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9日央视《新闻1+1》播出《留学,不是流失!》,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今天全国900多万考生结束了高考。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人才库来说,以前只有国内的高校盯着他们,现在全世界的高校都在盯着他们。对于考生来说,以前是只有国内的高校可以供他们选择,现在是只要你有能力、有实力,全世界的高校都可以供你选择,在此基础之上,也就衍生出了留学热和移民热。
对于高校来说,他们争夺的、看重的是人才,对于人才来说,他们看重的又是什么呢?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天,高考最后一天,全国900多万考生如释重负。
考生:
轻松。
考生:
很兴奋,终于解放了,12年之后。
解说:
全世界最大、最紧张的考试,一家海外媒体也在关注着中国的高考。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感觉到今年中国高考的细微变化,那就是与往年相比,我们的高考似乎越来越平静了。
字幕提示:2010年5月28日新闻
同期: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6万人,比去年减少74万人。
解说:
整整74万,这已经是高考考生连续第二年出现大幅度下降。应当说,适龄人口的减少是考生人数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因素。而除此之外,有一个现象似乎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很多考生的主动放弃。
昨天,在北京的一家留学中介,记者就见到了来自陕西的高三学生田有强。
记者:
今天你知道是高考第二天?
田有强:
我知道,我知道是高考第二天。
记者:
你本来是应该参加这次高考?
田有强:
对,我出国留学,到国外先上预科,之后再通过预科再转到大学那边,去英国读书。
一开始就觉得在国内好,那时候小,怕出国之后就没有朋友。但现在的话还好,现在觉得出国之后又可以认识新的朋友。
解说:
今年的田有强没有参加高考,而通过采访来这家留学中介进行咨询的很多家长,我们发现,他们的孩子也都是在今年应该参加高考的考生,甚至还有一些是现在高中的在读学生,他们已经提早为自己的出国之路进行准备。
李平 留学中介负责人:
很多的学生,他们自身的学习成绩,包括很多学生的高考成绩也都是非常不错,我们遇到很多的学生,实际上他完全有机会在国内上很好的学校,只不过是他的目标,可能跟在国内上的这些学校还是有些差异,所以他们选择了一些更好的选择。
解说:
显然,与此前的情况不同,如今,很多学生不再是因为高考失利而逼上梁山,选择留学,众多拔尖的学生已经把出国留学作为首选,开始早早地进行准备。在北京,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京八中等很多知名学校,甚至都开设了专门的出国班。
马一平(北京八中校长助理):
去年好像大约统计也就10来个学生,可能都不到10个人。
记者:
今年出国毕业班有多少学生?
马一平:
30多个人吧,从我们这个班来说,多数应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
记者:
他们考到国外,应该是不错的学校?
马一平:
美国杜克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都有。
解说:
透过这一个班的情况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素质优良,以出国留学为首选目标的学生为数不少。对于国内外的任何大学他们都极具诱惑力,今年,加拿大使馆就在中国高考开始之前,举办了多场邀请中国学生与签证官面对面的活动。
同期:
有多少人去过加拿大?没有,要去加拿大吗?太好了!
解说:
林爱薇女士是加拿大使馆商务参赞,昨天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直言表示,加拿大欢迎中国的高端和优秀的人才去留学。
林爱薇(加拿大使馆商务参赞):
当然我们希望能看到,更多优秀的学生来到加拿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去年参加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究所举办的博士生见面交流会。
解说:
行动起来的不仅是加拿大,同样在高考前夕,澳大利亚、美国、法国等国的驻华签证官,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中国留学生的欢迎,并表示他们的签证政策宽松,对中国留学生非常有吸引力。
字幕提示:2010年3月13日新闻
同期:
教育部公布了去年我国留学人数的情况,数据显示,2009年度我国出国人数增加了4.95万人,增长近三成。
解说:
资料显示,自1978年以来,已经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回来的仅27.5万人,留在海外的78.5万青年才俊,相当于30所北大、30所清华的所有在校本科生。
今天,随着中国高考人数的逐步减少,我们出国留学的孩子却在大幅度增加,这样的数字变化到底蕴含着怎样的风向标?热现象、冷思考,新高考时代的留学现状,折射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呢?又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呢?
主持人:
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的是中央党校辛鸣教授。
辛教授,刚才短片的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高考越来越容易了,上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因为报考的人数越来越少了,但是选择出国读大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您觉得这一升一降蕴含着一个什么东西呢?
辛鸣(中央党校教授):
这应该说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主持人: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