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大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刘伟解读经济学专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9日 20:19   新浪教育
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
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

  新浪教育讯 北京大学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推出的名师大讲堂,以下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访谈实录,关注的学科是经济学。

视频:北大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刘伟解读经济学专业 媒体来源:新浪教育

  主持人孟楠: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您光临今天的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孟楠。您现在收看到的是由北京大学和新浪教育频道联手为您推出的北大名师大讲堂的系列访谈。今天首场我们非常荣幸为您邀请到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欢迎刘教授,也请刘教授跟新浪网友打声招呼。

  刘伟:大家好。

  主持人孟楠:我们知道对于很多高中同学来说一提起经济学稍微有些陌生,因为大家在高中阶段学过数理化、文史哲,可能对于经济学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我们节目的开始能不能先请刘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经济学到底是研究什么样的科目?

  刘伟:好的,经济学过去在中国是一个很冷僻的,几乎没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大学科学的学科,我当年高考的时候,我是77级的考生,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考北大经济学系的时候,我那个时候不知道大学有经济学系,那个主要原因我想是因为那个时代,那个时代当时我们知道是以政治、阶级斗争为中心,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人们自然容易忽略它。其实经济学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学科,作为一个学科来说,它的历史非常悠久的。经济学这个词从最开始出来的时候,它实际上只是一种家庭管理,经济学最初研究的问题是微观问题,也就是资源配置问题,比如说生产者怎么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消费者怎么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遗憾最小化。也就是说经济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它看作是一种财富、资源,它的配置、运动怎么能产生最大的效益,是这样的一种问题,是一个很微观的问题。到了20世纪以后,由于宏观上,也就是微观上出了一系列的失灵,特别是1929—1933年出现了一次震撼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可能我们中学生在课本里都念到过,经济大萧条。这种情况下发现市场靠厂商,靠消费者自动的进行协调的时候,协调不下来,就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政府从总体经济上进行干预,这个时候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就不仅仅是微观的资源配置问题,财富的谋取问题,而进一步提升为一个宏观问题,整个国民经济总量的核算,国民经济宏观的运行,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所以,总的来说经济学是一个关于人类经济活动、生产活动、财富的运动,这里面的经验、规律和相应所需要的微观宏观的方式、政策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作为它的基本研究内容的一门学问。

  主持人孟楠:我想就像刘校长介绍的那样,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选修经济学作为自己选修科目的同学越来越多,不光是北大的同学,也有很多其它学校的同学慕名而来,会到北大选修经济学作为自己主修或者辅修的科目。刘校长,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北大的经济学这么有魅力?

  刘伟:恐怕是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还是要感谢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社会的变化、时代的进步,把经济学在中国的学习和社会对中国经济学人才的需要,一下子推到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从一个古老的、沉闷的学科,在中国一下子变成一个非常具有魅力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显学,这样的一个地位,它自然就吸引最优秀的青年学生投身到这个学科来进行学习,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从社会的需要来说,提供的机会来说,对学习经济学这方面的人才给予的承认、给予的机会也特别多,这样的话,就从实际的利益上、个人的成长上、个人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的需要之间结合上就更具有切实的吸引力。

  第三个原因,北京大学本身培养的经济学这方面的人才和实施的经济学的训练,它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愿望,然后充分尊重对社会需要的变化,以及对社会需要的理解,把个人的选择和社会的需要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据我知道,像北京大学经济学方面培养的双学位,吸引了全国高校大量的人来学习,我们在这方面的训练也非常严格,让它切切实实通过双学位的学习之后,在它原来专业的基础上拓展视野,增长经济学讨论问题的方式,通过这个能增加一些智慧,而且同时能够增加它的社会选择,和社会对它承认的宽泛的程度,我想这些自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宣传,更多的是这些学生要观察社会,观察他自己学习之后,和社会之间的融合,以及被社会承认的实际效果,这样就使得它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主持人孟楠:而且可能还有一个因素,成为北大经济学人这样一个名词,也是对同学们有很大的吸引力的。提到北大经济学,我们也知道在改革开放发展的30多年过程当中,我们北大经济学人扮演着非常重大的角色。我们也非常熟知的几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比如厉以宁老师,比如现在在世界银行担任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教授,包括刘伟教授您本人也是在我们制定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研究当中,也是贡献了很多您个人的研究成果。您能不能给我们谈一下,是什么因素使得北大经济学人在这个过程当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刘伟:我个人倒没有什么,我是说北京大学的经济学科,我们现在讲这30年改革开放当中,对中国的经济学的发展,对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培养了很多人,而且这些人,包括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学生,发生了一定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其实北京大学经济学科不是这30年的事情,它源远流长。我们是1902年,当时京师大学堂的时候,它设立北京大学商学门,那个时候就开始最早的经济学。到了1912年开始,京师大学堂开始改为北京大学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设立了经济学系,经济学系一路下来,到1985年就成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当时是全北京大学文科、理科加在一起,第一个设立院的建制。一录下来,后来北京大学经济学科发展到今天,有北京大学的经济学院,然后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这就是原来北京大学的商学类和管理学门类,另外还有一个研究中心,现在国家发展研究院,它的前身是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当时主要是一些从海外回来的,当时有北大背景,从北大毕业出去到海外学成回来,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实际,以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作为一个基础,像林毅夫先生、易纲这些都是当年从美国回来做了研究,包括现在的周其仁老师。

