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清华大学概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4日 16:33   新浪教育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部风景秀丽的清华园。学校始建于1911 年。近一个世纪以来,清华大学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兴衰与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以“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为核心的清华精神,以及“中西兼容、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办学特色,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木清华滋润了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了17 万多名毕业生,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学术大师、治国栋梁、兴业之士,以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为科技发展、文化教育、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华大学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按照“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模式,现已基本形成了理学、工学、文学(含艺术)、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学科布局。

  清华大学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完善的教学设施、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校以“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为目标,形成了完备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并面向社会提供各类高层次的教育培训。

  清华大学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学校具有良好的研究条件和实验设施,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学校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促进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清华大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与众多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和学生来校工作、学习,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在这里召开,众多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国际组织的知名人士、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大学校长、跨国企业总裁等来校访问、演讲。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学校将继承优良传统,发挥综合优势,加强基础建设,加快发展步伐,力争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 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

  1928年 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原址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 个系

  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84年 设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研究生院,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

  1985年 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建立医学院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3年 原隶属信息产业部的华信医院(原酒仙桥医院)和玉泉医院并入,2004 年正式挂牌,分别成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

  2006年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8年 成立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9年 成立生命科学学院

  师资队伍

  清华大学培育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近年来,学校遵循“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针,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国内外选聘优秀人才,师资队伍水平稳步提高。

  学校现有教师2923 人,其中45 岁以下青年教师1798 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211 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186 人。教师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7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4 名。13 名教授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学校通过设立“学术新人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以及实施“百名人才引进计划”、“骨干人才支持计划”等措施,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质量,青年教师队伍迅速成长。先后有133 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01 人和51 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47 人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18 人获得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

  学科建设

  截至2009 年底,清华大学共有本科专业62 个,第二学位专业4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38 个,仅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点2 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14 个,仅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点17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 个。在2006~2008 年进行的全国第二轮一级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不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共有38 个学科参评,其中12 个学科排名第一,位列全国高校首位。

  人才培养

  招生

  本科生招生

  清华大学共有本科专业62 个,第二学位专业4个,目前本科在校生13594 人(不含留学生)。

  2009 年,清华大学共招收普通本科新生3319 人,其中工学类2092 人,理学类403 人,文学类214 人,工商管理类211 人,医学类72 人,法学类86 人,艺术类241 人。2009 年,2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 名理科第一名、11 个省的文科第一名,平均70% 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理科前10 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录取。

  研究生招生

  1978 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时,清华大学即开始招收硕士生,1980 年起招收博士生。2009 年,共招收硕士生5025 人,博士生1347 人。截止到2009 年底,研究生招生总数约71300 人,其中硕士生约55200 人,博士生约16100 人。

  可授予的各类学位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

博士学位 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
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
硕士学位 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
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
学士学位 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
管理学、历史学、哲学、医学
专业学位 建筑学学士、建筑学硕士、
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
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
会计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
风景园林硕士、临床医学硕士、社会工作硕士
临床医学博士、教育博士

  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

  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2009 年11 月清华大学成立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咨询和支持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与发展问题,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中心贯彻“全过程匹配各类教育资源因材施教”理念,整合资源、努力创新机制,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订单式服务,推进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工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经济资助体系

  清华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学生经济资助工作。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多方筹集资金,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助、勤、奖、贷、补”多种渠道相互补充的经济资助体系,实现了清华大学“决不让任何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郑重承诺。

  从2006 年开始,清华大学全面实施新经济资助体系。广大校友发起设立“清华校友励学金”捐资助学工程,专门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2009 年,清华校友捐资设立162 项校友励学金,发放金额超过500 万元,资助学生约1000 人次。截至目前,政府、社会各界和学校共设立奖助学金300 余项,资助金额达3000 余万元,资助学生约8000 人次。

  学校提供大量校内勤工助学岗位,2009 年,全校共有3700 人次参加校设勤工助学岗位劳动。自1998 年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辟“绿色通道”以来,学校每年在新生入学报到现场为学费不足的学生办理临时贷款。2009 年,“绿色通道”为450 余名本科生办理临时贷款290 余万元,帮助了学生顺利入学。

  毕业与就业

  清华大学建校99 年来,为社会培养毕业生17 万多人。学校设有集教育、指导、服务、管理于一体的就业指导中心,以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明晰就业政策,获取招聘信息、拥有更多选择,掌握择业技巧、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积极到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建功立业。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是全国高校最早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辅导的学校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心形成了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立了以本科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基础》和研究生《职业能力拓展训练》为主的课程体系,打造了“职业辅导活动月”、“职业生涯教练计划”等品牌项目,并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发引入了网络测评系统和职前网络教育学堂,形成了立体化、多层次的职业辅导和指导体系,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在高校就业工作领域产生了良好反响。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清华毕业生的优良素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的供需比和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09 年,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率均在98% 以上。在充分选择的前提下,有近八成的毕业生选择到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就业。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