建言取消某项加分,是不是就具有“代表性”呢?并不尽然。比如,有人建议一刀切取消所有奖励性加分。近年来,属于奖励性加分范畴的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荣誉奖项获得者的奖励性加分,确实有不少猫腻,但是不是奖励性加分,就应该全部取消呢?如若取消,有些学科特长生,将由此失去进入大学的机会。必须注意的是,现行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其实也属于奖励性加分,对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给予录取优惠奖励。可以设想,当我国高考制度不改革,加分制度又取消,又会有社会人士建言,应该给一些学科特长生以升学出路,不能扼杀偏才和怪才——当年,奖励性加分不就是这样出台的吗?

  高考加分或不加分,本质上属于教育决策。从符合教育规律、维护每个受教育者的平等权益出发,如此重要的教育决策,当遵循的基本决策程序是:加分方案,先在学校范围内听取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尤其是家长委员会的意见;接着将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基本认同的方案,提交同级人大讨论、听证、审批。在这一决策模式之下,设立、取消或者保留哪些加分项目,都通过充分的讨论,分析利弊。讨论充分,在执行过程中便不会出现纷争。另外,有充分的调查与利益博弈,相关的政策便会有持续性,而不像现在,有的地区频频调整政策,一旦调整不下去又往往不了了之。

  所以,规范高考加分,本质上是规范政府的办教育思维和教育决策方式。在我国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制度在近期内不进行大变革的情况下,作为对单一分数标准的修正,高考加分制度还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因此,确定哪些项目可以加分、加分多少,就需要有科学民主的决策。这才是规范和清理加分项目的有效途径。

  当然,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进,目前的升学评价标准将被打破,基于高考卷面成绩的高考加分制度,将被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所取代,这才是规范和清理加分的终极目标。(作者: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免费体验高考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加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