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周海滨 实习生 王永福|北京报道
在成名10年之后,他们的母校清华大学迎来了百年华诞。
在校庆期间,他们很忙,“参与清华大学学生自拍电影《清青年华》的拍摄……日程很满。”
《清青年华》在清华大学拍摄,水木年华(卢庚戌、缪杰)回到母校本色出演。剧中的两名女主角也是清华学生。水木年华略显遗憾地说:“现在清华女生太时尚了。”
4月8日,清华大学两处老建筑在拍摄电影。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而制作,由水木年华、张朝阳等清华知名校友共同参演的电影《青春》正在拍摄中。
他们与水木清华注定脱不了干系,人们看到他们的符号——水木年华,总会想起清华大学。有段时间,水木年华对这种关联并不很热衷回应,就如同已经结婚生子的赵薇还被很嫩的主持人称为“小燕子”一样,这不是件让人觉得畅快的事。
现在不同,水木年华对清华津津乐道,如所有的清华人一样,对母校的爱热烈而近乎疯狂。
去年3月18日,水木年华在清华大学主楼后厅举办了“水木年华十年启程北京工体演唱会启动仪式”。卢庚戌说:“发布仪式选在清华,即是对水木年华组合成立渊源的纪念,也是作为母校百年华诞的献礼。”
水木十年,清华百年,一个侧面展现了清华与音乐的故事。
那时水木年华
10年前的2001年9月,一首《一生有你》红遍大江南北,其清新的曲风,流畅的旋律,略带忧伤的演绎,让水木年华一夜成名。
《一生有你》上市三个月,销量近十万让人们记住了两位清华毕业生卢庚戌、李健。2002年9月,李健出走,卢庚戌与清华毕业生缪杰组成了新水木年华组合。
与一些提笔忘字和擅写连本人都看不明白自己签名的歌手一样,由于出身名校,水木年华被誉为中国大陆“最具人文气质”的演唱组合。
水木年华,从成立伊始,就烙下了深深的清华印记。乐队成员都毕业于清华大学,名字取于“水木清华”的原意。
“水木清华”本是清华园内一处胜景,4月8日,地处工字厅后门外的水木清华环拢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
卢庚戌第一次来到这里,那是1989年。作为辽宁省营口市理科状元,卢庚戌被清华大学建筑系录取。
入学后,“系里老师总给我们灌输一种思想,就是清华只有一个系,那就是建筑系。”这段时间,卢庚戌也曾年轻,留长发、叼烟卷、背着画夹在校园。“其实也没画什么画,就想显示自己是建筑系的。”
大学总是类似的。加入文学社、迷恋海子的诗,在清华园晴朗的雪天里诵读诗篇,然后烧掉……
入学那年,学校举办了每年一度的校园歌手大赛。“我记得一个住我隔壁的男孩唱了一首崔健的《假行僧》,歌曲让我很激动,有一个念头不住轰击着我的大脑:什么时候我也能这样唱歌。”于是他开始疯狂练吉他,别人熬夜画图,他熬夜弹琴唱歌。夜里12点多了,别人就喊:“别唱了!还让不让人活了!”
