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 高考 > 2010年高考成绩查询及录取分数线 > 正文
对考生和家长来说,填报志愿是高考之后面临的又一次重大人生选择,但是,每年都有一些上线考生由于填报志愿失误而徒增无尽的遗憾。为了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高考后本报记者走访了有关招生老师,精心组织推出本期《高考填报志愿服务手册》,希望对考生和家长有所帮助。
特邀专家:李辉业 西宁市城中区招办主任,有着十多年的招生工作经验。
特别提醒:高分考生,奔名校;次高分考生,奔特色;考分中上等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一般成绩考生,奔专业;低分考生,选学校。
对往年志愿填报情况综合分析后,李辉业得出我省考生比较爱填报的省份呈北京(西安、天津及东北一些城市)一带、上海(包括江浙)一带、西南一带以及广东(湖北武汉)一带等几条线路上知名一、二、三类学校。许多考生和家长总会赌一把、碰运气,有的确实如愿以偿,但大多数出现滑档等情况。李辉业认为,填报志愿前下列情况学生和家长最好掌握。
1.定位要准
填报第一步要根据分数,选好学校(将所要填报学校的位置与前三年在我省高考录取位置比较得出排名)。选好学校更要选好专业,因为每年录取院校变化的是分数,而不变的是录取学校的位次,位次按“掐小头去大尾”的办法,找出自己在某一分段的排名,通过每年考试一分段人数表给自己定位。通过定位和排序,结合自己的成绩,去掉第一名和最后两名至三名,从而较准确地估计出能被哪类高校录取,如果占中间名次,就有把握报自己企盼的学校和专业。比如,去年一名考生一心想报厦门大学,但父母担心他报得太高滑档,后来这名学生按这种方法筛选和定位,觉得完全可以报这所学校,事实证明他“听”对了,如愿上了这所学校。
2.知己知彼
对于考生来说,拟选学校档次与地位、拟选专业的专业水平,尤其是拟选学校的录取政策是必须了解的。除了仔细阅读招生政策、各专业的招生数量、条件、学费标准、语种等限制条件之外,还要注意学校的历史、优势学科,主要学科在国内的地位等,主要标志是科研水平和博士点。有些大学是若干所层次不同的学校合校而成,那样就要搞清它的各专业原隶属于哪所学校,同时也要了解该学校各专业前两年实际录取的分数线(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最好把同类学校的材料相对比,找出其中的同异。
3.全面研判信息
各种宏观信息千万不能忽视,否则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必须掌握的信息主要有:(1)国家及我省的政策规定、录取办法、原则等;(2)拟选高校的招生人数和招生专业,各院校近年录取新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实际录取人数、录取最低分等数据;(3)拟报高校的办学实力、学校学风、毕业生就业及学费、勤工助学等情况;(4)拟报学校的录取规则,如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分数级差、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男女生比例等规定。尤其是不同学校和专业的限制条件(年龄、性别、语种、身体、届别),对地方政府规定的加分政策执行的程度等;(5)拟报专业的性质、特色、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及就业前景等。
4.确定目标
现在的考生上大学主要有三种目的:一种是为了打基础,即下定决心将来考研或者出国深造,这样选择学校就很重要,既要选硕士、博士点多的学校,也要选择学风正、考研率高的学校。还有一些考生主要想选个好职业,毕业后马上就业,那样的话,要尽量选择特色鲜明的专业。要了解所选学校的平均就业率和所选专业的一次就业率及就业层次。还有些考生希望以上两者兼顾,那就应该同时考虑上述两方面的因素。
5.不要轻信华丽包装
填报时,一定不要满足于时髦的专业名称,要知道这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就业领域在哪里。可以通过《招生章程》上介绍的该专业所学的课程与相近学校的相关专业进行比较,以认清其真面目。前几年大学改名风盛行,学院纷纷改成了大学,考生一定要了解拟报院校的历史,这样才能对其实力尤其是专业特色有进一步的认识。
6.不盲目追逐热点院校
非沿海地区不去,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去或者非某某高校不去,这是一些高分考生的通常心理状态。其实,提前给自己设置门槛是不妥的。在填报志愿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看待自己,正确判断形势,个人的主观愿望必须服从客观现实,即使估分很高,也要留有余地,留出后路。
7.不盲目攀比
