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填报志愿首选学校

2013年04月15日10:56  新浪教育 微博   

  主持人尹俊:刚才我听您介绍的时候发现这些新增的专业或者实验班还有提供奖学金的这些专业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或者说它给我的感觉真的是非常诱人的一个专业。所以我这儿有一个小问题,考生报考这些新增的专业和实验班与报考清华大学[微博]其他专业或者方向在招生的标准方面或者严格程度方面是不是有所区别呢?

  于涵:从两方面看,一个是考生的兴趣,他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初步设计,由他来选择,建筑学专业很好,但是如果你不感兴趣就不选择,主要还是根据学生的志向来选择。对于学生是否适合这个专业,也就是你刚才说的报考条件上,在高考[微博]当中,我们通过高考的统一录取来实现,在此前已经完成的保送生录取、自主招生当中,清华大学会有更多的一些条件来对学生进行专业潜质方面的一些判断和筛选,但是面对高考,大家主要是准备好高考,在高考当中发挥出你的最佳水平,取得优秀的成绩,首先能够踏入清华大学的门,这是很重要的,其次才是选择这些你感兴趣的专业。

  选大学还是选专业,我记得去年也是坐在这里,我有一句话,是我们做招生这么多年的一个心得,也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微博]普遍认同的一句话,就是“大学选学校,研究生选专业,博士生选导师”。因为大学本科阶段,特别是现在我们大学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的阶段以后,大学本科教育主体上专业属性已经弱化了很多,我们也做过很多统计,清华大学各个专业在本科毕业的时候,他的专业属性,也就是说读研[微博]究生或是去就业,还是不是在原来这个专业领域里,这个专业属性多少呢?大概是六成,就是说还是原专业的方向上,大概是六成。但是在研究生出口,无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在毕业的时候,他的专业属性已经到了九成。所以在现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而且是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体系当中,实际上清华也在着力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我们看到,清华大学培养出来的,无论是治国之才,还是兴业之士,还是学术大师,应该说他们交叉性、复合性的特点更加明显。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像现在清华大学非常知名的,应该说在全球知名的这些大牌教授,像姚期智先生,他现在研究的是理论计算机,原来学习的是物理;像施一公教授,全球知名的分子生物学家他在高中的时候是数学奥林匹克的全国金牌,但是他后来走的是一条在生物学方向精深的研究之路,成为学术大师。

  咱们的治国之士,最近两任的国家主席,也是我们党的总书记,都是清华的校友,实际他们的本科阶段都是学习清华的工科,胡锦涛同志学习的是水利水电工程,习近平同志学习的是化学工程,但是在他们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比如习主席,他在博士研究生阶段又在清华修读的博士是马克思主义这个专业的博士,现在他可以称为带领我们这样一个世界大国走向复兴道路的领头人,这也跟他的复合型的培养过程是非常有关系的。但是我们一再强调,再复合,但是本科阶段我们更看重什么?如果不是太看中这样一个专业的话,我想最看中的应该是一个大学,每一个大学带给他的学生的是独特的不一样的收获,作为清华来讲,我想很多清华人都可以滔滔不绝的讲清华带给我一些什么。所以我想大家在选校的时候,特别在我们填报本科志愿的时候,选报大学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依据我们的兴趣,而不是热度,来选填你的专业志向。

  当然现在清华大学也为大家在入校之后提供了大量的再继续的交叉复合,甚至更多的选择,例如刚才我说的若干个实验班,实际上都有这种主修学位、辅修学位、双学位、双导师、交叉学位的导师等等这样的设计,包括入校以后也有多次再次选择专业的机会。所以我想这样更加保障了同学们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首要的要选大学,其次才是选专业。

  主持人尹俊:咱们的于老师也教给大家一些填报志愿和学校或者专业选择方面的知识,当然我也听出来了,怎么样进到这些专业或者实验班,更多可能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还是看他的高考的发挥和成绩,成绩更好可能选择性会更大一些,是吧,于老师?

  于涵:对。

  主持人尹俊:另外,说到清华大学,我在网上也看到网友们对于清华大学的评价或者对清华大学所关注的点,我发现他们关注的都是比如说“工科男”或者“学霸姐妹花”这样的关键词,这是在微博里摘出的关键词,对于网友们对于清华大学的评价,于老师您是怎么看待的?

