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考生家长谈高考(微博),80%认为孩子“发挥正常就好”,有家长表态——
不需把高考当成孩子的唯一出路
昨天,我省16万余名考生走进了高考考场,开始了他们人生中的一次“大考”。对于考场中的孩子,家长们有什么样的期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关注最多的是什么?昨天,本报对100名陪考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请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理事东子,对此次调查进行了点评。而在“高考在对孩子未来发展方向发挥的重要性”的问题上,家长们的态度多少有些让人意外。
高考目标 家长淡定了
“发挥正常就好。”这句看似有心理暗示作用的话语在第一项调查中占了头位。“绝对不是自我安慰,确实是这么想的。”家长杨丽华说,现在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了,想要发展有很多种可能。作为家长和考生都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我姑娘学得不错,主要是在北京和上海的几所高校里选了。”圈定“北上浙”的选项后,家长赵先生脸带自豪。他说,选择名校,也是为了孩子将来有个好的发展基础。
点评:虽然高考依然是“人生大事”,但其“一考定终生”的效力却越来越小。升学和就业路径的多元化,已经在逐渐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正是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让家长们已不像以往那样看重了。
学习成绩 仍是最关心的
“肯定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啊。”家长彭淑芬认为,这是个“必选项”,孩子现阶段就是学习。但她也表示,分数并不是唯一的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才是让家长最为上心的,也是最关键的。
点评:关注孩子的“课业学习成绩”,这是个客观现实。但从对于孩子的培养来说,“身心健康”才是第一位的,没有这个,将等于零。成绩,只是一只翅膀,能让你飞得更高。
“父亲教育”不能缺席
这个问题的选择上,似乎又印证了“男主外,女主内”这个传统的家庭分工。在陪考家长中,仍是女性居多。
“从小学开始,我就一直陪着我儿子。”家长周女士认为,这种教育的分工是很自然的,至少母亲在与子女的沟通上是有足够耐性和忍耐力的。
点评:中国的家庭教育正由传统的“严父慈母”向“严母慈父”转变,很多男人忙于工作,认为挣钱养家是自己最大的功劳。但实际上,父亲教育和母亲教育同等重要,“父亲教育”不能缺席。
试卷评析
语文:难度和平时差不多 数学:基础扎实能得高分
高考首科是语文,大部分考生的反馈是答得还不错。可是到了下午数学考试结束之后,孩子们的反应可就不一样了,有的考生出来就满脸愁容,还有的考生告诉家长试题没有答完。
语文和数学试题难度到底怎么样,昨天记者采访了高三的老师。
语文:诗词鉴赏题有新意
教师:东北师大(微博)附中 王玉杰 长春市十一高中 夏光民
王玉杰说,试题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大家对试卷作答的结果都很满意,觉得很顺手,尤其是作文切入比较容易,让大家觉得有话可说。
“今年诗歌鉴赏题较以往有变化。”王玉杰说。以往诗歌鉴赏题一道从内容上考察,一道从写作手法上考察,今年的题目考察的是诗歌内容上的内在逻辑,设题方式有变化。
夏光民老师听学生反馈说,今年语文试题题型和往年相比变化不大,“诗歌题出的不是重点,这个有所延伸,问法不一样,思考的角度不一样。”他说。
数学:两道压轴题比往年简单
教师:长春市十一高中 罗彦东
“今年的题目难度不是很大,比较常规,没有什么难题、偏题、怪题,学生入手容易,不过想得高分那还是需要一定水平的。”罗彦东老师说。
今年的数学试卷非常常规,都是学生平时练习的题型。填空题目中有一道新题,是关于正态分布的实际应用题。第18题比较有新意,是关于概率与随机变量的实际应用题。“这道题目阅读量大,有文字,还有表格,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罗彦东说。
立体几何试题难度不大,只是坐标系不太容易建立,不过只要是基础知识扎实的考生答得都能不错。今年数学的两道压轴题和往年相比难度有所降低,是关于解析几何和导数的问题。
“平时运算准确、解题方法熟练的孩子会得高分。从这套卷子看出,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得全面扎实。平时中等水平的考生都能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罗彦东说。实习记者 王威
不能只管“后勤”更要交心
家长王宇说,让孩子没有后顾之忧,吃好、喝好,跟学校沟通好,甚至是“买学区房”,家长能做的也就是这些。
“我做得最好的,就是与孩子的‘心理沟通’。”家长徐少媛说,为此,她与儿子处成了朋友,这种对等的关系,让他们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的办法,帮助孩子成长。
点评:生活中,我们时常能听到家长的各种许愿和忙碌,前提都是“学习好”,而这种满足,是对孩子成长极其不利的,家长要学会满足孩子内在的精神需求。与他分担忧愁,分享快乐。对孩子,家长要给予尊重和信任。信任,就是放手让他们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尊重,就是保留孩子的隐私权。
孩子要自立 家长要学会放手
“孩子只顾着学习,其他方面太差了,也不敢让他考得太远。”说这话的时候,家长张女士是一脸的担心,家里准备让儿子考省内的高校。
“也不敢让孩子有太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毕竟学习才是他的主业。”家长孙宏伟说,还是希望在大学里,孩子能补上这个短板。
点评:它从侧面反映了现在孩子在“自立”方面的缺失,正是由于父母的“包办”,造成孩子不敢去面对和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变得缺乏自立意识,事事依赖父母。一句话,孩子要自立,父母们就应该学会放手。
健康是家长最关心的主题
