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随迁子女在就读地高考:路还有多远?

2012年10月14日13:47  人民网-人民日报    
  南京某高中迎接高考的高三学生。安 心摄   南京某高中迎接高考[微博]的高三学生。安 心摄

  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

  路还有多远(教育视界)

  多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经过社会各界特别是流入地政府的不懈努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状况有了巨大进步,入学机会明显增多,就学条件显著改善。但是,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不能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又成为困扰进城务工人员的突出问题。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文件,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则和对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关爱。

  本版今天刊发相关报道和言论,与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研究这一课题;同时希望各地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摸清情况,整合资源,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使之成为真正的惠民之举。

  ——编 者

  10月8日,包括著名法学家郭道晖和北京大学[微博]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内的30位专家学者联名签署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建议方案》,并向国务院、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部门递交。

  方案中提到以随迁子女就学年限作为认定“异地高考”资格的主要条件,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资格认定,应当和随迁子女就学年限基本接轨,不应显著高于随迁子女的就学年限要求等。

  这个方案缘起于今年8月底教育部等四部委出台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以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随后提出的,除了对家长[微博]、学生和城市等限定条件分别提出要求外,将准入门槛交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具体制定。

  目前,各省正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紧锣密鼓地制定具体方案,很多人对这些方案翘首期盼:这些方案是否能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随迁子女就读地参加高考,路究竟还有多远?

  现实之问——

  解决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到底有多紧迫?

  吴女士是北京某教育网站的编辑,老家在山东,已经来京工作15年。儿子昊昊在北京出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北京上学,现在读小学六年级,除了户籍卡上的地址,他和班里的北京同学几乎没什么区别。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吴女士就开始考虑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值得庆幸的是,2003年国家出台文件,允许随迁子女在当地进行义务教育,吴女士一家特别高兴。

  但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高考考生必须在户口所在省(区、市)参加高考,并到当地招生委员会指定的地点报名”。这就意味着,昊昊可以在北京上小学、初中,甚至是高中,但高考时还是要被打回原籍。

  对于昊昊来说,他面临的现实难题是,现在全国有半数以上省份进行高考自主命题,迁入地与流出地高中使用的课本、高考科目可能都不相同。如果他都要回原籍参加高考,就会面临在求学地考试内容不同于户籍所在地所学内容的尴尬。

  在北京,乃至在全国,昊昊并不是特例。据统计,在北京读小学、初中的随迁子女有近48万,相当于本市户籍同龄学生的半数,其他人口流入地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另据调查,目前,我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两亿人,有近千万农民工随迁子女分布在不同城市的中小学就读。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我国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47.5%提高到51.5%,对此,有专家指出,这就意味着今后5年大概会有60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更多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可能随时转化为随迁子女。

  还有专家指出,近几年集中凸显的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问题是源于2003年出台的允许随迁子女在当地进行义务教育的相关文件。从2003年至今,近10年的时间过去,当时就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正面临或者即将面临高考。从这个角度看,目前集中显现的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其出现或为必然。

  政策之问——

  多高的“门槛”最为合适?

  9月6日,袁贵仁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制定随迁子女高考政策要有条件准入,包括考生父母当地就业,考生有当地学籍等。

  对此,一些外来务工人员表示,部分条件还是略显“苛刻”,比如针对“家长在地方要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住所,有稳定的收入,并且交了各种保险,你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尽管你不是户籍人口。”在北京顺义区某工厂上班的张先生反映,他和妻子5年前来北京打工,8岁的女儿在附近的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小学。“我们两人一个月加起来的工资不到5000块钱,除去房租、饭钱和其他一些必要的开销,再给家里老人寄点儿生活费,哪里还有钱交保险?攒下的钱也是想给孩子交高中和大学的学费的。”

  张先生的苦恼也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对此,在去年10月26日,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中国法学会教授郭道晖、清华大学[微博]法学院教授何海波等专家曾联名建议,将高考报名条件改为考生的学籍所在地,并实行全国统一高考,同时呼吁取消大学招生的地域歧视。

  但是,有专家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完全的准入与开放也同样会带来诸多问题。如“很多农民工甚至非农民工家庭,考虑到子女教育问题,有可能会举家迁徙,从而造成流入地生源的急剧增长和流出地生源的持续下降,影响流入地社会就业和稳定”;也有学者担心,当前利用省际录取分数线的差异获得更多录取机会的高考移民[微博]现象已经频频发生,如果无条件放开限制,有异地居住条件的家长更是会趋之若鹜,大城市人口爆炸又会引发新的不公平,新形式的高考移民现象也将很难避免。

  对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外来人口集中流入的地区来说,当地的“原住居民们”则担心“伴随着随迁子女的涌入,本地考生的升学利益会不会受到影响。是否会因为增加了大量随迁子女共同参与高考竞争,而提升了本地生源的高考难度”。

  有学者还建议尽量不要用经济条件作为门槛,而是“尝试以学籍管理代替户籍管理,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规定学生在其居住地上学五年以上者,就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同时应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使学生的学籍管理网络化,明确学生在哪里上的小学,在哪里上的初中,从而为学生在哪里参加高考提供直观的依据。”

  综合各方专家观点,我们看到,随迁子女能否在当地参加高考,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它涉及城市管理、社会保障、户籍制度、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教育资源配置、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诸多复杂问题,既有关于城市承载能力问题,又牵涉利益的重新分配,牵一发而动全身。

  结果之问——

  即将出台的各地方案是否将引发新的争议?

  根据《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各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

  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他们呼吁教育部不能把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时间表和附加条件的制定权限交由地方。很多学者表示,他们担心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受地方保护主义压力,很难制定公平政策,并且全国各省份的步调不一,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还有的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如果教育部的政策不够到位并缺乏明确的强制执行力,有的地方可能会过多保护既得利益,对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设定苛刻条件,无限期拖延开放时间,使得这一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无法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

  我们看到,30位专家学者联名签署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建议方案》中也特别提到,“异地高考”政策的目标应当是保护随迁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有关资格认定也应该紧紧围绕随迁子女在当地考试和录取的需要,而不是其父母的工作性质、收入、住房等非直接相关条件。

  令人欣喜的是,就在9月6日,《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公布几日之后,教育部便召开座谈会,邀请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湖北、黑龙江、安徽、云南等9个省(市)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研讨“异地高考”政策。

  距离年底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内,各地政府正在紧锣密鼓,抓紧商讨方案细则。如何保证新政策惠及更多的随迁子女?如何避免出现新的教育不公平?如何在高中和大学里实现教育均衡?这都是各地方案必须回答的问题。(贾 娜 赵婀娜)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