  于涵:清华大学一直深受广大的网友,包括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我想这是好事。最近又有一些新的故事,就是在最近几天,叫“清华学术男在健美赛场上”,也看到了他们的另外一面,不光有智慧的头脑,还有健美的体魄。还有一条我最近注意到的,是来自安徽合肥的一名高三女同学,最近给她的学长回了一封拒绝求爱信,主要内容是“想追我先考上清华”。她的信里原话是“你要真心想追我,就在清华里给我写表白信吧,因为我是一定要进清华的”。这样的小故事很有意思,但是放在一起,我们体会到是在传播一种清华的正能量,例如刚才说到的清华“工科男”是清华大学一个群体的形象,清华的“学霸姐妹花”是在清华很多优秀学生当中的一对双胞胎,是他们当中的一对代表。人家都说学在清华,看看在清华是怎么又能学或又能全面发展的,大家感觉我们望尘莫及,每天的时间排布里面不光有怎么上课、怎么自习,他们的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可以在大学期间充分的得到历练和成长,这也让人非常羡慕,包括刚才讲的这样两个小故事。

  我们感觉,给我们的信息是每个人都可以向往清华,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有清华梦,最近施一公教授为我们一本编著的书叫《顶你上清华》(第二辑)写的一篇序言当中,有这么一段话,我觉得可以代表很多清华人,也包括向往清华的这些学子的一种心情、一种心态。他说,“在这里你不仅仅获得科学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你会获得清华精神的熏陶,这是一种可以给你力量、给你信仰,坚强支撑你一辈子的美好精神,它很难用语言描述,但你时时刻刻会感受到它的存在、温暖和动力。清华,我儿时的梦想,我们一家人的梦想,伴随我走到今天,走向未来。我的清华,我的梦。”

  大家在传达有关清华的学子、清华人的信息过程当中,一方面我们觉得是在传播一种清华的正能量,另外一方面,也在表达着很多清华学子和准清华学子每人都有的一个清华梦。

  主持人尹俊:我想如果一个学生能考到清华,他的分数能够到清华的话,他可能选择的权利很大,在高考这个竞争的平台上,他可以选择北大,或者选择比如香港的一些名校等等,对于他来说其实选择学校的权利也很大,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怎么来知道自己更适合清华还是说更适合其他的学校呢?

  于涵:这个问题每年很多考生也都会问,我想可能不是说一个学生适不适合一个大学,从清华的角度来看,有两个评价标准。

  首先,咱们这位考生是不是有梦想,因为清华是一个有理想、有梦想的大学,从清华的建校之初,大家知道,她是用庚子赔款中别人给我们的退款来建立的一所所谓的留美预备学校,所以清华从她的建校之初就带有强烈的国耻文化。清华建校之初的这些师生们,他们就都有一个梦,这个梦就是救国梦。毛泽东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那篇文章当中也说我们应该写闻一多颂,应该写朱自清颂,说他们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提到的闻一多、朱自清都是清华早期的教师、教授,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清华的救国梦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建国之后清华有一个建国梦,也可以说是一种强国梦,在我们“两弹一星”表彰的23位元勋当中有14位来自清华大学,他们是为实现建国梦、强国梦这种梦想的这些清华人当中的杰出代表。现今这个时代清华有什么梦想,当然是我们现在大家共同在追求、在为之努力的中国梦。所以首先我们的考生有没有梦想,特别是有没有中国梦,如果有,如果向往,加入到清华这样一支梦之队来,可以我们一起来共同努力奋斗。

  第二个标准,我们的考生是不是想实干。朱自清先生曾经评价清华的精神说“我认为清华的精神就是实干”。大家对清华都有这种理解和这种印象,很多人也在说清华人很实在、很实干、很务实、很严谨等等。确实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应该说让我们也很振奋,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李克强总理也说,“我们扯开嗓子喊,不如甩开膀子干”。如果学生就是很实干、很务实,来到清华园你会觉得这儿的环境很适合你,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达到已经有了实干兴邦的能力和素质,怎么办?到清华园开始学习,你会发现这儿也是成就你未来实干出一片事业、实干出未来自己的发展,以及实干出我们未来共同的清华梦、中国梦的一片沃土。

  我想这两条考生可以自己来想,不是说你现在适合不适合清华,而是你是否向往,向往这种梦想,向往这种实干。如果向往,选择清华,来到清华。

  主持人尹俊:一所大学不光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同时也塑造一个人的气质,给一个人理想,这是大学给一个人的东西。另外,现在我们知道教育发展,国门也打开了,很多学生高中毕业以后就可以去国外读大学了,另外很多香港的大学也加入到了高考招生的竞争当中,对像清华这样的名校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优秀的学生过去只能考清华、北大,现在也被分流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清华会有压力吗?

