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9日电 高考落幕,围观散去。但由此引发的话题和思考并未结束……
能否以平常心对待高考?
为了方便儿子参加高考,在北京一家机关工作的杨女士在考场附近租了一套房。听说考试当天可能有雨,她又雇了辆三轮车专门送孩子到考场,尽管从租房处步行到考场只要几分钟。“只要孩子能考好,做一万件无用功也心甘!”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康万栋认为,当前“全民护考”的热度过高,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并不利于考生正常发挥。实际上,高考就是一场比较重要的考试,然而,由于就业压力大,生存竞争激烈,导致家长(微博)和社会高度重视高考。“给孩子提供好一点的考试环境可以理解,但无论是社会还是家长,都应该以平常心处理,不要人为给孩子营造过于紧张的气氛。”
南京十三中语文老师洪劬颉认为,30年前,社会重视高考,但没有变得如此程度。现在的高考很大程度上被某些因素过于放大了。目前,公务员(微博)考试、研究生考试对很多人来说也很重要,但没有演变成高考这样。
作文考题为何备受关注?
一向有“高考风向标”之称的高考作文考试,每年总能引发热议。今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一出炉,各种关于“最难写”“最给力”作文题目的大讨论便在网上和网下同时展开。
在新浪发起的“2012年哪个地区的高考作文最难写?”的投票中,安徽作文题《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的投票率高居榜首。
在武汉东湖中学考点门口,一位姓宋的考生家长对记者说,以“科技的利与弊”话题的作文为例,90后的孩子对于缺乏科技的日子没有体验,也很难体会以前用纸写信收信的感觉。
天津考生家长蒋倩也对记者说,现在有一些高考题目,过于追求新奇和高深,越出越偏。天津今年高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一段对话写文章:“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很多孩子出了考场都说难写。
清华大学(微博)招办主任于涵认为,要选拔创新型人才,就要允许高考试题中有多元化的东西,但不要刻意追求高考试题的偏和怪。
参考人数为何持续下降?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高考报名人数达915万,比上年减少18万。教育专家认为,高考人数连续4年出现大幅下降,一方面是适龄人口和高中毕业生减少,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毕业后选择国外高校。
天津市华泽高级中学校长牟世文认为,高考人数持续下降主要是由于出生率下降、提前自主招生和职业学校春季高考分流等原因造成的。以天津为例,每年的“初升高”人数都在减少,3年后高考的人数自然减少。
统计显示,与高考人数连续4年下降相对,中国出国留学(微博)人数连续4年保持20%以上增长,其中近一半人赴海外攻读本科。
“一降一升两个数据突出反映出学生、家长的态度和取向。”南京大学(微博)教育研究院院长张红霞教授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存在脱节,一方面一些高校在培养方案、学科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滞后,另一方面由于过于注重就业导向,一些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和跨学科人才方面“口号多,实绩少”。
记者走访北京、江苏、湖北等地一些重点高中发现,不参加高考就出国留学的高中生越来越多。以南京外国语学校为例,全校每年400多名高三毕业生中,一半以上参加“洋高考”并被国外大学录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者储朝晖认为,我们不能阻止优秀学生去上国外高校,但必须提升中国大学的品质和质量。事实上,受到生源下降挑战最严峻的是三本院校和高职院校,这类院校一定要注重特色发展,一些无生源、低水平的应停办。
华中师范大学(微博)教育学院范先佐教授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就业形势严峻、教育成本增加,农村、偏远地区初中阶段的辍学率有所抬头,会出现“初一3个班,初三1个班”的现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更有力措施,确保贫困家庭、偏远地区的孩子不因贫失学。
高考时间能否改在周末?
今年高考,武汉考生家长宋女士提前一个月就向领导请假,和同事调班,以便挤出时间陪同女儿高考,“家有考生,再难也要请假,要是高考挪到双休日就好了!”
和宋女士有相同愿望的还有高考期间的上班族。北京的陈先生向记者说:“本来开车上班就堵,7号、8号两天更是走不动。高考为什么不能安排在周末?”
事实上,近年来,把高考放在周末的建议和呼声一直未停。南京市民卢杰表示,高考是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重大时刻,许多家长都希望陪在孩子身边,把高考放在周末是最节约社会成本的做法。
“此前,我国高考时间就经历过一次调整,从炎热酷暑的7月改到相对凉快的6月份。这也是政府对家长、学生期待的有力回应。”天津市华泽高级中学校长牟世文说,现在高考时间固定在7日、8日,大部分都是工作时间,许多家长不得不请假去陪孩子高考。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康万栋说,调整高考时间虽然不是高考改革的核心问题,但对于家长和社会来说却是大事。调整时间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不存在多大难度。既然考生、家长和社会都有呼声,有关方面应该考虑研究大多数人的意见,进行合理化调整。(新华社采写记者:凌军辉、廖君、刘元旭、吴晶、李江涛)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