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确保竞争公平的“硬招”?还是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绊脚石”?
山东取消高考加分引公平素质之辩
■本报记者 张兴华
现在,很多高考生和家长的注意力集中在高招录取上。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招生考试院获悉,今年山东61.2万名考生参加普通高考,高考除了呈现出“报考人数减少,招生计划增加,录取率将有较大提升”的特点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取消了省内照顾性高考加分项目,这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取消高考加分引发争议
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在品德、学业等方面具备一定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成绩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同时,各省级招生委员会在报经教育部批准的前提下,可增加仅适用于本地的照顾性加分项目。今年3月,山东宣布全部取消省内制定的高考加分。此举一出,引发了极大关注和争议。
记者了解到,拥护派多是高校工作者,他们见证了加分考生的实际表现,较有发言权。长期关注高考招录政策的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权朝鲁认为,取消省内照顾性加分有助于维护高考公平。他说,从近年高校录取学生情况看,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在内,一些加分考生的综合素质并不突出,山东自行增加的照顾性加分已没有“确需设立”的必要。同时,取消这些加分政策还有助于防堵腐败漏洞,避免因“跑关系”加分带来的高考不公。
反对者则忧心忡忡。一些基础教育工作者担心取消高考加分会影响素质教育实施。滨州市阳信县第二中学副校长王玉贵认为,高考加分对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导向意义不容忽视,全部取消过于绝对化。比如,过去山东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高考加分,不仅是对他们因履行学生干部职责减少学习时间的补偿,更重要的是起激励作用,鼓励学生干部在繁重的课业之余积极为集体和同学服务。
加分易受人为因素影响
山东高考人数位居全国前列,每年录取分数线在全国较为靠前。来自山东省招生考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山东共有71.7万名考生参加普通高考,本科一批文科分数线为596分、理科586分。从接近文科“一本”分数线的595分往上数,10分之内有5041名考生;而理科在585分至595分之间则聚集了14100人。一分之差影响高考成败并不鲜见,而山东省内制定的加分项目分值在10分至20分内,影响不容小视。
记者调查发现,山东取消的省内高考加分项目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个别高中学校在分配加分名额时,往往照顾“关系硬”的考生;另一方面,出于学校和教师评优争先的考虑,个别高中学校把尖子生评为“优秀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帮助他们增加考取名校的保险系数。凡此种种,都影响到高考加分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潍坊一中校长于允锋认为,高考加分制度本是为了对把分数作为高招唯一标准的弊端进行纠偏,但在实际操作上,由于部分加分项目本身裁量自由度过大、选拔程序的公信力又存在问题,不仅未能对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反而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因此,山东取消省内高考加分项目,是一件好事。
寻求公平与素质的结合点
“取消高考省内照顾性加分项目,是录取走向公平和公正的重要一步,我们非常赞成。”这是记者日前在山东省实验中学采访诸多考生家长时得到的一致看法。
取消加分会不会影响有特长的学生录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山东省教育厅负责同志。这位负责同志表示,取消加分并不意味着对有特长或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才能的考生不予照顾,而是转化为其他形式进行评价,如在高考录取中把学生高中阶段综合评价信息(包含各类特长、各种获奖情况等)纳入考生信息档案,要求高校在录取时充分考虑。
山东省招生考试院院长王坦提出,当前通过大幅变革高考招录制度引导素质教育的风险较大,而通过在高考科目中增设“基本能力”测试引导中学开齐、开全课程,引导学生重视学习体验、提高实践能力则相对安全、公平和公正。“基本能力”测试应综合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出能力要求,强调素质导向。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原来对取消加分有顾虑的中小学校长看待这一问题也日渐理性。泰安市泰山区南关中学校长孙兆航说:“推进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一方面,在高考科目中增设‘基本能力’测试,这是对中学生‘全面加特长’的一个有力引导;另一方面,积极完善高考考试制度和人才选拔标准,同样让学生看到公正和公平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公平竞争。”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