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铭师堂学校校长:马永刚
“取消文理分科,我们高考复习岂不是必须采用题海战术吗?”“取消文理分科,复习投入精力更大,难道让所有高中生都变成亚健康人群吗?”“本来理科强,取消文理分科后,我们一下子‘瘸腿儿’了!”……连日来,由教育部引发的高中文理是否分科的大讨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作为京城最大的高考复读教育机构,新东方铭师堂依托上庄、回龙观、名商和珠市口等校区的1300多名在校高中生及其家长作为调查样本,在2月21日得出反馈意见:有86%的学生反对取消文理分科,他们的理由是如果取消文理分科,复习精力加大,总成绩较原来可能会下降;而14%的学生则赞成“文理一家”,他们认为取消文理分科,各科的高考难度会相应下降,反而有利于高考。
与此同时,有47%的家长赞成取消文理分科,这些家长认为,取消文理分科有助于孩子全面发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53%的家长则反对取消文理分科,这些家长则以当代社会的专业化分工为主要论据,指出专业人才的培养才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高考指挥棒应由社会指挥
一时间,两种观点激烈交锋,难分伯仲,无外乎集中在文理分科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文理不分科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在这场大讨论中,有一只教育部此次没有提及的看不见的手,却始终在左右着我们的想法,那就是高考。
新东方铭师堂学校校长马永刚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中教育基本上是为高考而生,从国家最早试行高中文理分科教学至今走过的三十余年道路来看,我们的基本初衷都是为了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服务,所不同的是目标由开始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逐渐转变为精英式的专才,再到今天的高素质通才,这也是当初采取文理分科而今却考虑取消分科的根本原因。
“既然讲人才培养,那就必然会有人才选拔,二者是孪生关系,这就是高考的由来。”新东方铭师堂学校校长马永刚认为,从这个逻辑上讲,高考是为高中人才培养而服务的,理应因教施考,但国家认为高中学校并不完全了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标准,而且全国中学数量众多、水平差异大且极其分散,不易监督控制,需要用高考来加以引导,这就催生了高中教育的因考而教,继而奠定了高考长达三十年的指挥棒地位。正因如此,我们中学教育的重心由应有的过程性素质培养转变为应试集训。这种政策推进的逻辑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然而,终于有一天我们发现,一个人的素质用几张白纸是根本无法做出全面真实评价的时候,噩梦来了。
马永刚认为,当高中生历经艰苦但在最后高考一役中却名落孙山时,他只有选择复读补习,硬着头皮再战,拼死也要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因为这是他唯一的出路,除此他一无所长,甚至连尝试别路的勇气也没有。更为严重的是,全国几乎所有高中极度追求高考升学率的行为,引导社会将高考成绩作为评价学校、评价老师功绩的唯一标准,这大大歪曲了当初设定的为社会培养有素质人才的初衷,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校际间、区域间教学水平的差距,并将这种歪曲的竞争观念不断向教育系统的上游侵蚀,由此导致现在从小学到高中教育的严重功利化倾向。这一切根源,就是我们长期以来不断强化高考地位的结果。
高中教育目标与高校选拔标准并不完全一致,中学教育培养目标是具备各学科的基本素养和良好品质的通才,而高考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基础素质之上的某些专项潜质,二者不应混为一谈。但是现行的高考制度和中学评价方式却将二者紧紧的捆绑在一起,中学为了高考选拔加大课业负担,高考为了高中发展素质教育考查学生全面科目。
“近年来,个别省份还出现要把德育、体育加为高考科目的怪事,这相当于于是在拿高考指挥棒来驱进中学全面素质教育,拿驴唇对马嘴,进一步突出高考的地位作用,出问题是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首先对现有高考制度做出结构性调整——从制度上和流程上彻底切断中学教育与高考的联系,真正实现高考社会化。”马永刚说。
高考社会化改革要分三步走
作为资深的教育专家,新东方铭师堂学校校长马永刚对高考社会化改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可操作的基本原则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确立高中会考或者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中教育的终点,孩子达到这个标准,取得高中毕业文凭,高中教育历史使命就胜利完成了;第二,高考选拔方式改革,将语、数、外、物、化 生、史、地、政等科目考核改为全国联考,高校招生据此分三个层次录取,语数外等作为基础科目必须考查,其他科目根据高校院系专业要求确定,再加上高校自主拟定的考查项目,就变成了3+X+高校自主考查的模式,基本可以实现高考选拔的有效性和客观性,学生可以根据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要求,有选择的复习相关科目,同时全国联考每年可以增加到2-3次,已给考生更多机会;第三,高考报名及应试辅导社会化,由独立的考试服务机构部门(比如现在的各区县考试中心或街道办)提供相关的报名、审核、存档、分配高考考场等相关组织工作,向参考学生发放高考成绩凭证等等,并严禁向社会公布学生成绩或向原所在高中提供汇总成绩。
那么,高考社会化改革有哪些优势呢?新东方铭师堂学校校长马永刚认为,高考社会化改革至少有如下四大优势:第一,理清了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将我们的高中教育从高考的樊笼中解脱出来,无论对孩子、家长、学校、老师都是一个精神上的释放,不仅是学生甚至我们的老师和学校管理风格都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我们的高中全面素质教育改革将真正的开始起飞;第二,让我们的高考选拔制度改革从中学教改滞后的拖累中彻底解放出来,从考试内容到选拔模式都会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务实,更加符合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第三,去掉了单一的一考评价制,在辅以政府的全面科学引导,将使各学校之间的师资、生源、办学条件差距趋于模糊,促进未来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第四,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高考社会化改革为未来社会的人文化、多元化发展推开了大门,因为在新的教育考试模式下,教育评价的人本回归和多元化必将促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发挥将得到极大的尊重,并赢得更多的发展通路。
高考社会化会遇到重重阻力
高考社会化不是我们国家独创的,在欧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先行。近几年,我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也不断提出过,部分省市也在尝试进行高考社会化改革。不可否认,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有着独特的优势:驱使高中教育给孩子打下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但当把我们的学生与“洋学生”放在一起做比较时,除了学习成绩再无所长时,你还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是成功的吗?
