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阅卷登分即将结束,进入分数查阅和录取阶段。录取阶段是否公平公正,不仅考生和家长关注,也是许多人都关心和寄予厚望的。无可置疑,高考是迄今为止在公平公正方面最值得信赖的国家教育考试。高考制度恢复以来,不同家庭背景的学子,在分数面前平等竞争,靠自己的奋斗,改变了命运,提升了生命的价值。从国家来说,如果没有高考使选拔人才制度走上正轨,很难想象到今天这样人才济济的局面和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当然,如今的高考制度并非完美无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人们诟病的 “一考定终身”“一把尺子量天下”等,但在没有更好的考试办法替代高考之前,它仍不失为“次优选择”。
然而,寄托着人们美好期望和梦想的高考,近年来却被“不安分”的权力和不法分子觊觎着,公平公正的底线不时被侵扰,让人捏着把汗。
比如,属于特事特办的高考加减分近年来就“丑闻缠身”。由于加减分项目设立过多,使高考“不能承受之重”。尤其是一些地方把对家长的奖惩简单地与孩子高考分数挂钩,让孩子平等受教育权遭到挑战。难怪有人不断呼吁高考加减分“瘦身”。同时,一些加分项目难以量化,不够严谨,又欠公开透明,于是给“操作”留下了空间,有人喻之为“特权俱乐部”“乌纱帽比拼”。此种说法虽属夸张,但也非空穴来风。今年6月16日《都市快报》报道,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示了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加分考生名单,台州一中有4个考生获得20分加分,他们的家长都是当地的官员。去年绍兴一中“高考航模加分事件”中,参加航模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中,13名考生的家长是市、区有关部门的干部,其余6名是教师子女。众所周知,一个省的高考,每1分的分数段上至少有数百人,获得加20分者就可以轻易地向前跃过几千人。此外曝光的还有“重庆考生更改民族成分事件”等违规加分典型案例。
除了考试加分违规事件,录取中的“冒名顶替”现象也屡被曝光。每一起冒名顶替都是一起腐败案。罗彩霞“冒名顶替”案件近年曝光后,各地又暴露了多个不同版本的“罗彩霞”案。《中国青年报》6月21日最新披露了西安交大应届毕业生刘计龙被“冒名顶替”。《中国青年报》还就近年冒名顶替案件归纳出“六个版本”,可见此类违法行为不是孤例。让人悲哀的是,在报道的几起案件中,有的学生家长当年就是高考的受益者,通过高考鱼跃龙门,转变了命运,如今他们或手中握有权力,或拥有金钱,为了自己的子女,又“背信弃义”向高考公平公正反戈一击。
至于高考作弊、替考等违法行为也时有曝光,且作弊手段不断“推陈出新”,一年比一年高科技化、集团化,对高考的公平公正也造成极大威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高考失去公正不仅会阻塞不同阶层公平竞争的上升通道,损害群众的利益,影响人才的培养,也有损于政府的形象。因此,防止高考被权力和利益侵害,确保高考公平公正的这根弦必须时时绷紧,不能有丝毫大意。除加大信息公开和监督力度、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外,还要通过改革,规范和调整附着在高考上面的易产生腐败的事项,让高考干干净净,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