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近年高考状元阴盛阳衰 女性占绝大多数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4日 11:43   新京报微博

  新京报(微博)讯 从2004年至2011年,北京高考(微博)文理科第一名共有19人。其中,文科第一名10人,理科第一名9人。

  出现并列名次的年份共有2年:分别为2005年和2011年。其中2005年为2位理科头名并列;2011年为3位文科头名并列。

  按照性别划分,第一名呈现阴盛阳衰之势;女性第一名占了绝大多数,共有14位;除了2004年第一名全部为男生外,其余年份均有女生;其中还有4年文理头名皆为女生,没有男生。

  从头名们来自的中学看,共有8位头名来自人大(微博)附中(含人大附中分校),其中文科2人,理科6人,除2006年没有产生文理第一名外,其余年份,人大附中每年都会毫无悬念地产生至少一位头名。

  除了人大附中外,还有8所学校产生过文理科第一名,这些学校分别位于海淀、西城和东城。

  从头名们最终选择的高校看,8年来,香港高校与北大、清华争夺高考第一名的激烈程度已进入白热化,11名头名最终选择在香港高校就读。

  ■ 观察

  高考头名背后的“冷热不均”

  “你报考了港校吗?”这已经成为每年采访北京高考第一名的必问问题。

  2005年,来自人大附中的理科第一名陈秀野,意外地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微博)生化专业就读,而放弃了此前报考的清华大学(微博)(微博)生物专业,成为近年来“弃清华选港校”的第一人。

  高考第一名的选择,无疑对香港高校产生了巨大的宣传效应。尽管2000年前后,个别香港高校就已进入内地招生,但港校真正进入大多数人的视野,还要归功于高考第一名的选择。

  2006年,北京文理科两位第一名何旋、杨蕙心均被香港科技大学商科录取,舆论一时哗然。大家开始将第一名的选择,与内地高校的治学水平等进行联系。

  2008年至2011年,高考头名选择香港高校的情况越发普遍,大家也开始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选择去哪里,更多是学生对未来发展的个人考虑,而并不能以此冠以过多的褒贬。

  港校升温的同时,还有越来越火的名校热。

  今年的两名文理科头名均来自人大附中,近年来,第一名扎堆的趋势愈发明显。文理科的第一名和高分学生基本都来自西城、海淀等区不到10所示范校,以至于每年汇总寻找高考头名过程中,其他大部分区县学校的分数也就是“仅供参考”。

  每年高考放榜日,学校、区县、教育机构提前一两天寻找“头名”。虽然很多区县学校也在极力吸引公众目光,但让公众的关注从几所示范高中的几个尖子学生,转向更为广大的普通高中学校群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昨天下午,一所普通中学的校长给记者发来报喜讯的短信,今年该校一本重点率比去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有三成的学生达到了一本重点线。对于一所正在上升中的普通高中而言,这是可贵的进步。不过,相对示范高中接近全校全部上一本线,高分学生扎堆的情形,这位校长也知道很难获得足够关注,在媒体上,“普通校情况也就是几句话。”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佳琳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报考实用信息查询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选大学:  
试题查询: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