大学几年里,课余时间中,他整天背着吉他在校园里,和一群喜欢校园民谣的朋友打成一片,奏琴唱歌,自诩为“水房歌手”。清华大学的礼堂前有一片生气勃勃的草坪,他们经常在草坪上通宵歌唱,连续唱到嗓音沙哑,天空发白。歌声飞舞时,总有三三两两的女生围坐过来,不由自主地和他们一同静静地唱歌。
大三下学期,卢庚戌组织建立了清华大学“梦中草原”合唱团,并获得了1993年北京市高校歌曲比赛一等奖。
水木年华另一位成员,缪杰,1993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由于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大学时他就成天和卢庚戌、李健、姚勇等人“混”在一起,讨论创作校园音乐。1995年,他获得了清华大学校园歌曲比赛第一名。
曲折音乐路
1994年,卢庚戌从清华大学毕业,被纺织工业部的一家设计院聘为建筑设计师。但是想做歌手的念头,反反复复在他大脑中徘徊。
作为一名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高材生,他面前是一道通向成功的坦途,只因为无法割舍对音乐的痴迷,开始了充满变数的歌手生涯。父母的反对,唱片公司的拒绝,生活的窘迫,恋爱的失败,几经打击而他始终痴迷不悔。
“我憧憬的幸福生活开始了!”在他的自传型随笔《水木年华——清华?音乐?我》中,他这样写道,“我有俩朋友在烟台组了个乐队,我去做贝司手。我们仨每天都在一起练功、排歌。我们住的地方很简陋,三个人每月的生活费一共只有200元——那时我还带着工作时攒的那点积蓄呢。我们去菜市场买白菜土豆,偶尔也去海边捡点海物儿自己煮。”
1997年冬天,卢庚戌和朋友在上海、烟台、江苏各地辗转,最后他们决定到北京看看有没有机会。
北京的夜,寒冷凄清。常言道三十而立,但此时的卢庚戌几乎身无分文。他一路唱歌一路流浪,冷暖尝尽。
几经曲折和磨难,命运终于迎来了转折和曙光。2000年,卢庚戌签约北京喜洋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第二年,他与校友李健成立“水木年华”演唱组,同年9月发行专辑《一生有你》,获得了当年几乎全部年度最佳新人奖。
2002年,李健由于理念不同,离开乐队。同年,缪杰加入,组成了新的水木年华组合。
缪杰1998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IBM公司担任高级系统服务专家、项目经理。直到2002年的一天,卢庚戌一个电话把他叫到家里,他才正式加入“水木年华”。缪杰后来说,当时他刚在IBM混出点模样来,老板对他也很器重,且有其他公司也在挖角,总的来说正值个人发展高峰期,当时他的月收入有5位数,但为了音乐,他放弃了这一切。
大音希声
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前推移,就会发现:清华大学走出了很多校园音乐人,其中包括为我们所熟知的传唱了多年的《同桌的你》的作者高晓松、麦田音乐的创始人宋柯、王菲演唱的《传奇》的作者李健、校园爱情歌手水木年华……
无论是读“凝固的音乐”建筑专业的卢庚戌、作为文艺特长生被免试保送清华的李健,还是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在清华园里长大的高晓松、曾风靡清华校园的创作歌手宋柯,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清华大学的某种精神气质潜移默化。
卢庚戌说,直到今天他也没弄懂,为什么清华这座以“严谨求实”而闻名的理工科大学会产生这么多的校园歌手……不可否认的是,清华独特的校园气质给了这些校园歌手们很大的影响。
的确,清华素来有写歌的风气和传统。卢庚戌回忆说,在1989年进校时,清华那会儿写歌的风气特别浓,清华有这个传统,每届都有,像现在在美国的78级的胡杨,85级的金德哲,88级的高晓松,都出过专辑。“一入学就看他们唱歌,当时我开始学。学完之后,我就开始在各个高校演出。”
毕业于清华大学1979级无线电系的何华,曾在《清华园的“露天古典音乐堂”》文章中这样写道:“如果你是在80年代初期就读清华的,你大概会记得这样的情景:每天的晚餐以后,从夕阳下落到星光闪烁,从天色渐暗至夜幕降临,坐落在清华东宿舍区西南的音乐室外面,马路边上总聚集着一些人,他们或站或倚在树旁,或坐或骑在自行车上,也有情侣拉着手或相互偎依。”
“每天的傍晚,清华音乐室二楼边上的窗口都会有古典音乐定时播出,大师们旷世不朽的乐章都会回荡、萦绕、飘浮在清华校园的这个角落,震撼、激励、滋润着清华学子的蓬勃心房。”
百年清华 十四校长
唐国安
字介臣,广东香山县唐家鸡山人。
1912年4月至1913年8月出任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1912年5月以前称监督)。
在唐国安在任清华学校期间,殚精竭虑,为学校的发展制定规划。每年都将该校高等学科的毕业生资送美国留学,共资送高等科毕业生留美两届共59人。
周诒春
祖籍安徽休宁,生于湖北汉口。
190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秘书。
民国二年三月初,唐国安病逝,周诒春继任校长至民国七年。
周诒春任清华学校校长4年多,他着眼于民族教育独立,最先提出把清华由留美预备学校改办成完全大学的计划。
张煜全
字昶云,广东南海人。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后赴美留学,获耶鲁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
1918年任清华学校校长。
张煜全出任清华学校校长期间,对筹办大学,曾作了一些工作,1920年1月他呈文外交部“陈报筹设大学”,决定逐年停办中等科,“而以办中等科之力量与经费,改办大学”。“五四”运动以后,1919年12月学生会召开成立大会,他派巡警干涉,还把电灯关灭,引起学生公愤,罢课抗议,1920年1月底,张煜全被迫辞职。
金邦正
字仲藩,金庆慈次子,出生黄山黟金邦正县渔亭玛川村。
1909年秋,考取公费留美学生,进入美国康乃尔大学和李海大学,专攻森林学。获林学硕士和理学士学位。曾与留美学生胡适、任鸿隽、杨杏佛、过探先等发起组织“科学社”,并出版《科学》月刊。
1920年出任清华学校校长。1922年率华北农民赴法国、比利时学习玻璃制造技术,继而创办秦皇岛耀华平板玻璃厂,任副总工程师。之后,又任北平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经理。
曹云祥
字庆五。浙江嘉兴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哈佛大学商业管理硕士学位。
