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 高考 > 2010年高考成绩查询及录取分数线 > 正文
高考考生的关注点,先是分数,再是分数线,之后便是校线了。每年招录填报志愿期间,考生和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某某高校今年预估校线是多少?其实,校线也可自己预估。本报今日刊出专家提供的“校线公式”,明日还将刊出百所各批次高校近3年录取分数线,以及今年的预估线,供考生参考。敬请关注。
专家公布校线预估公式
志愿填报专家张才生研究了一种省校两线差均值的方法预测校线,提供给考生及家长,供以参考。公式为预估校线=当年省线+省校线差均值+保险系数。
张才生解释说,以上的“省校线差”指院校投档线与所在批次线的差值;“省校线差均值”指往年省校线差平均值,一般取3到5年的均值;“保险系数”根据各批次院校往年线差波动情况测算,波动很小的取5,波动在5到10之间取10,超过10的取15。
以武汉某高校为例,2005至2009年该校在湖北省理科招生,省校两线线差分别是 45、46、45、49、53,均值约为47,该校年与年之间线差波动在5以内,波动系数取5。那么2010年该校理科的校线应该在:2010年一批批次线(557)+47+5(上下),即609分左右。
三种考生各有“保险”对策
科学填报志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底,确保自己能被录取,所以,填报时要为志愿上道保险。昨日的报告会上,张才生以往年我省考生真实的案例,给考生和家长们提出了建议。
第一类:分数略高于目标高校预估线
案例:湖北往年考生,成绩584分(当年理科重点线548分)
第一批志愿:1.厦门大学;2.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点评:2004年到 2006年,厦门大学批次线差分别是0、43、28,均值是23;2007年,我省理科重点线是548分,根据预测,该校校线应该在576分到581分之间,于是,该生第一志愿大胆填报了该校。最后,该校实际投档线为563分,所以尽管他二志愿没有保底设计,但是他成功了。
建议:特征成绩靠近批次线的考生要确保在与自己分数对应的第一志愿录取,因为段内低分考生在第二志愿录取的几率相对较低。
第二类:分数较有优势的考生
案例:湖北往年考生,文科成绩515分(当年一批文史类线492分)
第一批志愿 第一志愿1.中国海洋大学;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石家庄经济学院、太原理工、陕西科技大学、辽宁工程大学。
录取结果: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点评:该生志愿填得较好。在第一志愿投档时,他的档案投到了中国海洋大学了,但该校计划只有11人,他的分数是最后一名,被学校退档了。他填的第二志愿学校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一志愿录满了外,其他学校第一志愿投档后都有计划余额,填了5所第二志愿学校保底,真是聪明。
建议:武汉考生和分数在批次线内有优势的考生宜用此法。方法是在二志愿(平行志愿)中填报2—4个往年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
第三类:批次线上的低分考生
案例:湖北考生,成绩554分(当年理科重点线548分)
第一批志愿:1.哈尔滨工程大学;2.西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征集志愿 :东北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
二批(一)志愿:天津科技大学
录取结果:天津科技大学
点评:这是一名第一批线上的低分考生,第一志愿的填报非常重要。他所选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前三年的批次线差均值为5,且波动比较大,所以保险的话,只有高出批次线15分(563分)的考生一志愿才能填报该校。该校当年的校线为561分,该生一志愿落选了。最可惜的是,他的二志愿未填满,少填了4所学校,假如他把征集志愿里的几所学校填在二志愿,就不至于调到第二批录取。还好,他在二批(一)第一志愿采取了保底措施,虽然没有被第一批学校录取,有点遗憾,但最终被录取到一所喜欢的高校。
建议:对下一批次某些学校情有独钟或可能在上个批次落选的考生适合此法。
七成大学新生乃第一志愿录取
昨日的报告会上,张才生再三提醒考生和家长,要重视各个批次的第一志愿。他称,从投档规则来看,第一志愿优先于第二志愿投档,也就是说,首先投第一志愿,在第一志愿中已经完成了招生计划的学校,就不再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了;只有当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会录取第二志愿考生。
从每年招生录取的实际情况来看,第一志愿的录取率较高。据近两年统计,湖北省各批次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占全部录取总人数的70%左右,第一批本科院校第一志愿的录取人数达到了90%左右。大部分一本院校第一志愿生源充足,不需要录取第二志愿考生。一个高考成绩达到了一本线的考生,如果第一志愿填好了,就能录取到一本的院校,如果第一志愿没填好,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就很有可能落选到二本院校。
从划线情况来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批次线上的考生人数应大于招生计划数,这样,肯定会有部分批次线上的考生要自然落选到下一个批次。因此,第一志愿填报是否合理、恰当,往往决定考生能否被顺利录取。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