  另外,北大经济学的教学还在政府管理学院,在马列学院。另外像国际关系学院,比如说国际政治与经济,类似这样的专业和学科也都有所涉及。所以,北京大学的经济学科实际上是分散在北京大学的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以及马列学院等等多个学科里。这些学科里,从本科教学来说,比如说我们经济学,我们现在是涵盖了6个本科专业,像经济学、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环境与资源和人口经济学,这是6个本科的系。像我们光华管理学院更多的是涉及到商学类,也包括金融、会计、统计、人力资源、国民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等这些方面。刚才我讲像国际关系学院有国际政治与经济,政府管理学院比如有城市经济、区域经济类似这样的一些学科。所以,整个北京大学的经济学科源远流长,覆盖的面也非常广。这些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实际上培养了大量,无论是微观方面、宏观方面、应用方面、理论方面的,中国问题研究的还是国际问题研究的各个方面大量的人才,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好,经济政策的研究、制定也好,应当说起了比较有影响的作用。这个作用的影响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其实你仔细看一下,在近代史上,一个大学的发展、成长、兴衰、跌宕起伏,它的命运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近现代史上它的运动、发展、命运结合的像北京大学和中华民族如此紧密的这样的两个学校不多,北京大学和我们国家的命运,在近代史上这个关系太密切了。

  所以,像北大经济学学科在前辈们创造了很好的基础,比如说第一个翻译西方经济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谁呢?是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严复先生,严复先生是著名的翻译家,他除了文学翻译之外,非常著名的一本译著是亚当斯密《国富论》,关于经济学的著作。比如第一个在课堂上讲授资本论的,是北京大学在1912年更名北京大学之后不久,北京大学的一位叫陈启修的教授,大概据我们所了解,在中国大概第一个在大学讲堂上系统的讲授《资本论》。再比如40年代末、50年代北京大学的校长马寅初先生,著《新人口论》,他当时是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新人口论》既给出了大家一个学者科学的精神和风骨,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另外,我们还有一代代,像李大钊先生,这是共产党的革命家,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也算是共产党早期先驱,他是北京大学经济系的教授,也是比较早的通过北大这个讲坛讲授政治经济学,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等等。到后来我们知道解放以后的老一辈的经济学家,像樊宏等等一大批。包括有些并不是以经济学被大家所熟悉,但实际上他在北京大学经济学的讲堂上立足的,但是成名为大家所熟悉,比如郁达夫,郁达夫原来在北京大学是从日本留学回来,在北京大学教经济学、统计学,但是他影响更多的是在文学方面。

  从历史上来看北京大学经济学科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新的历史机会,大量优秀人才的进入,再加上深厚的历史传承,再加上社会给出这么多题目,提供这么多需要,这就造就了北京大学经济学科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的发展和辉煌。

  主持人孟楠:刚才刘校长向我们介绍到北京大学的经济学作为一个整体也是分散到不同的学院当中,比如光华管理学院,能不能请刘校长给我们介绍一下经济学作为一个整体,它主要表现出来核心优势有哪些?