突出的表现就是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攀比、顾及面子、讲哥们义气、追赶爱情等。例如盲目攀比,别人怎么报我就怎么报,或者我绝不能比某某低,或者是讲哥们义气,为了让同学走得更有把握而让出自己的首选志愿,或者为了心仪的某位同学而紧随其后。为了这些因素改变事关自己一生的选择,是不明智、不可取的,在填报志愿时必须要以自我为主,有自己的主张,绝不能放弃原则。
8.不轻率决策
每年在录取时都会出现考生因当时填了“不服从”调剂而追悔莫及的情况。志愿表上留下空白很可能就留下遗憾,后几个志愿虽然希望很小,也应该认真对待,真正录取时什么特殊情况都可能发生。在对待“是否服从调剂”上,不服从调剂而滑档与被录取到不想去的学校而不去报到是等价的。去年一位考生的家长在给孩子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在这一栏填了“不服从”,结果滑档了,而考生想上的这所院校尽管没录满却与考生无缘。
9.不主次颠倒
常见的失误是双重风险(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都有风险)、志愿混乱(几个志愿不是按降序排列)和虚报志愿。处理各志愿间的关系要注意攀高与稳妥兼顾。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以第一志愿进入大学,因此选择学校要稳妥一些;还有一个方案可以考虑:第一志愿赌一下,担一定的风险,但第二志愿必须保险,同时第三志愿也能够承受。概括起来是“一准、二稳、三参考”。即第一志愿要选准,第二志愿必须稳妥、要能承担起全部风险,第三志愿仅可作为参考,几个志愿一定要拉开档次,有明显的分数差。由于大多数一表学校不会出现第一志愿不满的情况,不会录取第二志愿考生,另外很多学校对于第二志愿设置了分数级差,如果填报时没有考虑这些因素即志愿虚报和没报一样。
10.滤掉分数泡沫
分析各学校的录取分数时,认为分数越高学校就越好,这是个误区。学校录取分数线的高低主要是由招生数量和报考人数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影响录取线的高低除了学校的实力、品牌、学术声誉等主要内容外,还有一些人为效应造成的波动,志愿填报时滤掉学校综合实力之外的无关因素造成的分数膨胀。
11.切忌先选地点后选学校
所选择的重点应该是学校的内涵和一流的专业,切忌为了去某个城市而在此城市里选择学校,例如很多考生都想进京,但真正在北京生活、工作才叫进京。在北京的非211大学的学生(分数往往很高)毕业后想留在北京十分困难,而有些专业优势明显的京外大学毕业生进京就业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12.不要轻信大小年
所谓大小年的现象,就是某些学校的报名人数很不稳定,直接结果是某一年的录取分被抬得很高,第二年又大幅度下降,如此循环。对招生中的大小年,考生应该关注,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大家都认定某大学今年是小年,结果可能正好相反。出现大小年的学校一般都是外地的学校,因其招生数量少,经不起冲击,也有一些是特殊情况引发的偶然结果。不是每所学校都会有大小年现象,省内院校由于招生量大,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名校每年报考的人很多,录取分也最高,所以,不要轻信大小年现象。
13.第二志愿也很重要
经常可以见到一些考生自以为第一志愿很有把握,因此不重视第二志愿,结果因估分误差或其他因素造成第一志愿退档时无处可去。其实,有些大学为了提高生源质量主动拿出名额招收第二志愿的考生;有部分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要录取第二志愿或第三志愿,甚至通过调剂、降分才能完成招生计划。因此,在第一志愿落空时,这些院校还可能在第二、三志愿还能给考生一个机会。但填报时一定要讲技巧,拉开档次。同时搞清哪些院校不接收第二志愿的考生,哪些院校接收第二或其他志愿的考生,哪些院校留出指标专门招收第二志愿考生。
14.专业梯度搭配适当
专业梯度是指在同一院校中的各个专业,在录取时形成的分数之间的差异。形成专业梯度主要的原因是“热门”与“冷门”,即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也有的学校人为设立了专业级差,规定如果考生录取到第二或第三某专业,就要在考生总分中减去级差分数后,再和第一志愿的考生一起排序,按分数高低选专业。所以在处理专业的梯度中,要处理好“热门”与“冷门”的关系。一方面要敢于选择那些实力强、就业前景好的“热门”专业,但不能“一热到底”,如果第一志愿是 “热门”专业,第二志愿要填相对“冷一点”的专业。同时考生填报志愿时要对地域差异有清晰认识,并正确处理这种梯度。
建议根据拟报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排出志愿学校的顺序以及专业顺序,可列出三套左右的学校、专业组合方案。综合各种信息,对拟报的学校和专业进行重点考察,最终决定如何填报。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