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发言摘编(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5日 10:53   人民网-人民日报
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发言摘编

  编者按: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海内外嘉宾和清华师生校友济济一堂,共同庆祝清华大学百年华诞。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教师代表、清华大学化学系李艳梅教授,学生代表、全国学联主席、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博士生齐兴达,国内大学代表、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国外大学代表、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等在大会上发言。本版刊发他们的发言,与读者一起分享清华人的欢乐与光荣。

清华大学校长 顾秉林清华大学校长 顾秉林

  续写清韵华章 再创新的辉煌

  清华大学校长 顾秉林

  今天,对每一位清华人,都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党和国家领导人、海内外嘉宾和师生校友济济一堂,共同庆祝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一起分享清华人的欢乐与光荣。请允许我代表清华大学,向各个时期为学校竭诚奉献的师生员工,向为母校增光添彩的广大校友,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此时此刻,我们更要把最崇高的敬意,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民族!

  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斗之中,发展壮大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从用庚子赔款建立的清华学堂,到经辛亥革命洗礼的清华学校;从探索学术独立、教育自主的国立清华大学,到刚毅坚卓、弦歌不辍的西南联大;从艰苦奋斗造就“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到改革奋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走向复兴的一个缩影,清华的百年历程,是清华人致力于兴国安邦的奋斗史,是探索中国科技教育自立自强的开拓史,是向着世界先进水平跨越发展的攀登史!

  百年风雨,世纪沧桑,清华大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这种充分体现民族自觉、深刻反映时代风貌、高度凝聚大学使命的清华精神,是学校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清华精神,始终贯穿于教书育人之中。建校早期,清华就确立了“培植全才,增进国力”的宗旨。新中国成立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思想坚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培育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百年树人,桃李芬芳,十七万莘莘学子在清华精神熏陶下奋发向上,一大批治学、兴业、治国的英才挺起民族的脊梁。

  清华精神,深深融入到创新实践之中。无论是开创“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学术风格,还是确立“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无论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辟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诸多领域,还是五六十年代兴办一批新技术专业、八十年代以来布局和发展综合性学科,清华精神引领着我们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百年创新,硕果累累,清华师生在科技进步和学术发展中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刷新着一项又一项纪录,作出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和知识贡献。今天,随着一批优势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清华大学在国际学术领域逐步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清华精神,突出体现在社会责任之中。百年担当,矢志笃行,从“一二·九”运动中喊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到黎明前的黑暗中发表“最后的演讲”;从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到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和企业创新发展;从积极参与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到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献计出力;从紫荆志愿者的灿烂微笑,到越来越多当代学子踊跃奔赴祖国建设一线……每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总有清华人挺身而出,为民族解放慷慨赴难,为国家富强拼搏奉献,为人民幸福建功立业。

  100年来,一代代清华人以思想和行动铸就了清华精神,以智慧和汗水诠释了清华精神,以创造和贡献光大了清华精神。清华精神根植中华文明沃土,广纳世界文明精髓,激励着万千学子把自身发展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相连,汇聚成一曲昂扬激越的时代壮歌!

  百年华诞是清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我们迈向未来的历史新起点。当今世界,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同时,仍面临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许多共同的难题;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全国上下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这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深刻反思不足与差距,进一步增强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决心,大力弘扬清华精神,奋发有为,开创未来。

  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不断树立更高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把百年积淀的办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努力造就更多拔尖人才,取得更多原创性成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使清华大学始终走在时代进步的前列。

  我们要始终坚持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弘扬高尚师德和优良校风学风,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全面发展、成才报国,激励全校教职员工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人师表、敬业奉献。

  我们要大力倡导人文日新。在清华大礼堂内,有一块1926级毕业生赠送母校的“人文日新”牌匾。“人文”二字源自《易经》“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概指人类一切文化创造;“日新”一词典出《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为每天都要革故鼎新。作为清华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文日新不仅是指人文精神的发扬和提升,更是指文明的传承与创造要日新月异、不断进步。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使清华大学始终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交流借鉴人类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孕育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要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举,营造开放和谐的校园氛围,鼓励自由探索,激发创造活力,培育视野开阔、人格完善、素质全面的一代新人。

  展望未来,我们一定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提出的要求,不负国家的重托和人民的厚望,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在本世纪中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浩荡洪流中,续写清韵华章,再创新的辉煌!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李艳梅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李艳梅

  培养人才是第一职责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李艳梅

  在这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迎来了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请允许我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向我们共同挚爱的学校致以最衷心的祝贺和最真挚的祝福!

  作为一名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1982年我考入清华大学,在这里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上学期间,老师们的教育和培养,不但教会我为学为人,更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在20年的教师生涯中,我像其他清华老师一样,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把学术研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力争把古老的化学知识讲得像“鲜活的鱼儿一样”生动,使每一堂课都变成最精彩的一课。

  作为一名教师,我热爱我的学生。清华大学是广大优秀青年向往和汇聚的地方。对于教师而言,每名学生都是唯一,都需要你去发现、去欣赏、去雕琢。我总是微笑地面对学生,希望他们也微笑着面对人生、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同学们对我说:“不如意、不高兴的时候常常想起您的笑容。”我珍藏着好几本学生送我的影集,上面满是同学们灿烂的笑脸,他们永远装在我的心里。

  对于教师,最高的评价是学生的肯定。2008年全校上万名本科生投票把我和其他9位教师选为第一届“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由于我常常鼓励同学们像小熊维尼一样乐观向上,同学们在颁奖晚会上送给我一只一人高的小熊维尼,每当看到这只维尼熊,我心中都充满了幸福和感动。

  清华园里,一批批学生来时充满求知和成才的渴望,走时带着学校和老师的嘱托,更带着清华人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每当得知昔日的学生在事业上取得了新进步,我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快乐,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将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功!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博士生 齐兴达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博士生 齐兴达

  百年传统已融入血液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博士生 齐兴达

  今天,教我育我的清华迎来了百年华诞!此时此刻,我们怀着激动与喜悦的心情,向亲爱的学校表达最衷心的祝福!