  刘伟:实际上北大经济学作为核心优势,我个人理解,大概有这么几个特点,这几个特点既和经济学本身的特点有关,也和北京大学学校的经济学科的特性有关。

  一个特点是什么呢?北京大学的经济学科各个方面,它在科学的分析能力方面和它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方面坚持着统一。道德观价值取向方面,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有一种社会历史责任感,爱国家,就是北京大学的民主、科学等等这样一些好的爱国传统,确实需要一种博大的,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任的胸怀和牺牲精神,这是我们的价值取向。同时我们知道经济学本身是一个历史学科,是关于社会的,肯定是要求你要学习经济学,在经济学上有所运用,有所收获的人,肯定要有一种历史责任感,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你没有这种胸怀和责任心,相信你在这方面是很难有所作为的,或者有所大作为,那是很困难的。这是一个追求。但同时经济学不但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甚至有它强烈的历史形态性质的问题,因为作为历史或者是制度的学科,肯定是有价值的取舍。但同时它还是一个科学,它有它科学的解析和分析能力。怎么把它作为一种科学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社会运动、社会矛盾,它有一个科学的分析工具,同时它又具有深厚的价值取向的历史社会的科学,怎么把它统一起来。这本来也是经济学方面的一个难题,但是北大一直在努力的处理它,这是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经济学其实要求它的内容、思想是关于历史的、社会的生产关系、利益关系,它是矛盾运动,应该是很深沉的东西,有历史的质感在里面。但是它的表达方式,除了用制度的语言,用历史的语言去表达它之外,现在在很多很精致的地方,实际上要求它越来越比较深刻的数学、统计、计量的工具系统,去处理一些数据的东西,经验的东西,把它提升出科学性、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提高他的经济学的素养,塑造他的知识结构的时候,怎么能注重经济学问题的思想深刻性质,同时要考虑到这种思想表达的数学形式的完美,这些东西是有一系列的课程结构来支撑着学生的分析能力的提升,怎么能够把他经济学的思想性和思想内容表达的数学形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是北大经济学在教学方面第二个考虑。

  第三个考虑,经济学是一个历史的科学,就有一个问题,怎么能够把历史传承,比如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史、中国经济思想史、外国经济史、外国经济思想史,它演变到今天,什么动因使它一步一步推进下来。我们面临的这些问题和思想史的传承、经济史的演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实际上就是什么呢?就是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是现实的生活和历史的深邃,这又是大量的课程把它结合在一起。这是北大在教学上的第三个考虑。

  第四个考虑,经济学科是交叉的学科,越到现在越是这样。我们不仅需要一定的分析工具,比如我们的数学课程、计量课程、统计方面的课程,训练量是比较大的,包括一些语言,包括会计等等一些工具性的这些东西。我们的学生,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学生,他修的数学学科,到本科四年级毕业的时候拿着他的数学成绩到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申请免试推荐数学研究生能申请上。

  主持人孟楠:所以经济学院的学生数学非常好。

  刘伟:因为这是一种训练。但是我们又要求你除了具有科学分析的能力提升之外,其实我们要求作为经济学培养的学生要有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而北大恰恰又是具有着丰厚人文土壤的一个学校。文史哲不用讲,各个方面到处都有,你到未名湖走一走,能够充分感受得到这种人文的底蕴,一种空气,潜移默化的滋养着你。所以,北京大学是努力的把一些科学的工具训练,包括语言、统计、数学等等这些和人文主义的关怀、人文主义的氛围紧密在一起。这四个方面就构成了北京大学经济学科培养方面比较突出的这些特点。

  主持人孟楠:比较雄厚的优势。刘校长,2010年高考刚刚结束,很多省市的同学正在面临着高考填报志愿的问题,也有很多同学把经济学作为首选的学科。能不能介绍一下北京经济学院在挑选学生的时候,是着重看重同学们哪些方面的素质?什么样的同学可以选择经济学作为自己的主修科目?