“有健康才有未来。”调查中,家长李先生充满了幽默,他圈画了三个选项,依次是:身心健康、自立能力和家庭幸福。他说,这些都是家长对孩子美好的愿望,还是要靠他自己去打拼。而对于“学习出众”,“走进社会,还是凭能力,而不是分数。”他强调。
点评:这是一个最为本质的选择。“健康”和“学业”哪个更重要,我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第一期望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而不是什么“考试第一”。而时下,家长那种“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会随着升学和就业路径的多元化,而变得“平常心”。本报记者 王小野
同学解构
有泪水希望 也有豁达的心
高考是什么?高考在他们眼里意味着什么?高一学生给出这样的答案
有泪水希望 也有豁达的心
高考第一天,在长春市的几个考场周围,出现了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穿着校服,跟随本报记者在人群中穿梭采访。他们是东北师范大学(微博)附属中学国际部高一的学生,一共11名,毕业以后将直接留学(微博)国外,不用参加高考。这次,他们来“感受高考”。
蔡雨桐:决定人生的考试
之前,我始终认为高考距离我而言太过遥远,然而今天我却近距离接触了这场决定人生的考试。通过与考生和家长的交谈,我感受到了学子们对未来的期盼和渴望。
在长春市八十七中学,在那里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送考车队,有的考生坐在台阶上与父母亲聊天,也有的考生独自站在树下默背诗词名句。他们都在为自己充电,做最后的努力。有一名考生在进入考场前不停地深呼吸,握紧了拳头给自己鼓劲儿。
为期一天的高考调查采访,我认识到高考不仅仅是一次考试,更是莘莘学子们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一次超越。
我相信这样的一次考试将成为他们人生中的一座里程碑,照耀着他们光彩的人生路。
王雨薇:眼泪的重量
原本抱着观摩采访的心态来到考点现场,然而家长、老师以及交警似乎不对自己有丝毫放松。
一个上午的苦战终于迎来了第一科的结束,考生们陆陆续续走出来了。不久,一个漂亮的女孩泣不成声地说:“肯定是错了……”白皙的脸上嵌着一双灵动的眼,眼泪如清泉般涌出,那是一种让人看了心疼的悲伤……即使再晴朗的天也盖不过她那份悔与痛。
我站在那里看了她许久,那眼泪包含了她的努力与汗水,家人的心血与期盼,更多的或许是她对自己的遗憾。如此之多的压力汇聚于那几缕眼泪,究竟有多重?
孙嘉希:承载多少人的希望
往年的高考对于我们来说只不过是庆幸的几天假期而已,但今年我们却切身体会了高考考场大门外不一样的世界。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科考试将要结束时,长春艺术实验中学大门口,家长们焦急地望着大门口,眼神里期盼的表情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学生陆续从里面出来,有的微笑,有的哭泣,更多的则是平静。一位父亲看到他的女儿后,什么都没有问,只是用他那双大手死死牵着女儿然后把她带到人少的地方。
在考场外,看着这些家长们,能感受到这一场考试承载着多少人的希望。在与家长们的交谈中,也体会到父亲母亲对孩子们的爱,对孩子们的肯定。
高一丁:一年比一年豁达
当人群开始变得密集时,直觉告诉我,高考的战场就在眼前。素来听闻家长比考生还紧张,但呈现在我眼前的却是谈笑自如的一张张笑脸,竟比想象中和谐很多。
我随机采访了很多家长。更多的家长不希望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他们并不是很在意最后的成绩。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且值得欣喜的现象,大部分家长更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们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大部分家长都能与孩子成为朋友,倾心交谈,及时解决问题。
又是一年高考时,或许高考不会改变,但是人们对于高考的认识却是一年比一年豁达,愿考生们会完成自己的梦想,考入理想的大学!
本报记者 邢程 整理
编后
人生要经历许多考试 高考不过是其中一次
6月7日,高考日。这一天我也有考试——驾考九项。与莘莘学子同做考生,缘分啊。
时间真经不起咂摸,偶一回想,高考于我已经是16年前的事了。那年,马路上还没有许多车,无须限行;那年,考场外还没有许多家长,我骑着单车,一人一笔,独闯“龙潭”;那年,高考还在烈日炎炎的七月,大多数人的汗流浃背与高考无关……
时移世易,曾几何时,高考变得不再仅仅是对学习成绩的检验,更是对全社会的一次大考。一切为了考生,为了考生的一切。全民总动员,为考生服务。高考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不可否认,高考真的很重要。它影响到一个人未来的走向。但一个人的未来,能通过一次考试决定吗?金榜题名和榜上无名就是天差地别吗?对于早已将比尔·盖茨和乔布斯人生故事如数家珍的家长和孩子们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问题。对于看过博士生卖肉、研究生养猪新闻的人,这也不算是一个问题。
今年高考作文题,浙江卷选择了我们曾追踪报道过的《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是一种关于成功的讨论,也适用于人们对高考的态度。昨天,本报发出的调查问卷,80%的家长认为孩子高考发挥正常即可,并认为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这种认知让人欣喜,可见,在家长心中,成绩至上的观念已渐渐由浓转淡。
16年前的这一刻,我身边的人很淡定,如今的人们很热情,今后呢?我的希望,你懂的。
高考终会过去,人生的考试还在继续:求学、工作、升职、恋爱、结婚、生子……人生的考场上,哪一科都不容懈怠。
驾考,我顺利通过了。来不及庆祝,晚上,高考版的编辑工作又是一场考试,自己满意、领导满意、读者满意,只有这样才算合格,我全力以赴。今天如此,明天也是。
我的考试,每天都是,其实,你也是。
高考不过是其中的一次。
I9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