对于高考社会化改革,新东方铭师堂学校校长马永刚坦言:“这是一件很庞杂的系统工作,要涉及到高考报名方式、考试选拔方式的改革,以及中学教育教学内容及进度的修改和教学水平新评价体系的建立,甚至政府部门职能的重新划分等等方面,对某些群体的利益会有侵犯,质疑和反对声必然很多。”
“我们完全可以猜测到,高考社会化改革肯定会遇到诸多阻力!”马永刚举例说,废除了高考的导向,高中教育教学该如何进行,学校办学水平及教师的工作能力如何评价,这都是体系再造的重大问题,必然会引起中学管理者尤其是把握优势资源的重点中学抵触;也会有人担心,取消了高考的评价作用,高中教学质量将出现大滑坡,此种想法仍然未脱离过去的教育观念,面对未来社会的需求,什么样的素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用减少知识容量来换取综合素质及意志品质的提升,这是很值当的一件事,当然这些仍有赖于建立一整套新的中学教育评价体系;还可能会有人担心当高考对许多学生来说不是必须时,将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马永刚说:“不可否认,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让大多数人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甚至大学,一直处于学校教育管理的通道中,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但对于已经成年的年轻人来说,让他们在学飞的花样年华中一直活在笼子里,直至丧失了飞翔能力,这样的教育是不是太残忍了?!”
马永刚认为,改革总是会引发大讨论,如果我们抓住了主要矛盾即促进人的全面成长,那么高考社会化真的是中学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如果实现这一步,高中生如何减负、人才标准、素质教育与高考“鸡与蛋”的辩论等问题都无需讨论。至于是否设置一年多考的问题,全面发展与职业技能培训孰先孰后的问题等等,都已经不是问题了。我们此番辩论的文理是否应该分科教学,难道还有疑问吗?
专家观点
海淀区教委原副主任胡新懿——
北京应该率先实施高考报名社会化
教育部在起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向社会宣布了20个教改征求意见的关键问题,其中有高中是否有必要取消文理分科的问题。一时间,该问题成为公众讨论和争议的焦点。
取消文理分科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这项综合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孤立探讨,更无法单兵突进。特别是要把取消文理分科放在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考量,而绝不能单纯地就事论事,只做简单的“加法”,从而否定其符合教育规律的合规性和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有益性。
我认为高考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多方面的,不是一两个问题。我国高考多年招生数额连续增加,极大地满足了青年学生上学的愿望,比如:1996年高校招生96万名,而2009年计划招生629万名,这个数字位列世界第一,十几年时间由不足百万越到超过六百多万,非常了不起。但是奇怪,各地高考竞争不仅不减,反而加剧,什么原因?从学生与家庭角度分析,原来上大学不容易,许多学生较早就不考虑此事,另谋出路,早早就业。现在招生名额多了,学生感到上大学有望,都要试搏。从学校与行政机关分析,学校将本校考大学作为办学的重要指标,一批学校从原来追求能考上多少名大学生转移到现在追求能考上重点大学多少,有些地方的行政领导机关还以考大学作为政绩,对辖区的学校高考情况进行排队奖罚,这样导致一些学校在教育上,采取不科学的做法,不以人为本,每天安排十几节课、每周双休日给学生排补习课、寒暑假还要安排十天回校的补习课,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有时间嘛,学生累得、烦得,叫苦不迭,家长敢怒不敢言,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特别是损害身体,许多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
现在我国高考招生是按区域进行,北京考生用北京试卷,招生名额使用北京数额,北京应该最有条件实施素质教育。北京应该立即实施高考报名社会化。考生到其户口所在区报名,与毕业学校脱钩,报名时也不要填写是那所学校毕业生。利处:考生报名不填写毕业学校,高考成绩自然就不和学校挂钩了,也找不到学校成绩的排名表;区域政府没有学校成绩统计,自然也不能给学校以成绩排队;学校可以按素质教育理念办学;学生可以健康成长。
可以说实施这个做法,解放学生、解放家庭、解放学校、解放教师、解放政府。没有不利处。一本万利,何乐而不为!
新东方铭师堂副校长兼教研中心主任王旭——
文理分科还是暂时不分为好
即使国家实施文理不分科,但是高一、高二的学生会有文理的倾向,这种倾向是自己产生的,在潜意识中会实行“分科”。比如一名高考生想报考会计学专业,那么数学就必须好,其他课程成绩往往会不如数学,这些都是个人意愿阻挡不住的。如果用政策手段规范文理不分科,从目前来看具有一定盲目性和功利性。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来考虑,文理精通并有一定侧重和专业方向很重要,这也利于孩子在大学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前些年,辽宁省实现的大综合300分卷,每科50分,这样很不利于人才选拔。同样考入大学的物理专业,但是学生之间的专业基础是有差距的。
其实,文理是否分科并不是问题症结所在,最关键的是要改革高考制度,实行高考社会化。首要的一点便是实行“考”、“教”分离,具体地讲就是中学只负责把学生培养合格的中学生,至于高考则完全是政府和大学的事,中学只要向大学提供必要的学生资料或证明材料就行了。其实,实行高考社会化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大学升学竞争同样激烈,但由于人家实行的是“考”、“教”分离,所以这些国家的中学就能从升学竞争中“全身”而退,学校上下既没发疯也不发狂,而是从容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