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校重金奖“状元”的是与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2日 16:39   天津网-每日新报

  暨大4万元、华南理工5万元、南方医大10万元、华南农大10万元……今年广东省内高校继续开出重奖,希望“揽得状元归”。日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是开出了12万元的全省最高价。不过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开出高额状元奖的学校,多年来却未招揽到一个状元,其中设置时间最长的暨南大学状元奖,9年都未颁出一个。——《新快报》

  【“状元”是功利社会的消费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秀学生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学校在招生工作中早已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为了招揽到优秀新生他们不惜推出各种奖励和诱惑,从初中,到高中,最后到大学,招生大战愈演愈烈。因为招到优秀新生,学校易出成绩,对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有诸多益处。如果优秀学生多了,学校的品牌就出来了。因此,就连清华、北大等名校也不惜放低身段加入对“状元”的争夺战,对各省“状元”给予数万元的奖学金。

  有人说,“状元”是功利社会的消费品。教育部门、学校、企业各自抱着不同的目的对“高考状元”施以重奖。政府教育部门重奖“状元”是为了提高升学质量,学校重奖“状元”是为了争取优秀生源,企业重奖“状元”是为了获得广告效应。相对来说,企业重奖“状元”或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还是让人能够接受的。而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重奖“状元”却很不妥,花着纳税人的钱,过分奖励“高考状元”有造成考生贫富差距的趋势。

  炒作“高考状元”这种唯分数论的行为,是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容易对教育产生错误的导向作用。比如学生和家长可能会将学习的目的看成是成为“状元”,成为“状元”才算成功;比如教育部门会用是否培养出“高考状元”作为评判各高中教育质量的一个标尺;比如有的高中将主要工作定位于培养“高考状元”,为少数尖子生开小灶,让尖子生复习冲刺“高考状元”。“高考状元”万千宠爱集于一身,而成绩中等生、差等生却受到冷落。

  重奖“高考状元”之风当休矣,总炒作“高考状元”,会将原本就不重素质的教育再引向功利化。

  (许鸿升)

  【“状元”点缀不了大学精神】

  “状元”一出,天下争锋。生活就是那么充满悖论。一边是教育部门强烈反对各地各校热炒“高考状元”,一边却是各高校争抢“高考状元”。为了增加自身的吸引力,“状元奖”是年年看涨,没想到的是,竟然有“状元奖”连续9年都未颁出一个,这真是黑色幽默。

  身为“状元”,对高校也就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他们将眼睛盯在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也是人之常情。在实力上无法与名校分庭抗礼的高校,即便是开出天价“状元奖”,也未必就能够吸引来“状元”。这似乎说明,在“状元”的眼中,钱并不是第一位的。

  “状元奖”9年都未颁出一个,实际上是一记警钟——不要将眼睛只盯在“状元”身上。而自身实力未能吸引“状元”的,硬要打肿脸充胖子式的抬高“状元奖”只能是笑话一个。

  说老实话,考出“状元”是充满偶然性的。将眼睛盯在“状元”,或是热炒“状元”也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退一步说,高校招到了“状元”又能怎么样?北大、清华每年招到的“状元”不多吗?可他们仍旧与世界名校相去甚远。名校不是靠“高考状元”堆砌起来的。一所高校面对的不仅仅是“状元”一人,还有大多数不是“状元”的学生。关爱“状元”不如关爱那些贫困生,用“状元奖”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其意义更大。

  事实上,对于高校而言,最重要的是具有大学精神,同时,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在专业设置、在学生管理上,如果高校能够成为“学生有地方说话”的所在,高校的精神能够达到使人仰视的程度,又何必要用“高考状元”来点缀呢?

  (郭文斌)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状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