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内103所学院变大学 高校频频改名为哪般

2013年01月23日11:49  南方日报    

  8年来322所高校更名,103所学院变大学

  日前,一位广州市政协委员在2013年广州市两会上透露,广州医学院[微博]将正式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无独有偶,不久前,扬州大学[微博]12个本科专业更名成功。一时间,中国高校改名再次成为当下的新闻热点。

  2000年以来,中国众多二三线城市的高校纷纷改名,据统计,从2004年至今,共有300余所高校更名。有的甚至短时间内就实现三级跳:中高职合并——高职摇身一变成为学院——学院一跃成了大学,而这当中,不少高校“浑水摸鱼”、“新瓶装旧酒”,除了头衔更换,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校园环境均没有任何改进。

  这不禁再次引发众人深思:高校前赴后继改名究竟为哪般?“学院”变“大学”,真的就是“麻雀”变“凤凰”了吗?改名热的持续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现象直击

  8年来逾300所高校易名

  记者对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04年至今的高校更名通知做了粗略统计,8年多来共有322所高校更名,其中从“学院”改为“大学”的有103所。

  在更名为大学的高校中,从年份来看,2006年、2004年、2010年的高校更名数位列三甲,依次为22所、21所、18所;若按省份划分,辽宁、天津、北京、浙江的高校最爱改名字。

  随着样本的增加,规律也逐渐显现。一篇名为《高校累进性更名的社会反思》的论文中提到,从对高校更名类型及个案的分析比较来看,中国高校更名呈现累进性特点,具体来说就是在层次上越更越高、地域范围上越更越大、学科门类上越更越广、类型上越更越强。

  目前在中国,高校在更名时总是从下一级向上一级更改,由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学院,再由学院更名为大学。如果是商学院[微博],那就改为工商大学(商业大学);若是外国语学院,便想改成外国语大学。

  在地域上则呈现两种极端。有的把市改为省、省改为国,比如北京广播学院[微博]改为中国传媒大学[微博];但也有的选择“倒退”,把省改为省会城市甚至直辖市,其中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首都,就成了北京高校争相抢夺的“最热门”大学名字,其他的譬如上海、天津、南京这些大城市也颇受热捧。

  另有高校从学科门类和高校类型上下功夫。有些学校选择“做加法”,比如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有些则“做减法”,拼命地“脱衣裳”,例如一些高校把原有校名中表示学科门类的字符“脱”了,以“去学科”达到“泛学科”的目的;而另一种普遍倾向是“脱冷门”,包括“脱师”、“脱农”,比如塔里木农垦大学更名为塔里木大学,那些校名中带有“矿冶”、“地质”、“农林”、“煤炭”等冷门专业字眼的高校,纷纷义无反顾地改名。

  原因分析

  评价体系不公平或是根源

  高校“更名热”的背后,呈现的是一个多方诉求。

  学生的期许是高校争相改名的重要推手之一。微博用户@藕梦然说:“安建工和安中医都升为大学了,以后安农招生更困难了。一个农字害死人啊!”某“学院”学生陆淼则认为,本科高校争着改名起源于普罗大众对“大学”和“学院”的分级意识,一句“希望我本科毕业那年,不要再被误会是专科生了!”道出了千千万万就读本科“学院”学子的心声。在中国,本科院校大部分命名为“大学”,而叫“学院”的更多是专科院校。因此,不少本科学生只因就读的高校名字中有“学院”二字而被误以为是大专生。

  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点评:让众多学校萌发改名“冲动”并争先恐后尝试的“魔鬼”,是政府教育资源投放、学校硬件建设、学科设置以及招生宣传等一系列“甜头”。

  “更名关系到学校级别、层次和待遇等问题,这是一个很现实的利益驱动。在我国,高校级别越高,在招生机制、政府行政拨款等方面就会获得更多资源,这从外部迫使了某些高校把更多精力花在改名上面”。

  熊丙奇还指出,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过度行政化的高校管理制度和缺乏公平合理的高校评价体系。“考大学,家长[微博]孩子首先看学校是不是‘985’、‘211’,是在一本还是二本招生,而不是根据学科特点、办学特色选学校,前者掺杂了很多行政化因素,而后者才是专业指标。这么一来,学校不得不改名,有些(学校)一改名,招生情况立刻见好。”熊丙奇说。

  省内一所重点高校研究教育领域的专家则表示不认同此观点。他说:“‘大学’比‘学院’好听,这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心理,而改名恰恰是为迎合这种心理。不仅如此,事实上在教育系统内部也有这样的认同感。”该专家说,除了外在驱动力,从学校自身来讲,吸引更多生源、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是改名考虑的因素。

  此外,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还指出,高校办学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想要从名字上为自身发展“添把火”,这件事本身并没有问题,只不过,中国高校“改名热”现象中呈现出的一些特点不对头。专家举例,比如很多有特色的农业类、能源类、地质类高校,争相去除了校名中的“农业”、“煤炭”、“铁路”、“地质”等字眼,转而使用泛泛的名字。比如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改名为长安大学,就有网友对其进行调侃,“让人误以为是民办高校”。“这是我国高校的评价标准出问题,过度强调和追随综合性,结果反而导致高校丧失了办学特色。”专家分析。

  政策解读

  高校更名应保留学[微博]科特色

  2011年末,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指出,接下来高校设置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从严控制每年高等学校设置的数量,全国新增设的高等学校“十二五”时期明显低于“十一五”时期。

  意见充分体现了要求高校改名中保留学科特色的精神。不仅严格控制“学院”更名“大学”的数量,而且农、林、师范院校更名不得去“农林师范”化,同时高校不能冠以“中国”、“中华”、“国家”字样,且不得以个人姓名命名,不能使用学校所在省(区、市)以外的地域名。

  此外,“十二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也不与高等职业学校进行合并。高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升格为本科学校,不与本科学校进行合并,也不更名为高等专科学校。同时,不再增设医药类高等专科学校。此外,“专升本”的标准也被明确:公办普通专科学校毕业生届数必须有十届以上,民办普通专科层次学校则必须有七届以上毕业生才有资格申请组建本科学校。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