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史上最严”高考理念可以复制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8日 12:55   东方网微博

  6月7日至9日,2012年高考(微博)即将在全国展开。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达915万。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高科技作弊,教育部首次修改了8年前公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各地在此基础上相继出台了更严厉规定:摄像头360度监控,手机手表禁入考场,水杯笔袋必须透明,一些地方规定考生只能带准考证和身份证入场“裸考”……种种新规被公众称为“史上最严”。(6月6日新华网)

  教育部门“苦心孤诣”营造一个“史上最严”高考环境,体现了对高考竞争公平公正的尊重,也是确保排除不良干扰,让优秀考生脱颖而出的前提。这样一个“史上最严”考核考试理念,理应在更多的地方和领域予以复制推广。仅仅一个“严格”的入学考试,并不会根本上改变高等教育现状和提高大学生质量。我国高等教育主要沿循的是“严进宽出”的模式,中间环节的课程考核过于宽松,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辩等多流于形式;在国外大学,“进来容易出去难”是普遍现象,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也曾说过,最好的教育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加上美国的大学教育。这种对国外大学毕业生质量的推崇,并不排除就是附加于像国内“史上最严”考核机制理念之下取得的。

  当然,这种“严”并不是像国内一样安排严格的“仪器检测”、“全程摄像头”,但严格的理念却是相通的。德国的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对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不做限制,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比较严格,学生很少能按期毕业,淘汰率在30%左右。这种严格的“质量把关”意识正是我们的高等教育稀缺的,不妨将这种“史上最严”理念复制到大学毕业环节。

  二来,国内教育的很大一部分问题是学术不良、风气不彰,又很大程度上与学术考核、职称评定把关不严有关。论文抄袭造假现象在国内学术界比较泛滥,就是一个侧影;前一段时间,某大学职称评定组曝出“开房收钱”丑闻,也是“考核不严”的产物。史上最严高考理念,不能是“一锤子买卖”,如果也就是一锤子的事情,再严格的“进入”标准也会被随后的“放任”毁掉。建议教育部门将“史上最严”标准引进运用到学术评价、职称评定领域。

  从社会进步角度,国内诸多领域也应借鉴复制“史上最严”标准。如商业经营领域的“假货盛行”、有毒有害食品的泛滥。某知名肉企的“108道检测”之下,竟然堂而皇之出现了“瘦肉精猪肉”,也足以说明“史上最严”的标准和理念在其他领域同样稀缺。“史上最严”是一种态度,是一个让公平竞争、有序竞争进入视野的前提,在整体上存在不良外部环境之下,一些“考核”和“标准”流于形式之下,亟待社会在多个层面“复制”教育部的“史上最严”高考理念来自我“救赎”。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高考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