  刘伟:实际上北京大学在经济学方面,它是一个交叉的,有很多它的特点。在这里头有挑战,但是有乐趣。我们现在实际上是这样子,我们是需要最好是均衡的,不要太偏激。比如说在学科方面,有的我们过去讲文科多么多么好,但是理科不行,学起来就非常吃力。有的可能理科特别特别好,但是文科没有兴趣,估计你也很难有大的成就。经济学是要求我们的知识结构、学习兴趣比较均衡,太偏科恐怕是有大问题的。这是一个。

  第二个方面,经济学这方面,它看起来似乎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东西,学经济挣钱,如果有人理解的话。但实际上经济学真正的魅力和乐趣,真正能学习出来,经济学是要求你有大量的人文积累、经典著作的了解和对社会、对世界、对前沿问题开放的态度、积极努力和进取的精神,还是要求学经济学的小孩要开朗一些,要有点创新劲。经济学说它是古老、沉闷的,但是它又是最富有创新精神,无论是它的工具还是面临的问题,还是希望小孩有开放意识,以积极创新的姿态来对待,把基础打得牢一些,这样可能将来成就会更大,自己收获也会更多。

  主持人孟楠:2010届的毕业生毕业典礼即将开始,很多同学们也是尘埃落定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最后我们也想请刘校长向我们介绍一下北大经济学系的同学毕业走向怎样?

  刘伟:我们经常说加快北京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世界一流大学包含的内容很多,特别是作为研究型的大学,但是有一条最基本,像北大也好或者是别的学校,我们招生的时候可以好不夸张的说,进到北大来的学生总体是世界一流的新生,我们考生的质量,进到北大学生的质量绝对不比哈佛大学或者是比牛津剑桥等世界其它知名大学的总体质量差,甚至在它之上。我们可以用很多指标去证明,我说的是总体。衡量北京大学是不是世界一流的大学,有很多指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本科教学来说,世界一流的本科的新生进入到你这所学校,你能不能给他一个很好的训练,包括知识,包括科学的、基础的、智慧的这些方面能不能给他一个很好的训练,让他经过四年教育以后或者五年教育或者更长时间的本科教育之后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进来的学生是世界一流的,他出去的时候是不是世界一流的?这是你检验这个大学是不是世界一流大学最基本的一个环节。说句心里话,我们也是秉承这样一种理念来做我们本科的教学。

  现在讲本科毕业生的去向,反过来可以印证你是不是世界一流。世界上是不是对北京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把他作为世界一流的学生来承认,这是对你这四年或者五年,或者有的学科,像医学会更长一些,你的本科生是不是世界一流训练的最好的证明。就这一点来说,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也很自豪,北大的本科毕业生是世界一流的本科毕业生。我们从社会对他的态度,对毕业生的接纳程度和去向,能够比较有力的证明这一点。比如像北京大学现在理科也好,还有其它一些学科,包括经济学,大概每年有1/3甚至1/3强的本科生是被国外最好的一流的大学录取做研究生,那就是说世界一流大学把北京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作为一流的毕业生来对待,从他录取你做研究生,而且这里可能是提供奖学金等等,那就是一个承认,这是我们讲的差不多1/3多一点。还有一个1/3左右甚至1/3多一点的学生是被我们国内著名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自己,包括一些研究所、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包括其它大学录取作为保送或者推荐,或者是通过考试考取作为它的研究生。那就是国内最著名的研究机构和最著名的大学,把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作为一流的毕业生来承认的,这大概又有1/3。剩下的1/3是本科毕业以后直接走向社会进行工作。像北京大学本科生的就业率非常高,虽然现在就业压力非常大。第二,就业的结构和去向。像经济学院这些年的毕业生基本上是这样的去向,有去国家机关、政府部门,有国内、国外著名的大的公司、大的企业,而且这种大的公司、大的企业很有意思,基本上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哪儿是热闹的中心,往往他去这儿更多一些。比如金融部门热闹的时候,可能银行需要的人多,恰恰北大的人可以去这些地方多一些。再比如市场活跃的时候,会计事务所或者是一些大的机构招的人多一些的时候,北京大学的学生这时到这些机构多一些。另外,国际贸易经济热闹的时候,一些大的国际贸易公司,可能北京大学的学生到这儿多一些。这个证明什么呢?我们去国营企业,去政府,去海外的外资企业等等,他赶在一个时代的潮流上。表明什么呢?时代最需要的时候,北京大学的学生是能迎合时代的需要。我从这几个方面说社会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国内,无论是高校、研究界还是实体经济部门,确实把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是作为世界一流的毕业生来对待。所以,别的我不敢多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当中,目前的北大入学的本科生、新生绝对是世界一流的。而我们的本科生作为毕业生,我也可以这么说,基本上达到了现在世界一流的本科毕业生的水准,从社会、国际、国内对他毕业生给予的承认和尊重,以及他们的出路来看,是把它作为一流的学生来对待。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北大马上要做毕业典礼,我在学校里转,从读书到教书差不多30多年了,我从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生毕业在这里教书,我的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一到秋天,这是我们学校收获的季节,就这几天,校园里都是穿着各色的学位服,有学士,有硕士,有博士,说老实话,作为一个学校的老师,我觉得特别富有,好像坐拥许多许多财富,这个东西是挺难言表的一种感受。所以,我们真是兢兢业业、诚惶诚恐,人家家长和社会,和这些孩子本身,世界一流的入学的新生,到你这个地方来,你知道这个国家也好,社会也好,家长也好,他本人也好,对你这个学校寄予了多大希望。我们不敢大意,因为培养人不像生产产品,生产茶杯坏了重新烧。这个不一样,这是人家最黄金的年华,18、19岁,最富有理想,对未来充满了求知欲望和憧憬的时候。这个时候无论是在价值观上、道德观上,知识能力、训练工具各个方面,给人家如果出现一些问题,这个小到对人家个人的成长,大到对国家、对社会人才的培养,确确实实不敢怠慢。所以,我们也在努力的改革,比如说北京大学搞了一个元培计划,以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命名,因为蔡元培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大家进来之后,你如果能报北大的元培班,到二年级以后就可以在北大文理科所有的系里重新选择。我们经济学院今年接收30多个,一般我们每年接收20、30人甚至更多元培计划的学生到经济学院来读课程,这是一类。另外,北京大学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我们允许你选专业,到大学二年级之后可以做一些专业的选择。比如北大经济学院,我现在是6个本科生的系,我们在大学二年级之前不分专业,你来了就是经济学是最基本的,我们认为最要紧的经济学最基础的东西,到了三年级,6个系你可以任选一个系,基本上到现在还没有不尊重学生的愿望,只要选了,我们原则上不加干预,不加硬性调整。之前我们会有引导,引导你的兴趣,我们会观察这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你的学术兴趣,还有我们体会的市场和社会的需要,我们会有一定的引导。因为我们是这样,学生进来之后,在大学一年级我们给他配一个导师,6、7个学生配一个导师,我们会在学习方法方方面面进行引导。到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像光华管理学院也有类似的机制,比如他们的金融班是精品打造的,现在影响力非常大。入学之后经过两年基础课的学习之后,也给大家一个提供一个机会,可能也要根据你的兴趣、你的特长、你的能力,给你提供一个平台。

