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 高考 > 2010年高考成绩查询及录取分数线 > 正文
时下,高考成绩刚刚出来,社会上炒作“状元”之风又起。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臧铁军在公布北京高招录取分数线的新闻发布会上呼吁,不要炒作状元,给每一位考生以安宁。本报自创刊以来也从未对状元进行过炒作。我想,不炒作状元的理由有三:
其一,热捧状元会捧杀状元本人。高考状元只是一次考试形成的客观结果,其中虽然蕴涵着考生、老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但它只能说明考生前期的付出,不能证明今后就一定有多大成就,对社会有多大贡献。高考状元不是工作、事业的状元,更不是人生状元。曾有媒体对上世纪恢复高考后的状元进行过调查,仅有约十分之一的人可了解到其职业状况,而走向社会后没有做出引以关注的成就是原因之一。该调查称,大部分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都“销声匿迹”,其毕业后的“能见度”偏低与刚高考完的“高曝光率”形成鲜明对比。
过分追捧高考状元,会让状元感到自己高人一等。有的产生自满心理,自高自大,唯我独尊,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自觉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故步自封,难以与人合作;抑或有的认为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比别人差,过分追求完美,处事谨小慎微,瞻前顾后,循规蹈矩。这些都可能使曾经的状元做事缺乏创造性和激情,终究难成大器。
其二,热捧状元会伤及大多数考生。任何考试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高考也不例外。状元考得好,不代表他(她)就肯定比其他人强。许多考生付出的努力未必比状元少,只是在这次考试中没能如状元般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成绩稍逊而已。过分追捧状元会刺激绝大多数的考生,在他们的心里形成“成王败寇”的巨大反差,让他们误以为世态炎凉、人生冷漠,产生对社会公平的怀疑,造成道德模糊,情感缺失,以致愤世嫉俗,或行为过激,或破罐破摔,给社会留下遗憾和无奈。
其三,热捧状元不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每到成绩出来,一些人随即闻风而动,各种针对状元的活动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巨大的利益驱动使然。一个状元背后跟着无数的受益者,家长增荣耀,学校揽生源,辅导班秀广告,媒体惹眼球,甚至状元本身不仅戴上巨大的光环,有的还能直接获利。这样的炒作则是应严加杜绝的。(记者:李蔚青)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