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议:高考材料作文是否成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8日 11:22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徐敏 彭薇

  全国卷及部分省市卷作文题

  ■全国卷 I:漫画作文。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北京:《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辽宁:“幸福是____”(新浪编辑注:辽宁不是这个题目,正确题目请点击查看

  ■山东:“生活品质靠什么支撑”

  ■湖北:“幻想与现实”

  ■广东: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江苏: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安徽: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总是牵动社会“神经”。昨天,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撩开“面纱”。这些考题体现了怎样的命题思路和趋势?记者采访了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上海语文特级教师杨明华。

  不紧扣时事,而贴近社会实际

  记者:今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有哪些共有特点?

  杨明华:各地作文题总体来说不难,考生没有审题障碍,不太会走题偏题。题目贴近社会和人生,考察学生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的洞察和思考。学生平时关注社会,感悟生活,而不是做生活的旁观者,就能写出真实情感和独到见解。

  一些作文题出得很有水平。如,广东作文题《与你为邻》,有利于考生发散思维。这个“邻”,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与科学、创新、艺术、批判等为邻,有创意的学生甚至可以构思一篇童话或寓言故事,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联系蕴含于此。四川作文题《点与人生》,富有哲理,从点和线、线和平面、平面和立体等几何关系引出对人生的思考,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创意和选择。

  记者:所谓“文章天下事”,但如今的高考作文题总是避开时事热点。比如,今年的世博会,没有被上海列入考题。

  熊丙奇:高考作文题是否要与时事紧密结合?这个问题曾有争议。但渐渐地,教育界达成共识,高考作文题不需要去紧扣宏大的国际事件、社会问题。因为高考作文考的不是形势政策、不是时事,而是考察学生是否能运用流畅的语言、严谨的逻辑、丰富的论据,去论证一个观点,表达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考生对于时事信息的掌握,可以放到其他学科中去考察。所以,近几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都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全国范围看,材料作文占“大头”

  记者:在上海高考中“遁迹”多年的材料作文,去年出现,今年继续。材料作文是否会成为高考作文的趋势?

  熊丙奇:感觉今年各地作文题中,材料作文的比重加大了。材料作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抒发感情型的,另一类是思辨型的,要求考生反思、议论、针砭时弊。今年,后一种类型的材料作文比重更大。好的材料作文是开放型的,富有哲理和意味深长,考生可以选取不同角度去写,言之成理就行。今年全国卷I的那篇漫画作文,就出得很好,像个多棱镜,从不同角度可以折射出不同问题。

  杨明华:从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来看,近年来材料作文一直占“大头”。材料作文对审题要求更严格,有所限制,学生要根据材料主旨自选角度写作,不能偏离材料,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学生的“套题”行为。

  可否尝试一张试卷几道作文题?

  记者:高考作文题似乎“众口难调”。一道题出来,有学生觉得“对胃口”,也有学生觉得不能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这样的现象有没有可能改变?

  熊丙奇:今后高考是否可以探索,在一张试卷上出几个作文题,也许能让考生各取所需。

  看一下国外的作文考题,可以发现,分科分层出题、一张试卷多个题目非常普遍。比如,法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作文题,就按文科、理科和经济社会学科划分,不同科类有各自的作文考题,而且为每科考生提供若干个题目以供选择。2008年法国高考理科作文题,有3个题目供选择,用4个小时写作,分别是“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具备的背景知识,选取一个题目来写。这样的出题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