1921年任北洋政府外交部参事,1922年任清华学校校长,1928年去职。
任内,清华的学术规模有了巨大之突破。如在民国十四年春成立国学研究所,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诸先生为导师。同时,也开始招收大学部学生,分文、理、法三院,并附设研究所。曹云祥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MBA学位获得者之一,他在该校任职期间颇有作为。
温应星
广东新宁人(今广东台山),1905年6月15日入校,为我国首批入学西点军校的2人之一。当时为了西点是否能接纳中国学生,美国国会还特别通过法案批准。温应星于1909年以全级103人中的第82名毕业,但他的 实用军事工程 科目成绩名列全级第二。
1928年4月温应星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当时学校因受新思潮影响,学潮风波不断上演,前两任校长因此无法久待,被迫离职,直到温应星继任后,学校的人事才稳定下来。
罗家伦
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柯桥镇江头人,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其代表作有:《新人生观》,《逝者如斯集》,《新民族观》 ,《文化教育与青年》等。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9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长校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
吴南轩
江苏仪征人,心理学家,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国立复旦大学校长,1949年去台,次年受聘为麻省国际学院教授。1966年任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院长。著有《儿童心理卫生》等。
1919年复旦大学预科毕业,同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1923年获硕士学位,1929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中央党部、考试院等处任职。
1931年4月—1931年6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梅贻琦
字月涵,为梅曾臣长子。
1904年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1908年梅贻琦入保定高等学堂,“庚子赔款”留学美国,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于1916年担任清华大学物理教授,先后任教务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1931年—1948年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
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蒋南翔
江苏宜兴人,杰出的教育家、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
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5年担任清华大学共青团书记,后任地下党支部书记,是“一二·九”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52—1966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1956—1966年兼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高景德
陕西省佳县神泉堡村人,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电机系。
1983年5月—1988年10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
张孝文
浙江宁波人,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
1983—1984年在美国Lehigh大学及U. C. Berkeley从事研究工作。回国后任化工系主任、副校长。
1988—1994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王大中
河北昌黎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家。
1994-2003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金奖、香港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王大中院士还荣获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和法国巴黎中央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顾秉林
吉林德惠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现任清华大学校长。曾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四次教育部(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委“七五期间的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等多项奖励 。
1965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习,1970年大学毕业并留校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3年4月任清华大学校长。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