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会上,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到各级地方教育部门的掌门人,无不对异地高考[微博]改革侃侃而谈。这一议题也迅速蔓延到了民间,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外来人口输入大省(市),该议题尤其引人关注。教育学专家储朝晖认为,异地高考改革将与高校招生自主化趋势形成一股合力。对于民间存在的争议,他判断改革方向正确,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场机遇”。文/本报记者张强
官方表态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我们鼓励各省市结合实际,尽快推出异地高考方案。确实存在难度的,教育部将具体协调。异地高考并不意味着完全开放,一方面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微博]满足在当地工作等条件。十个月内公布时间表。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有些省份是人口输入大省,有些则是人口输出大省,情况完全不一样。如果仅仅为了考试,我觉得可以允许学生在就读地考试,然后用等值换算的方式,回户籍所在地排队录取,这可以解决考题、教材不一样的问题。
如果国家认为条件成熟,就可以按照各个省的招生人数来分配整个招生计划,特别是本科招生。我们会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按广东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这不只是教育的问题,还涉及户籍制度和其他问题,需要中央全面协调。
典型案例
“粤语娃”曲线回湘留守
网站“我们要高考”是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等地外来人口群体的孩子和家长根据地。广州网友胡秀娟是两个女孩的妈妈。她来自四川,她丈夫来自湖南,两口子来广州已整整20年。
胡秀娟的两个女儿在广州出生、长大,操一口广东话,但户口却随她在四川。她们此前一直在番禺区钟村街上学,直到2009年,胡秀娟突然想到沉重的话题:以后上高中怎么办?从老乡反映情况来看,外籍人要想在广州念公立高中难度大,私立学校收费太贵,不如早点把女儿送回老家,到老家初中读书,以便参加中考[微博]在当地上高中。
2009年,胡秀娟把两个四川户籍的女儿送回湖南娄底,这主要是考虑到湖南离广州近,且把户口从四川迁到湖南娄底难度不大。回湖南之初,满口广东话的女儿根本听不懂湖南话,这让女儿在留守少儿群体中显得很另类。
对于异地高考改革,胡秀娟看得不重:“在哪儿高考问题不大,关键是在哪儿上学。我也不指望女儿非得考名牌大学,只要能留在我们身边一起生活就行。有钱的外地人把孩子的户口迁到广州,我们没这个能力,对孩子很愧疚。”
不难看出,胡秀娟的想法很明确:允许异地入学是允许异地高考的前提。
透视改革
广东放开政策
利于储备人才
据统计,义务教育阶段在广东上学的外来工子女多达339万人,且以平均每年25万人递增,使得广东的异地高考改革“压力”很大。
储朝晖建议,异地高考改革是广东经济储备人才的绝佳时机。客观上,生源质量是广东高等教育的一块短板。如今,中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除了重点大学,全国绝大多数普通高校都面临生源枯竭的困境。如果广东能鼓起勇气,彻底放开外籍考生在广东参加高考,将有效补充广东高校的生源,并为广东经济未来的发展储备足够的人力资源,在省际竞争中占得先机。
争议剖析
京沪生的“奶酪”能动吗?
山东率先启动异地高考改革,但欢呼雀跃的声音并不多,原因很简单:山东是公认的高考“最难”的省份。
京沪高考录取分全国最低
广东虽是高考人数大省,但2011年62万名考生的重点录取率仅为7.79%,而在名校云集的北京,重点录取率高达24.9%,上海则高达24.18%。
近日来,会场内外京沪两市的“本地人”反对改革“极端化”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的观点主要是:两地教育资源有赖于地方财政,允许外籍孩子在京沪参加高考将分摊本地孩子的人均教育资源;两地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紧张,容不下太多的外地孩子。
反驳的观点也很直接:京沪两地高考录取分数全国最低,本地孩子害怕外地孩子的冲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异地高考的改革阻力无疑来自既得利益群体和既得权力部门。储朝晖同时认为,公众不可对这一轮的异地高考改革持过于理想化的期待,因为这本质上是场综合性的社会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
“包括胡秀娟一家遭遇的子女异地‘高中入学难’问题,本质上是教育基本权利的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大城市都不可能做到所有高中都向外籍孩子开放。”储朝晖举例说。
完全自主招生应是方向
推进异地高考改革,原因之一是各省市目前的教材、考题千差万别,让外籍学生无所适从。有舆论认为,这一轮异地高考改革走错了方向,只要实行“全国统一高考,统一录取分数”,问题都迎刃而解。
储朝晖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实际上各省市发展水平有差异,考生也有差异。只有彻底放开自主招生,让高校与考生进行双向选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考的地区间公平问题。目前,各省市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均由招生办确定,而这种“唯分数论”的遴选机制未能考虑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潜力。
储朝晖说,在完全的自主招生制度下,异地高考问题就成了伪问题。
代表点评:
葛剑雄建议异地高考本地录取
昨日,连续两年提出“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建议的全国人大[微博]代表杨晓霞做客新浪微访谈,系统阐述了她对于异地高考的建议。对此,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建议,异地高考本地录取。
记者武威、李颖
杨晓霞:教育部十月前或出台政策
“城市既然接受了他们的父母,为什么不接受他们的子女?”杨晓霞在微访谈中提出了自己“异地高考”建议原因,同时阐述对异地高考的具体想法。
“高考报名资格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的标准认定: 一、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3年以上连续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二、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有连续4年以上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三、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可制定更为灵活的方案。四、经常居住地认定,是指公民在工作和生活所在地连续工作和生活一年以上,根据自愿原则认定为经常居住地。”
杨晓霞说:“中国公民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城市与农村也一样,应该给他们一个公平对待。”杨同时透露,目前国家教育部正在研究异地高考建议,在十月前将会出台相关政策。
葛剑雄:教育资源均衡后才可行
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微博]图书馆(微博)馆长葛剑雄认为,应先实行异地高考,分数经折算后在本地录取,逐步做到高考不分地区。
“山东率先允许异地高考,是一种积极态度,我乐观其成。但山东的办法更适合于与考生相关的人口输出地区,对以人口输入为主并且输入人口数量很大的地区还不适合。但还得对不发达地区有适当照顾。”
葛表示,只有当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后,实行异地高考才有条件。他说:“ 如果教育资源相对均衡,高考录取基本按成绩为标准,高校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时,异地高考就不成问题了。以上海为例,其中一部分名额是由教育部分配给外地的(如四川),只能根据当地的标准,如将此部分开放给当地(如四川)在上海的考生,对当地的考生就不公正了。”
大部分网友对葛剑雄的提议表示支持,网友“李娜”说:“这个办法不错,既解决了异地高考的问题,也保护了以人口输入为主并且输入人口数量很大的地区考生的利益。”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