  我们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呢?让我们的工作离学生的愿望近一点,让学生的选择离社会的需要近一点。学生的选择,现在一些高中生考完了,要报高考,你的家庭会给你意见,社会会给你资讯,你自己会选择。但是从某种意义上,就算现在让你选了大学的专业,这个专业或许一辈子跟随着你,这不太公平,因为你并不太了解它,那就是信息不对称,你不了解它的时候做了一个选择,等到将来你摆脱的时候你会发现成本非常高。怎么办?我们干脆让你进来,学了两年之后知道经济学是什么了。

  主持人孟楠:有一个了解的过程。

  刘伟:这个公平,知道专业是什么,你自己喜欢什么,你再进行选择。所以,让我们的工作离学生的愿望近一点。学生进了这个里边之后,对这个有了认识再做选择,实际上他们的认识就不仅是对经济学科,同时对社会的认可加深了,这样他的选择就和社会真实的需要之间距离更近一点。所以我们让学生的选择跟社会的需要近一点,这既是对学生,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这样对我们的教学针对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能会更好一些。

  总之一句话,我们确实要兢兢业业、诚惶诚恐来对待。因为你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而且你要知道你面对的是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最大希望的这些学生,你一定要竭尽全力努力的对待我们这份工作,努力使学生在这里面学到更多的东西。

  主持人孟楠:可以说北大的毕业生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各行各业都一直扮演着领军者的角色,这跟同学们自身素质有关,当然更离不开像北京大学提供这么雄厚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像刘老师所提到的兢兢业业的办学态度和办学理念。我们在今天首场由北京大学和新浪教育联合推出的名师大讲堂节目中,刘伟校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经济学院是研究什么科目的,也跟同学分享了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来经济学院研究这门学科。在接下来的系列访谈当中还会为大家邀请到其它学院的教授,对大家进行进一步详细的介绍。我们今天再一次感谢刘校长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也特别感谢各位网友的全程关注,谢谢大家。

  刘伟:谢谢。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北大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