  回望百年,一代代清华学子把振兴中华、强国富民作为神圣使命,形成了百年清华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那是列强凌辱下,知耻自强、奋发图存的不屈气节;那是国土沦丧时,“一二·九”运动挽救民族危亡的铿锵疾呼;那是新中国成立后,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满腔豪情;那是改革开放春风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时代强音;更是新世纪新阶段,身处伟大时代的我们,“科学发展,成才报国”的坚定理想和执著追求!

  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探寻真理,感受“学在清华”的幸福;在实验室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立下创新强国的志向;在社会实践中认知国情、增长才干,锤炼“行胜于言”的作风;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强健体魄,准备“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潜移默化中,百年清华传统已融入我们的血液,赋予我们担当的勇气和信心。不会忘记,汶川地震后,千名清华同学组成的献血长队排至深夜;不会忘记,北京奥运时,三千清华志愿者用最灿烂的笑容敞开胸怀拥抱世界;不会忘记,祖国六十华诞时,五千清华学子组成的毛泽东思想标语和科技发展方阵发出的“祖国万岁,清华加油”的呐喊;更不会忘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毅然扎根西部和基层,在每一片需要的热土上,定位着当代青年新的时代坐标,谱写出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壮美乐章。

  各位敬爱的师长、学长,请相信,我们将坚定理想、砥砺品格、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传承百年清华精神,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在奋力实现祖国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倾注我们的每一份智慧,贡献我们的每一份力量!

北京大学校长 周其凤北京大学校长 周其凤

  百龄清誉称棠棣 万卷华章照古今

  北京大学校长 周其凤

  值此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北京大学和各兄弟院校,向清华大学的全体师生及海内外清华校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祝贺!

  100年来,清华大学培养出一代代治学之师、兴业之才和治国栋梁,创造出一大批科研学术成果,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发展史上谱写了璀璨华章。今天的清华大学,秉承优良传统、坚持科学发展,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正以追求一流的气魄、脚踏实地的姿态,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

  在百年历史进程中,清华和北大比肩而立、荣辱与共。清华大学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学术风骨与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品格不谋而合,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思想精髓深深融入两校师生的血脉之中。值此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为纪念两校情谊,并表达诚挚敬意,北京大学特送上贺联一副:

  资自强而载物,砥砺同行,百龄清誉称棠棣

  取兼容以开新,交融共进,万卷华章照古今

  这副贺联嵌入了“清华”二字,将清华和北大喻为“棠棣”,以此祝愿两校百年来唇齿相依、风雨同舟的兄弟情谊万古长青。其中,上联中的“自强”、“载物”、“砥砺”、“同行”,是两校师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共筑百龄清誉的生动写照。下联中的“兼容”、“开新”、“交融”、“共进”,昭示北大、清华作为最早进入国家“985”工程的两所高校,将在新时期全面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事业。

  我们衷心希望清华大学与全国的兄弟高校加强合作、携手并进,为中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耶鲁大学校长 理查德·莱文耶鲁大学校长 理查德·莱文

  中国大学飞速发展的一个象征

  耶鲁大学校长 理查德·莱文

  很荣幸代表今天出席大会的各国大学带来对清华百年庆典的祝贺,更有幸的是今天将和中国国家领导人一起见证世界高校对清华的高度认可。

  100年来,清华大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清华17万毕业生中,许多人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这其中有中国国家领导人,首获诺贝尔奖的两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也曾在清华学习,清华培养的钱学森、朱光亚、钱三强等著名学者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耶鲁引以为荣的是,在清华大学建校初期,两校就有紧密联系,清华的前五任校长中有四位曾在耶鲁学习过。

  任何到访清华的人都会对清华的发展速度留下深刻印象。清华在理学、工程、环境和可持续设计方面世界闻名,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的数量一直位居中国高校榜首,其在培养商界和公共政策领袖人物方面的创业努力也令人钦佩。

  清华大学也积极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目前有27个与海外大学建立的联合研究中心。此外,清华还与丰田、联合技术公司和波音公司等30多家跨国企业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很幸运,耶鲁也是清华一些重要领域的合作伙伴。耶鲁与清华合作推出中国女性医疗管理领导力培训项目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干部培训项目。

  世界各国的大学非常钦佩清华在学生海外培养和留学生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每年清华有超过2500名学生赴海外学习,同时有近2000名学位留学生和800多名访问学生来清华学习。正是这样的交流,使世界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而中国也加深了对世界的了解。

  今天在座的各国大学校长都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中国大学的崛起,而清华正是中国大学飞速发展的一个象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正在越来越多地获取推进大学向更高层次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中国政府作出了明智的决定,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一批高水平院校,吸引世界范围内的高端人才,这将使这些高水平院校有希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

  欧美一些人认为中国大学的崛起是一种威胁,这是一种短视的看法。正如全球化一样,教育的竞争是一种共赢博弈。提高全球教育质量将有助于人们扩大知识面和提高生产力。地球的命运取决于我们打破国界共同解决持续贫穷、疾病蔓延、核武器扩散、水资源缺乏、全球变暖等人类社会面临的紧迫问题的能力。

  我想引用胡锦涛主席在去年7月中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结束今天的发言:“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00年来,清华一直致力于实现上述目标。我想代表世界各国大学向清华大学表达最诚挚的祝贺。她即将走向新的百年,并继续为其毕业生的美好未来和整个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李涛摄)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