  于涵:首先,我们觉得很高兴,中国的大学在现在这个时代和我们中国国力的增长、和整个国际地位的提升是同步的,现在我们已经加入到全球顶级人才的竞争和培养这个序列、行列当中来了,你刚才说的海外名校也好、香港的一些大学也好,他看中的是我们国内优秀的人才,所以我们觉得,有了这种良性的竞争才能促进大家更好的发展。

  第二,我们非常自信,您刚才说的海外名校和香港大学[微博]是不是已经分流了清华很多优质生源,从高考里头来看,去年全国的文理科的第一名、各省市的前十名,应该说在高考评价指标里面最棒的学生,恰恰是大部分都进入了清华,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清华很有自信,同样让我们自信的是在现在国际最权威的大学排行榜当中,清华稳定在全球高校的30多位,在全球成千上万的大学当中,我们已经到了30多位,这让我们非常自信,因为中国的大学才用了多少年,就可以和欧美的一流名校在一起竞争,甚至是平起平坐,这也让我们很自信。当然我们也要更加加倍的努力,为我们这些一流的中国学生和全世界的学生创造更好的培养条件和机会,例如说清华现在的国际化水平已经相当的高,我们本科生在读期间有将近40%的学生能有海外学习研修的机会,不是简单的一个游学、一个考察,而是真正在海外学习的机会,这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的提升。现在很多港澳台的学生,放弃香港、台湾、澳门本地的名校,来到清华大学学习。为什么?他觉得这儿的国际化水平比那儿还要高,而且这是真正的国际化,海外的名师来到清华,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外的政要、企业界的精英来到清华,在这里和在校的学生们进行深度的交流,甚至来做他们的导师。在清华,现在海外留学[微博]生,而且很多是欧美一流名校读了本科之后来到清华读研究生的比例快速增长,清华现在这个校园实质也是一个国际化的校园,完全不是大家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香港的大学国际化程度水平更高。大家现在看一看,实际上香港现在很多学生已经在流向内地、在流向清华。为什么?这儿的国际化发展的速度更快、质量更高。所以这种国际化的竞争让我们很高兴,也有自信,也能够激励我们更好的在这个竞争当中把学办好,把学生培养好,给大家提供更多的机会。

  主持人尹俊:接下来再来聊聊专业方面的话题,现在看到考生和家长对专业越来越关心了,也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冷热程度明显的差异的一个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不知道于老师您有怎样的看法,另外清华在专业设置和报考方面有什么样的特点?

  于涵:刚才已经说过了,我们对于大家选报本科专业的时候,其实就一句话,专业一定是个次要环境,首要的是选大学,其次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志愿来选择专业,如果一次专业选择没能满足你的需求,进校以后有大量的再次选择和复合性培养的机会,在毕业的时候,特别本科毕业的时候,大家也对你的专业性不要看的太在意、太高,反倒是因为你选了清华这样一所大学,例如你进入到清华的工科专业,再经过你的研究生或者海外或者未来发展过程当中复合性的这种培养,无论成为将来咱们实业界的领袖人物,还是成为治国之才,还是兴业之士,完全没有问题。恰恰是本科极端清华为大家提供的这样一个良好的学风、校风、精神文化环境的培养平台其实是最重要的。所以对于专业,我想年年都讲冷热,这个其实已经是比较低层次的对专业的一个认识和思考,特别是对于在选择大学的这个阶段,专业一定不是我们首要要考虑的问题了。

  主持人尹俊:最后一个话题,咱们说说清华今年的开放日,我们知道马上也要到清华今年的开放日了,今年的开放日怎么筹备的,相关情况是什么样的?

  于涵: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在今年4月20日全天在清华园内迎接大家。清华今年的开放日应该说是精彩纷呈,除了我们清华大学的校长会和大家面对面的交流,还有我们若干学院的院长,包括刚才我们提到的今年所有有变化的新增专业、升级版本的专业,这些学院的院长和教授,都会和大家有专门的交流时间。当然咱们所有院系的老师和同学也都会按照惯例在我们大礼堂周边和大家有直接的对话、交流,所以你对清华的各个专业、对整体情况的了解,都可以在开放日当中去实现。我们也安排了很多实验室的开放,安排了清华校史馆、图书馆面向考生、家长开放,大家在开放日的中午还可以到清华的食堂去体验一下,大家都知道舌尖上的清华,清华的食堂很闻名,到底怎么好,大家可以体验一下。明媚的春光下,希望大家可以在全球14所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中亚洲唯一一所——清华园里。我们在清华等着大家。

  主持人尹俊:谢谢,让我们再次感谢清华大学招生办[微博]主任于涵老师做客我们新浪网2013高招系列访谈,谢谢于老师!

  于涵:谢谢!

  主持人尹俊:感谢大家收看我们今天的新浪2013高招访谈清华的这场介绍,接下来还有其他高校也会来到我们2013高招访谈的现场,感谢大家收看我们今天的访问,再见!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