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一出炉,即成网上网下、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从目前披露的作文命题来看,众人齐呼“无聊”的题目少了,贴近人文教育本质的题目多了。
去年作文题出现了“明星代言”、“圆明园兽首拍卖”这类社会话题,但今年似乎各地都弱化了这种倾向。
“公民精神”
应成为高考作文主流
今年高考作文题除了全国卷I《有鱼吃还捉老鼠?》和浙江卷的《角色转换之间》能引申到社会性话题外,其他省份的题目或过于空泛、庞大,如江苏《绿色生活》;或是对个人人生、处世哲理的思考,如四川《点与人生》、辽宁《幸福是什么?》等。这类宏大话题,除非事先读过范文,否则极难在那么短的时间和篇幅里写出新意。
曹丕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高考作文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写什么题目,其实折射了教育者在对学生倡导怎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很多人都意识到,高考作文要贴近现实,但究竟贴近怎样的现实呢?无疑就是公民参与和公民社会这个现实,它在中国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鲜活、真实。影响一代年轻人精神倾向的高考作文,当然无法回避这个严肃的社会议题。只有让年轻人,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关心国家和社会相关的公共福祉,才有助于整个社会形成理性而民主的公民精神和公共意志。可以说,这种意识,无论是对实现社会转型,还是构建民众对国家的认同,都是极为重要的力量。□叶匡政
回归常识
高考作文才有价值
从今年的高考作文不难看出,北京卷是在提醒人们,有仰望星空的理想,更要有脚踏实地的践行;浙江卷则希望通过体察角色转换之间的感受,来吁求人们应该更加懂得感同身受,彼此尊重。而其他一些高考作文题,也在提供这种依据常识的思考——到底什么是“幸福”?什么样的生活才有品质?绿色生活有什么现实意义……这些思考都必须贴近现实生活,深入到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中。考生要想真正交付出最有普适价值的答案,也只有一条路径,那就是能够从尊重常识出发进行求解。
常识是个极有价值的好东西。梁文道先生曾有一本叫做《常识》的书很流行,书中直言这是一个“常识稀缺的年代”,其实仔细想想现实生活,就不难发现有很多人要么陷于凌空虚蹈不着边际的务虚生活,要么沉醉于一些远离实际的宏大叙事中。最糟糕的是,现实中还有很多所谓的信仰、理念和价值观,其实根本经不住常识的起码推敲。甚至还有一些权力不尊重民意,不断侮辱公众的常识性认知。
高考被视为中国人的成人礼,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来引领青年学生充分尊重常识,无疑是极具现实价值。今年大量高考作文既不是一片诗意盎然,也不再逼着考生进行宏大思索,而是真正贴近生活脉搏,让考生根据生活的律动,来进行现实思考。这无疑为高考作文变成一条向公民社会的文化路径,做出了有益的衔接与铺垫,这其实是今年高考作文的最大价值所在。
□单士兵
高考考生大多正处于树立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好的作文命题能够起到正确引导作用。北京卷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辽宁卷“幸福是____”、山东卷作文题“生活品质靠什么支撑”、湖北卷题目“幻想与现实”均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切入了人生的主题。这些题目给出了相当自由的空间,让考生充分发挥自己对于人生的体悟、想象、期待和追求。而“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生活品质靠什么支撑”这些题目的结构方式,在自由空间之外,也给出价值观的导向和暗示,有利于启发考生以作文促做人,平衡理想与现实,追求真正的生活品质,有一箭双雕之用。
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矛盾突出、环境挑战严峻的今天,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摆在包括广大考生在内的人们面前。如果说江苏卷作文题“绿色生活”直击环境、生态这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时代命题,那么广东卷作文题“与你为邻”则切入人际关系中最根本的命题之一。这类题目入考卷,可以说体现了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的“生活教育”的真义。以“与你为邻”为例,西方的“爱邻如己”和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金科玉律。希望广大考生不仅能以平时所学、人生感悟写好文章,而且以此为契机,思考和把握好未来的人际关系。
教育改革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扭转目前一些领域仅把教育当成升学工具、把升学仅作为求职工具的趋势,教人拥有平和的心态、多元的人生。今年的一些作文命题,暗合了这一诉求。安徽卷的作文材料是清朝诗人阮元“吴兴杂诗”:“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作文题是“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面对这样的题目,读懂诗的字面意思,进入那种不急不慢、怡然自得的意境,就可以悟到诗人对于人生多元多彩、随遇而安的理解。如果联想得远一些,当代青年的成才之路不也应当多元么?中国教育改革不也是应当多层次、多样化么?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说过,教育改革是知易行难,需要实践教育家陶行知“知行合一”的理念,从每一个细节做起。高考作文是教育体系中意味深长、十分重要的一个细节,对于中国教育和广大中国人有润物无声的作用。一起分析、欣赏、改进这些“细节”,才能为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建设人文中国再添几分色彩和力量。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