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清华离世界一流名校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1日 19:42   中国经济周刊
清华财富报告表1清华财富报告表1

  清华该打多少分?

  “一流”与“二流”的争论,后人看来必感无聊,一所大学的分量,不在评分,而在贡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

  清华离世界一流名校有多远?

  十年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轰轰烈烈,清华一马当先,宣布十年左右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今年1月,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表示,争取在2011年建校100周年之际,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转眼间,清华百年校庆将至,它能得到“世界一流”这个头衔为校庆应景吗?它和世界顶级名校还有着哪些差距?它为成为“世界一流”做了哪些努力?国际上又是如何评价清华?

  何谓“世界一流大学”,并无定论。但是,从各方言论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共性,比如:人才(包括教师和学生)、科研成果、学术成就、创新能力,乃是世界一流大学必不可少的评价指标。

  3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清华校友吴邦国在视察清华大学时说:“一流大学应该成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应该成为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汇聚优秀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直言“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则认为:“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有3个标准:一是有从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国际知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培养出一大批为人类文明作出很大贡献的优秀学生。

  用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2011年新年献词中的话来说,则是“大学之道,育人为本,学术为魂,大师为先 ,责任为重”。

  国际上权威的大学排名机构,如《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等,将衡量“世界一流大学”的指标细化为:同行评价、雇主评价、学术成就、国际融合、业界影响力等等。

  在清华百年之际,我们打算拿这些尺子来衡量清华,呈现一个国际视野下的清华。

  “一流大学”悬念

  2010—2011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名,前100名上榜的中国大学共有5所: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位列第21和第41位;北大、中科大位列第37和第49位;清华大学则名列第58位。

  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和《QS世界大学排名》的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均排在第54位,也都排在香港大学和北大之后。

  这样的排名,对于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清华来说,不算好消息。

  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最权威的大学排名,也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所高校的全部面貌,排名顺序也仅供参考,但是通过详细比较各项得分,我们还是能从中找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香港的大学排名比清华靠前?要知道与清华这样的大佬相比,他们简直只能算是小弟。再比如,为什么清华在产业收入一项得了高分,甚至远超过哈佛大学?在人们印象中,哈佛有著名的哈佛基金,是最有钱的大学之一。难道清华才是不露富的“财主”?还有,有“中国麻省理工”之称的清华,在学术方面应该很强,但是我们看到,“论文引用率”等相关学术指标,清华大学得分很低。

  在以学术表现为重点的上海交大的大学排名中,清华甚至排到了100名开外。在该排名的细分项“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国际数学家大会每四年颁给有卓越贡献的年轻数学家的奖项)的教师折合数”、“各学科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两项,清华都只得到0分。

  如果细心,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并不是自今日始,也并不是通过大学排名才突然显现。

  许多人也许还记得2006年那一场“北大清华是否二流”的争论。

  当时,在香港高校扩大内地招生的背景下,旅美学者、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薛涌提出“香港的大学将把北大清华扫为二流”的言论,并进而表示北大清华应该“甘当二流”。这些言论引起激烈争论。有人开始高调赞誉香港高校,批评北大清华。他们认为,香港的一流大学拥有更自由的学术气氛、更优秀的教授阵容、更开阔的国际视野、更现代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更优厚的奖学金;而北大清华则被行政所主导,缺乏自由学术空间,教授水平良莠不齐,急功近利……

  这样的观点尽管不一定正确,但的确代表了一部分观察者的看法。在西方调查者眼中,北大、清华与中国香港和日本等亚洲地区和国家一流高校的真正差距,表现在学术能力和国际化程度上。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名中,“国际融合”一项,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分别得了91.4和97.4的高分,而清华只得了43.0分。

  西方调查者认为清华在国际化方面仍需努力。国际化并不是留学生数字就可以代表的。“在过去的20至30年间,中国大学更注重的是学生数量的扩张,现在则已经到了重视质量的时候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去年在中国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时指出,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快则20年,慢则50年。

  在“论文引用率”一项,清华的得分也远远低于香港的大学。相对于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分别为96.1和98.2的高分,清华只得了52.7分。

  可想而知,被援引的论文,往往是那些高质量、原创性论文,清华在这项指标上的落后,部分反映了其在学术水平上的欠缺。

  什么是真正的强项?

  通过《QS世界大学排名》的排名,分项对比,我们会发现,清华得分高的,一是最能反映一所高校国际声誉的“同行评价”;二是毕业生雇主的评价。

  “品牌,是清华的黄金资产。它是中国最顶尖的学府。”美国《彭博商业周刊》如此认为。

  此外,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名中,清华在“产业收入”一项得分颇高。

  如果说哈佛有钱,这并不是什么新闻。著名的哈佛大学捐赠基金是美国顶级机构投资人,规模超过200亿美元。但在“产业收入”一项,哈佛只得了34.5分,而清华得了97.8分。

  “中国办学的宗旨和要求不断地改变。过去,重点大学如清华大学的任务和目标是培养人才。这些年来,办学多了一个宗旨,也就是把科技成果转化,直接为经济和社会服务。”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孙继铭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应当说,在“产业收入”一项得高分不仅是清华本身的表现,也体现了清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带动中国经济发展前行。

  “作为无可争议的全国顶尖科技大学,清华大学通常被称为‘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彭博商业周刊》报道称,“中国经济正在发生转型,清华必须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放到与中国相关的研究上。”

  从清华大学近年来在科研方面的成果,我们也可以看出,诸如“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清华一号”微小卫星、城市客车多能源一体化混合动力系统、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等,无一不是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与经济、国防安全、重大基础研究等息息相关。

  外媒评论认为,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特殊时期,评价清华,不能脱离中国社会、中国经济的大环境,不能不提清华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

  走向世界的清华

  清华大学建立之初就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如今,扎根中国、有着百年历史的清华仍在“恶补”国际化。

  目前清华已与世界200余所学校签订了校际协议,与82所海外院校签署了学生交换协议,学生出国人次逐年上升。从派出学生的比例来看,约有40%的博士生、25%的本科生有海外学习经历。在2011年清华百年校庆时,达到30%的本科生具有海外教育经历。

  清华海外留学生的规模也在稳步扩大,尤其是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已由2004年的205人增至2009年的895人,增加了3.3倍。截至2010年,外国研究生在学规模将超过1000人,占全校研究生的比例可超过7%。外国研究生在学规模和所占比例居全国高校首位。

  “2010年,清华MBA有超过45%的外籍学生。这在中国MBA学院中,比例最高。”美国《彭博商业周刊》报道称。

  不仅扩大外籍生源和师资队伍,清华大学的国际化尝试还包括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和海外知名跨国企业的合作。

  2009年,围绕“发展低碳能源,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清华大学联合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清华—剑桥—MIT三校低碳联盟”,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提供先进的能源技术和政策决策参考;清华大学先后与丰田汽车公司、联合技术公司、英国石油等30多家海外企业成立联合研究中心,积极有效地整合双方的科技、智力和财力资源,产生出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重大科研合作项目和科研成果。

  “没有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成功,就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成果。”顾秉林校长如是认为。清华大学计划通过国际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那么,再等多少年,清华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答案或许是2020年,因为到那时,中国要建成创新型国家。可以想见,到那时,清华在其中承担的责任、发挥的作用。

  也许,我们不必非要等清华成为“世界一流”。因为,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比成为“世界一流”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多少人才,推出了多少科研成果,为国为民做了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